变废为宝,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前景光明

    2020-07-07 14:44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3429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萌芽较晚,现阶段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生物天然气通常由沼气经提纯而制得,因此沼气行业的发展为生物天然气行业奠定了原料基础。由于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萌芽较晚,现阶段处于起步阶段,其原料基础、政策基础及应用基础正处于持续发展状态。

    1980年以后,中国沼气技术逐渐成熟,多种沼气池池型出现,安全、方便、实用的进料装置也不断推广,农村沼气发展迅速。

    2009年,中国农村沼气用户快速增加至3,507万户,年产沼气约124.1亿立方米。此外,中国加快天然气管道的修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的竣工投产,增加了天然气管道覆盖面积,为生物天然气并入管道输送至用气方奠定了设施基础。

    2010年,中国首个生物污泥天然气项目——湖北襄阳污泥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工,中国生物天然气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此后,基于日渐严苛的环保政策,企业相继发展治理城市污泥和餐厨废弃物污染的生物天然气技术进行废物处理,生物天然气项目数量快速增加。

    2011年,车用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在广西建成,生物天然气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展。此后,生物天然气相关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2012年,中国投运首座生物天然气加油站,日均售气4,000立方米。

    2016年以后,《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相继颁布,生物天然气行业政策环境日渐优化,推动生物天然气行业发展。

     

     

    生物天然气以有机废物为原料,是一种高效而清洁的能源

    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各类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可再生天然气,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领域,是一种清洁而高效的资源。生物天然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在所用设施、气藏规模、开发方式、采收率、可再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1)非常规天然气:包含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生物天然气等种类。相对于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等不可再生的非常规天然气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生物天然气可通过发酵、提纯获得,可持续性强;

    (2)常规天然气:由常规油气藏开发出的天然气,通常以游离状态聚集于储层顶部,采用自喷或排水式技术可采集。由于开采经济效益较高,常规天然气仍是消费市场主流的天然气品种,中国常规天然气储量、产量较低,对外依赖程度高达50%。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产业链:中游环节是生物天然气行业的关键环节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气源供应企业,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生物天然气运输储存企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生物天然气分销渠道和各应用行业的用户

    上游: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较大,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气源供应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生物天然气工程数量较多、产能较大的企业有迪森股份、华西能源、江苏新能、金通灵、粤水电、宁波热电、华光股份、韶能股份等。前述企业在生物质能源行业知名度较高,年营收突破亿元。此外,以中广核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凭借可再生能源工程开发、投资、建设及运维方面的优势,积极布局生物天然气行业,获得竞争优势。

    中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占主导地位,在长输管道总里程中的占比约为86%

    中国长输管道运营行业中,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有企业2019年中国长输天然气管线总里程中,上述三家企业的占比分别为70%、9%、7%。除了具备长距离管线里程项目运营资质外,上述企业还具备规模较大的储气库设施。2019年中国已累计建成25座地下储气库,其中中石油的储气库共计23座,储气量可达400亿立方米

    中国大型生物天然气供应企业通常自建物流公司,组建槽车车队运输生物天然气。2019年,单辆槽车整车的购入成本约为100-150万元。中小规模的生物天然气供应企业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天然气运输,以万和通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具备CNG、LNG、煤炭等多种能源运输的能力,拥有槽车数百辆,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下游:工业用气、居民生活用气是主要的消费场景,前述两类生物天然气的消费占比超过70%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运营规模大、知名度较高的城市燃气运营商有中国燃气、昆仑燃气(中石油)、港华燃气、华润燃气、新奥燃气、深圳燃气、国新能源、长春燃气等企业,前述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或国资入股企业,这是由于中国对燃气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在指定区域内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可垄断当地市场。因此,城市天然气运营的行业壁垒较高,议价能力较强。

    中国生物天然气的应用涉及工业(制造、化工等)、城镇居民燃气、发电用气、运输业(汽车天然气),前述四类用途的生物天然气消费占比分别约为48.6%、22.1%、17.3%、12.0%。由此可见,工业是生物天然气的主要应用行业,其中化工行业用气占生物天然气用气总量的比例约为21.0%。

     

    “煤改气”政策持续实行,生物天然气工程量增加,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受益于《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中国生物天然气工程不断建成并于2018年后投入生产,生物天然气示范县以及循环农业示范县工作相继开展,中国生物天然气产量出现快速增长。2015年至2019年,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市场规模由0.9亿元提升至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3.4%。未来五年,由于天然气运储设施不断完善,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天然气管道互联程度、管径、压力增加,为生物天然气并入管网提供基础

    生物天然气对管道运输的依赖程度提升

    发改委、能源局等主管部门支持行业发展,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生物天然气管道运输的成本逐渐降低,生物天然气管道化运输比例将提升。在运输及储存设施方面,《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等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中国天然气运输、储存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天然气管道总长、覆盖面积及储气库数量等发展目标,刺激了天然气管道设施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便利了生物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生物天然气并入管网发展。

    循环经济模式仍将是中小型生物天然气企业的主流业务模式

    现阶段,部分生物天然气企业通过发展畜禽养殖、乙醇生产等核心产业,并以拓展产业链、增加企业综合收入为目的,开发天然气、沼气等项目,获得竞争优势。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以及生物天然气行业利好政策的落实,采用前述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数量将逐渐增多,关联产品及相关业务的开发将成企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深度见解:全面的补贴及激励措施是生物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

    基于中国生物天然气产能未达预期及盈利模式尚未明晰的现状,以政府补贴的形式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仍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德国为例,其政府补贴较为全面,类型多样,除对基本的项目建设进行补贴外,还对生物天然气企业发放科技补贴、能源作物补贴、生态保护补贴、废弃物处理及污染物排放补贴等,其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程度高。

     

    1991年,德国颁布《电力输送法》,强制要求公用电力公司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强制入网原则。2000年至2017年,相继6次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促进各类新能源快速发展,协调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温室气体减排、调整可再生能源配额、可再生能源义务与经济支持等多方关系。德国关于生物天然气行业的相关补贴或鼓励措施包括产品补贴、单项补贴(如所用底物结构、新技术应用等)、以及提供技术咨询、贷款担保和保险等。前述支持性的政策为生物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因此德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发展迅速,生物质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较大,超过17%。全面的补贴及激励措施有助于激发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是当前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释放产能的良方。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