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件终端向虚拟云端演进,WAF防护

    2020-07-14 14:12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云WAF产品及技术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985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云WAF产品与技术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5G技术驱动下,云经济带动云安全市场扩容

    5G规模化商用背景下,万物互联规模化兴起,云经济迅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推动网络安全向云安全升级,云安全产品线日趋完善。

    2019年末至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云经济相关云安全需求爆发,加速云安全产业发展。云安全服务是支持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可在云厂商与用户之间建立可信通道,助力企业用户提升核心竞争力。


    云WAF产品向高度可视化、精细化管理、高度集成方向发展

    云WAF:WEB应用防火墙云模式实现网站安全防护,用户无需安装软件程序或部署硬件设备,云WAF利用DNS技术,通过移交域名解析权实现安全防护,用户请求发送至云端节点进行检测

    (1)优势:云WAF部署简单,无需部署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可通过修改DNS实现网站在云WAF的防护部署;云WAF可快速实现对新漏洞的应对策略更新,防护及时;云WAF兼具CDN功能,在防护的同时提高网站访问效率;

    (2)劣势:云WAF通过解析用户DNS到云节点实现防护,易遭受强制域名解析的WAF绕过攻击;云WAF技术实现涉及DNS解析、请求调度、流量过滤等环节,单个节点问题或导致网站访问异常,此外,数据保管存在泄露风险。


    基于lua脚本的WAF安全策略存在多种实现方式

    相对高复杂性的C扩展实现方式,lua脚本用于WAF实现门槛较低。从扩展效果角度分析,lua实现方式在电商、通信、金融等场景工作效率与拓展实现方式相当。现阶段,lua实现方式尚未充分开发,效率提升空间较大。

    基于lua脚本的WAF实现方式具体包括三种:

    (1)基于DSL翻译的lua:技术人员可通过自创小语言,翻译成lua以优化lua效率,并于后期形成正则表达式引擎。该实现方式自主定义程度高,性能远超其他类别WAF。

    (2)基于lua解析JSON策略:WAF系统依托JSON描述的安全策略,对网络活动进行解析并执行拦截,并附加部分日志智能分析功能。

    (3)基于lua解析正则策略:依托正则表达式解析WAF,采用文件分类策略,具体可以loveshellWAF为例。



    云WAF绕过风险(云绕过模式)

    WAF是网络安全七层防护体系下的第一道防线,随互联网流量被Web接口、应用垄断,业务与服务器耦合盲点易成为绕过 WAF 防护的突破口。

    (1)架构层面WAF绕过:前置串联架构层面的WAF绕过多基于WAF与中间件、后端业务间的耦合缺漏而发生:

    ①切入点差异导致绕过:前置串联架构使用SSL套接字会话时,访问请求方控制协商加密算法,WAF与后端业务在算法支持方面或存在切入点差异,WAF对差异点覆盖不足或导致绕过问题;

    ②后端业务配置限制导致绕过:采用CNAME方式接入的WAF系统,其后端业务配置对访问源限制程度不同,域名解析对真实IP地址的定位、本地HOST修改或导致WAF绕过;

    ③WAF设备位置后移导致绕过:串联部署模式下,WAF设备位置后移至中间件,WAF与业务机器捆绑导致策略下发、管理复杂,业务种类繁杂情况下,业务链路侵入频率较高,WAF绕过几率增加。

    (2)协议及中间件层面WAF绕过:企业网络架构受业务特性影响,WAF与业务适配存在盲点,导致前端WAF和后端业务中间件功能差异较大,业务变动易产生WAF绕过问题。

    (3)系统、数据库层面WAF绕过:该层面为WAF策略对抗前线,绕过成功率存在较大差异。系统级WAF绕过多通过命令执行、LFI类漏洞发生,数据库级WAF绕过多通过Sql类漏洞发生,绕过行为利用系统和数据库特性、不常用函数特征实现。


    中国云WAF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融合大数据技术形成日志分析闭环

    融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定制化检测逻辑、规则

    商业云WAF体系可有效解决传统硬件WAF成本高(1G带宽防护需10万以上硬件设备配置)、部署更新效率不高的问题。但针对长业务线场景,云迁徙存在困难,云厂商及企业客户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WAF防护的逻辑和规则定制化。大数据归纳能力可放大云端WAF所具备的检测信息全平台共享的特点。

    大数据支持的全方位监督式机器学习

    (1)闭环日志处理降低误报率:大数据在云WAF平台可集中应用于日志处理环节,通过监督式机器学习完成误报判断。全过程包括日志搜集、特征优化、参数优化、离线训练、分类器分类、误报漏报优化五个节点,构成完整闭环。客户自行依据分类器分类结果做误报率、漏报率统计计算,用于日志结果分类优化训练。

    (2)大数据算法优化训练结果:大数据技术应用于WAF日志处理和统计的逻辑依据为:解析日志,计算特征值,根据统计学SVM算法完成分类,探查误报日志,最终输出至管理控制台进行人工确认,结果可作为样本再次训练分类器。



    中国云WAF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应用深化

    融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定制化检测逻辑、规则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对云WAF的重新定义,赋能云WAF完成对未知威胁检测、业务安全防护、黑客攻击追溯的高级智能分析。

    (1)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云WAF将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实时分析数据安全,丰富防御规则、IP信誉、电子邮件信誉等信息,并向全网安全节点下发。

    (2)聚类分析实现攻击可视化:云WAF平台依托聚类分析模型实时捕捉0day漏洞,建立攻击源画像,实现攻击关联网络、攻击地点、攻击手法以及攻击活跃度等信息的可视化,转变传统单点、被动式防御结构。

    (3)针对云安全场景的智能WAF:不同业务场景Web攻击行为各异,神经网络多维度模型通过特定场景海量正负样本数据实现模型训练、优化,提升云WAF检测速度、准确率和全面性。


    中国云WAF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用户享有更高防护规则自主权

    融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定制化检测逻辑、规则

    规则自主权开放理念下,云厂商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向用户下方规则自定义权利,提升具体业务场景Web结构与云环境的耦合度。

    (1)业务场景差异激发安全事件:不同企业用户根据不同规范性编码构建Web框架及开发框架,企业用户或渗透多元业务场景(金融、消费、能源、通信等),不同场景业务形态Web架构存在较大差异,复杂业务场景下,单一策略WAF规则较为固定,用户自主权低,易造成误报、漏报等安全事件。

    (2)云WAF下方规则定义自主权,提升安全赋能等级: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对客户业务的理解,构建可视化管理系统,达到对用户下放规则自主定义权的目标。用户基于安全供应商提供的专家策略,完成对专家经验规则的自定义(根据业务场景需求),最终实现防护效果最大化。

    (3)规则开放提高云WAF使用灵活性:传统安全模式下,用户选择有限(严格防护、宽松防护等),规则集管理较为粗放,用户欠缺对不同防护模式、规则集防护力度的了解,云WAF防护模式下,用户可通过自由组合开放式规则集实现对自身业务的贴合,降低攻击误报率、漏报率,降低与云厂商的沟通成本,提高安全运营效率。

     

    深度见解:差异化竞争时代,传统WAF厂商及云厂商寻求技术融合创新价值,WAF部署模式创新能力及全球市场渗透程度成为评价厂商能力的要点

    全球WAF市场阵营划分较为明晰,具体可根据厂商在本土市场和境外市场的客户占有率以及WAF产品的综合表现(防御力、可视化水平、交互设计、售后技术支持、规则自定义水平等)进行分析。随客户业务上云成为主流趋势,WAF在云端的部署将成为远期评判WAF厂商业务能力的核心因素。


    领导者集群:处于领导者地位的WAF厂商具体可以F5、Imperva及Akamai为例。Imperva基于在境内外市场的全面布局及其产品线完整度成为WAF市场突出领导者。F5在产品战略及市场占有率方面表现突出,其攻击检测和响应能力超出竞品水平。

    挑战者集群:市场挑战者多为来自亚洲的传统安全厂商及云厂商。随客户企业业务上云步伐加快,云厂商结合自身在云原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等领域的优势,快道超车布局云WAF细分领域。

    防御者和保守者集群:保守者和防御者集群原生产品架构较为稳固,转型周期较长,境外客户拓展策略待完善。

    t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