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国民心血管用药渗透率不断提升

    2020-09-09 16:55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心血管用药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498字 阅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心血管用药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您也可通过微信搜索小程序"头豹",海量报告随时掌握。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死因,治疗需求迫在眉睫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最新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2016年,约有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其中,85%死于心脏病和中风。1990-2017年,中国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在中国慢性病主要死因中排名靠前,其中,中风与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与第二位的死因,高于呼吸系统癌症(肺癌、气管癌等)及慢阻肺(COPD)。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社会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心血管疾病诊治必要且紧迫。临床诊疗的相关需求将持续上升,推动心血管用药行业发展。

    心血管药物为心血管相关疾病(CVD)提供全方位治疗

    心血管药物是用以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包括调脂药、抗心衰药、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等。

    心血管用药行业产业链成熟,中游药业发挥核心作用

    中国心血管用药行业产业链由三个环节组成。上游主体为提供药品生产所需原料的原料药供应商及中间体供应商;中游为药品研制企业,由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组成;下游为医疗终端机构与广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上游:

    国产原料药供应充足,供应商集中在本土企业。供应商包括三类:大型国有制企业、有优势渠道的原料药企业(如美诺华、海华)及中小型企业。其中,普利类沙坦类他汀类原料药价格自2018年起抬升,价格涨幅甚至达到135%以上,原因或在原料包材、仿制药研发与采购等政策提升对原料药及药品的用药标准,驱动供应商产品质量提升,进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中游:

    中游为国内外医药企业,业务包括研发、生产、销售。药企向上游采购原料以及配合带量采购参与投标和针对下游的集中分销业务。截至2018年12月,“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中,10个心血管药物进入清单,采购量为11.9亿片,集中采购金额近10亿元。中选药品价格区间在3.9-29.8元,降价幅度均超过50%。从中选价格可以看出,中标企业的药物价格远低于未中标企业的药物价格,低价格药品占据较多市场份额,因此造成企业间竞争不平衡

    下游:

    (1)医院端:各级医院诊疗机构向中游药企进行心血管药物采购。现有体系下,采购模式可分为带量采购和非带量采购两种模式。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以来,重点城市医院的心血管用药销量在逐年下降

    (2)零售端:目前中国心血管用药零售市场有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其中,线下零售销售额占比达20%。线下市场空间巨大。线下零售仍需来自医院医师的专业处方,所以医院对于线下零售发展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线上零售可分为综合性电商(阿里大健康、京东等)和专业型电商(上海医药、白云山、九州通等)。线上零售起步较晚,但增速很快,线上零售药物的医保报销比例将影响该模式下的市场天花板。

    (3)患者端:现阶段的心血管患者购买药物途径有个人购药和医院诊疗购药途径。患者平均年花费在2万-3万区间。由于互联网普及带动购买渠道偏好线上化、 带量采购促进消费个人购药比例上升 多点执业远程医疗政策为线上购药提供便利等因素,患者购药积极性不断提升将长期利好行业。


    受带量采购政策和用药渗透率提升影响,心血管用药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2014-2019年,心血管用药市场的市场规模(按终端销售额计)由385.1亿元增长到5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2019年底,伴随带量采购政策加深,部分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行业增长速度减缓。未来,受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用药覆盖人群范围扩大医保政策不断完善等因素影响,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

    企业端口和医疗端口全身心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动和机遇挑战

    Ø 企业端

    现阶段,企业药品在通过一致性评价获批上市后,如果此仿制药未进带量采购范围,其市场份额将受到巨大冲击。这种情况下,企业或将面临通过一致性评价难度加大带量采购范围限制大幅降价限换取市场份额的多重挑战。对于资金充沛的规模药企,由于开展一致性评价难度较小,这类企业将逐步转型布局原研药市场。对于资金匮乏、体量小的药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难度提升,这类企业将提升经营规范和产品质量。

    Ø 医疗端

    自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分级诊疗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首诊量、转诊量将大幅提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心血管用药医保报销比例甚至可高于上级医院70%-80%的报销比例。此外,DRG疾病诊断分组卒中中心建设三医联动等政策实施亦将推动心血管药品在终端的应用比例,心血管用药基层渗透率提升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深度见解

    中国心血管用药市场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不同梯队的医药企业,竞争格局明朗。药品方面,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心血管用药共计176个化药品种,TOP10品种购药金额占心血管用药总量的51.5%,形成较高集中度。药企方面,市场份额前10药企占据市场总量的40%左右,竞争较为激烈。当前中国心血管用药企业梯队可分为三类。第一梯队是以辉瑞,赛诺菲,拜耳,诺华,默沙东为代表的跨国巨头药企;第二梯队是以华海药业、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等为代表的本土龙头企业;第三梯队是以地方性企业组成的小规模药企。

    中国心血管用药市场近年来受政策影响尤为明显,带量采购带来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这对于药企、医院、患者都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冲击和影响。同时,行业中也衍生出更多新的机遇。未来,医药企业将不断提升药物的产品标准,加强成本控制能力上游渠道议价能力;医院和企业之间将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合作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服务;消费者会随着医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升自身的购买力,可选择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多,线下渠道将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