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投资银行功不可没

    2020-09-15 14:39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投资银行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938字,精读时间:6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投资银行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投资银行在经济环境良好和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投资银行是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中介。中国投资银行上游主要为企业和资本市场,随着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投资银行上游目标群体不断增大。下游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组成,伴随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未来机构投资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中国投资银行规模较小,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市场竞争力较弱,为增强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将出现合并趋势。

    中国投资银行定义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投资银行是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中介。

    中国投资银行分类

    (1)独立型专业投资银行:独立成立,并无银行或银行附属机构参股,此类投资银行有擅长的业务领域,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美国高盛。

    (2)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

    (3)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如德意志银行。

    (4)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此类财务公司一般规模相对较小,如各类基金公司、投资机构。

    中国投资银行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投资银行行业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和政策扶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投资银行行业市场规模(以上市公司数量记)共计2,827个,随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777个,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科创板创立为企业上市和投资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新道路,预计未来中国投资银行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中国投资银行行业驱动因素——股权分置改革

    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是将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是解决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批大盘股IPO迎来投行黄金增量期。2006年伴随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中国石油、神华集团、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批大盘股票登陆资本市场,推动新股发行募资资金额显著提升,投行业务也迎来显著增量,2006-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 21世纪第一个新股发行黄金期。


    中国投资银行行业投资风险——外资投资银行冲击中国本土投资银行

    1995年,摩根士丹利进入中国,成为中国首个合资投资银行,带动了外资投资银行入华潮;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投资银行对外进一步开放,外资投行纷纷设立合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2018年4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再次放开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这次政策改革,将对中国本土投资银行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由于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较早,市场规模较大,发展状态良好,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与国际市场投资银行相比仍有巨大差距,随着外资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将对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数据显示,2018年国际投资银行代表企业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539.5亿元人民币、417.6亿元人民币、149.0亿元人民币,同期,中国投资银行代表企业如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36.2亿元人民币,32.0亿元人民币、31.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本土投资银行收入与国际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仍有巨大差距,未来随着外资投资银行在中国逐渐发展,马太效应逐步加剧,将会极大地冲击中国本土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形成强大的竞争风险。

    中国投资银行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投资银行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龙头企业资金雄厚,资源丰富,股权承销瞄准大型机构客户,大规模 IPO项目参与度极高。大型投资银行项目储备、获取、定价等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投资银行以中信集团和中金公司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发展良好,收入规模进入了世界十大投行,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中国投行业务收入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

    深度见解:中国投资银行行业具有长期驱动力

    现阶段中国投资银行规模较小,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市场竞争力较弱,为增强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将出现合并的趋势,合并后综合实力大大提升,能够打造国际顶尖投资银行,对抗国际大投行冲击。彭博社报道,有关方面正在研究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合并的可能性。

    若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成功合并,将会组建成为一家巨头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两家公司的合并后收入达569.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178亿人民币,行业内规模第二大国泰君安的收入仅为该合并实体的52.6%。从净资产角度看,合并实体将比国泰君安大59.0%,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相比,合并后的实体规模仍相对较小。以2019年数据计算,合并实体的股本规模分别是高盛的和摩根士丹利的39%,42%。

    科创板的正式开板为中国投资银行服务企业上市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科创板市场化制度的设计,将提高投资银行资本实力、定价、销售、交易、风控等各方面能力,2019年科创板面世,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

    由于科创板具有申报门槛较低、注册制、流程简易等特点,许多企业选择登录科创板,借助科创板舞台,获得大量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中国投资银行在科创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6月,上交所科创板123家申报企业,中金、华泰、中信建投和中信保荐的项目数量和金额占据领先地位,申报金额占比达51%,行业集中度较高。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