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272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IBD(炎症性肠炎)药物治疗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关于炎症性肠病(IBD)知多少?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由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成,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炎症、组织损伤、腹痛、频繁/持续性腹泻、体重减轻、直肠出血、疲劳等。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傻傻分不清?
克罗恩病(CD)又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小肠结肠炎。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从口腔搭到肛门的各段消化道,但多见于回肠末端和临近结肠,病变成阶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为全层肠壁性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直肠和远端结肠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但病变严重时也可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
综合诊断,助力IBD临床精准诊疗
根据2018年发布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资料显示,IBD没有诊断金标准,临床医生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感染性肠炎、肠结核、缺血性肠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进行充分鉴别诊断,同时更需重视密切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可不断修正诊断、调整治疗。
通过腹痛、腹泻、便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或6个月内类似症状反复发作2次以上,临床上应怀疑IBD。若再合并发热、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地方的非感染性炎症表现,则 IBD 发生可能性则更高。
IBD治疗市场需求大,促进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中国IBD治疗市场空间庞大,其市场规模由2015年62.7亿元增长至2019年80.9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未来五年IBD治疗市场规模将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大因素:
(1)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不合理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导致IBD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多类重磅药物相继加入医保,进一步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
(3)研发进程不断加快:现阶段药物是治疗IBD最主要的方式,伴随各类新型生物制剂研发进程不断加快,未来有望相继上市使用,促进IBD治疗药物种类不断丰富,进一步推动IBD治疗市场规模提升。
个体化治疗,全面维持健康“肠”在
目前治疗IBD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研究表明,使用药物治疗IBD的主要目的在于诱导缓解 (消除症状)和维持缓解(预防复发),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控制肠道炎症。针对IBD治疗,现在并未统一治疗方案,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IBD治疗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病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疾病类型(复发频率、既往对治疗药物的反应、肠外表现等)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治疗的反应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决定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方案的效益和风险,在与患者充分交流并获得同意后实施。
IBD治疗迈入新征程,生物制剂时代更强调精准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治疗IBD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整合素抑制剂、白介素类抑制剂。根据一项观察生物制剂疗效的应答预测因素,从给药间隙、给药方式以及患者个人指标方面分析生物制剂受个体化差异影响的结果,发现患病早期使用生物制剂应当效果均良好;吸烟、超重以及疾病活动度高对生物制剂的应答有负面抵抗作用,给药间隙和给药方式对药物浓度有影响;低蛋白血症及炎症负担会增加药物清除率。
英夫利昔单抗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批准用于克罗恩病治疗的生物制剂,商品名为类克,是一种嵌合型 IgG1单克隆抗体,能与TNF-α体结合中和其生物活性的作用,临床适用于中重度活动的及有瘘管的、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激素依赖的、激素耐受的或不能耐受传统药物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对于高危的克罗恩病患者来说,可在开始治疗阶段进行使用。类克的使用剂量一般是每次5-1mg/Kg,有时患者经治疗后体重增加,剂量需随即增加。阿达木单抗是除英夫利昔单抗外,另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单抗类生物制剂,其适用于已对英夫利昔单抗不耐受的成人克罗恩病患者,而不适用于抗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耐药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深度见解:生物医药时代来临,IBD用药品类多元化发展
针对IBD治疗,现在并未统一治疗方案,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IBD治疗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病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疾病类型(复发频率、既往对治疗药物的反应、肠外表现等)制定治疗方案。目前治疗IBD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未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相关企业IBD治疗药物研发进程不断加快,也将推动IBD药物治疗市场规模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