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企业业务发展迅速,商业保理能否满足下游融资需求

    2020-09-24 17:42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保理行业研究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794字,精读时间:6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保理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未来商业保理是否能满足下游行业融资发展需求?

    保理业务最早是由中国银行引入并承办的银行保理业务。2012年起,商务部牵头陆续在天津、上海、深圳、广州、重庆、苏州等地开展商业保理试点,批准设立商业保理公司,探索商业保理发展途径。因此,从经营主体上看,保理业务可以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

    商业保理是否能够完美匹配终端企业融资需求?

    保理(Factoring),全称保付代理、托收保付。通常在贸易中以托收、赊销方式结算贷款时,出口方为规避收款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保理商)承担风险的做法,具体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综合金融服务方式。

    保理业务是商业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卖方为了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增强流动性而采用的一种委托第三方保理商托管应收账款的行为。

    同时,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承担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与传统结算方式相比,保理的优势主要在于融资功能。

    深度解析商业保理金融特性,强化保理融资优势

    (1)贸易融资

    保理商可根据卖方的资金需求,收到转让的应收账款后,立刻对卖方提供融资服务,并协助卖方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2)销售分账户管理

    保理商可根据卖方的要求,定期向卖方提供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逾期账款情况、账龄分析等,并发送各类对账单,协助卖方进行销售管理;

    (3)应收账款的催收

    保理商有专业人士从事追收,会根据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采取有理、有力、有节的手段,协助卖方安全回收账款;

    (4)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

    保理商可根据卖方的需求为买方核定信用额度,对于卖方在信用额度内发货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保理商提供100%的坏账担保。

    以商业保理为供应链金融核心的企业一体化进程加快

    保理行业所处细分行业价值链中,上游主体为银行(主要以各类国有及商业银行为主),银行根据保理商的业务融资需求,按照合规约定下,将款项通过保理商发放给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债权人及债务人),因此,中小企业可提前获得应收账款发展自身业务需求。目前,在中国主要以国有四大行以及商业银行为主,地方性银行涉及此类业务较少。

    保理行业中游参与者为保理商,保理商作为行业中间商,根据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交易合约,以及信用等级和上游银行申请融资,通过审批后,将款项发放给下游中小企业,弥补其应收账款短期不能收回造成的资金短缺需求。

    保理行业下游主体为各大行业中的企业,目前,以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为主,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型企业为满足其自身资金需求,从而设立旗下保理公司以满足其自身融资需求,例如中国苏宁集团设立苏宁保理有限公司,以满足其供应链融资需求,可进一步满足其核心业务需求。因此,下游企业对保理业务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保理行业发展与下游各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

    下游企业融资需求明显,商业保理融资需求扩大

    保理作为供应链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融资渠道。截至2019年,保理融资余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保理商服务的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中国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共8,261家,比2018年增长了48%,实际开业约1,600家,数据表明中国商业保理将保持良好发展趋势。

    2015年中国商业保理业务市场规模(以融资量计)从4,5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100亿元,2015-2019年,保理行业市场保持平稳高速的增长,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9%。在保理行业拥有超过十年项目管理经验的专家表示,2015-2019年,保理行业规模增长迅速原因包括:(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类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1.4万亿元。2019年,中国工业类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2.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对近5年中国工业类企业应收账款的余额进行分析,每年的期末余额呈递增的趋势;(2)上游原料厂商资金较为容易造成现金流断裂等问题,保理商的存在减少了上游供应商的生存压力;(3)银行涉足保理业务,但出于安全性,合规性等因素,无法涉及行业风险较大的保理业务,因此进一步加强了中小企业对保理商的依赖性。

    未来5年内,基于新常态下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扩大的挑战,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传统金融行业的局限性等因素驱动下,中国保理业务融资规模将不断扩张。预计到2024年,中国保理行业融资规模将保持7.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商业保理产业化发展迅速,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保理公司已逐步成为大型企业标配,目前,诸多大型企业为服务自己上下游客户出资成立保理公司,此类商业保理公司在业务发展初期依靠优势背景,可获得一定的业务基础。此外,大型企业在开展保理业务时除了看到保理业务本身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更看重的是保理对于企业持续稳定经营,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带来的复利效应。

    长期以来,企业由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选择延长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账期,导致供应商回款慢、资金紧缺,必须从外部获得高成本的资金以维持经营,后期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僵化,供应链不稳定,对于需要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参与的行业而言,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企业基于自身供应链设立商业保理公司:(1)能够通过保理商在应付账款方面获得折扣及更优账期,解决自身资金问题;(2)能够帮助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保证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在资金问题解决情况下,供应商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及产品价格稳定,而大企业也能获得稳定的供应,销售量获得保证,收入持续稳定。若大企业自身资金周转不存在问题,不会去延长供应商的账期,在此情况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企业带来良好复利效应。

    深度见解: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迅猛,政策推动产业整合明显

    保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的一种其也具有轻资产的特性,因此,开展保理业务投入成本较低,只需要增加极少的人力成本,若与其他机构合作无需投入人力或者资金。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