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665字,精读时间:6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功能性游戏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枯燥、焦虑等情绪使得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差,知识留存率亟待提高
据腾讯游戏学院发布的《中国学习计划报告》统计显示,大部分中、低龄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差,学习动机丢失较快。其中,3-5年级学生负面学习动机最大,其中躲避失败、焦虑、感受不到乐趣为其丧失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由于现阶段绝大部分传统教育仍停留在传授和听取的阶段,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互动环节较少,仅停留在演示、讨论环节,学生知识留存率普遍较低。
功能性游戏即将知识与游戏进行融合,让玩家通过娱乐的方式掌握更多知识。相较课堂,游戏中玩家的自由度更高,玩家可在游戏中对习得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从而更加直观、快速的掌握知识。
知识传递、科学研究为功能性游戏的主要功能之一
功能性游戏又称严肃游戏、应用性游戏,通常指以学习教育、知识普及、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等行为为目的,用以解决现实社会和行业问题的游戏。功能性游戏多具备跨界性、多元性、场景化三大特征,其在保留游戏娱乐性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游戏的功能性,玩家可在通过游戏进行娱乐的同时接收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及信息,依托于游戏的趣味性,玩家可更高效的获取所需知识,从而达到学习、掌握技能的目的。
功能性游戏多为SLG、休闲、益智类游戏,以中、轻度游戏为主。其整体难度中等偏下,主题较为明确。教育类游戏归属于功能性游戏之中。根据其复杂程度、涉及领域的严肃程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可将功能性游戏分为兴趣养成、知识获取、技能掌握及专业学习三大类。
行业头部企业积极布局功能性游戏,人才、研发多角度入局
中国功能性游戏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三个部分。上游为信息供应方以及游戏研发方,信息提供方多为游戏企业的功能性游戏研发团队提供知识、图片等各类游戏素材。游戏研发方则为多数功能性游戏的实际研发方,为行业中游提供成、半成品游戏;中游为研运一体的游戏企业,该类企业集研发和运营游戏业务于一身,多为行业中具备代表性的头部企业;下游为功能性游戏玩家及用户,多为青少年、少数人群等主体。
基于早期公众的游戏观念陈旧,PC、移动终端普及度相较海外较低等原因,游戏行业整体发展较晚,其于近十年迎来了首个繁荣期。由于功能性游戏需要公众具备较高的游戏理解和接受度,其长期以来未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2018年,腾讯等各大企业开始布局功能性游戏,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现阶段,腾讯游戏、网易游戏、完美世界等企业为功能性游戏的主要出品、代理方,其中,腾讯游戏为行业贡献了较为丰富且高质量的功能性游戏,其布局策略如下。
腾讯游戏学院:人才培养计划
腾讯游戏学院设立了“高校教育U+“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类线上高校讲堂、赛事活动,致力于建设专业化的中国游戏教育;同时,平台设立行业共建平台,官网该平台下拥有TGDC系列开发者大会及相关干货分享,内容涉及游戏行业各领域。同时,官网提供GWB创意合作计划,为优质游戏作品提供资源服务;另外,平台拥有30余款视频线上课程,涉及产品设计、技术、市场等多个领域,为爱好者及从业人士提供教育资源支持。
腾讯追梦计划:游戏研发计划
腾讯追梦计划平台拥有包含传统文化、公益、科普、健康4类共21款功能性游戏,数款TapTap评分8.5分以上;同时,平台拥有功能性游戏学术研究团队,其中共包含6位行业权威教授,51篇新闻传播文章,10余项权威报告及分析,为功能性游戏制作方提供理论支持;另外,平台拥有小鹅营地功能,即为青少年准备的娱乐学习社区,对各类知识、游戏本身感兴趣的青少年可从社区中获得游戏及课程,并参加官方举办的相关赛事。
日渐丰富的游戏玩法为功能性游戏带来更多可能
随着移动端,VR、AR类游戏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游戏中蕴含的可能性以及玩法的多样性逐渐增加。2015年-2019年,中国功能性游戏市场规模(按营业收入)从19.5亿元增长至10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5%。未来5年,游戏企业将进一步开发功能性游戏市场,预计2019年-2024年,中国功能性游戏行业市场规模(按营业收入)将从106.6亿元增长至33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
按游戏种类进行区分,早教、认知训练以及AR、VR类游戏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分别占比整体的22.4%、15.5%以及9.8%。未来,AR、VR设备的发展将带动行业进一步发展,该类游戏占比将有所提高。
VR、AR游戏沉浸、体验感更强,与功能性游戏发展需求适配度高
伴随着VR、AR技术的落地和初步商用,部分依托于该技术的游戏应运而生。据统计,Steam平台中VR类游戏总数已达3,000余个,Top10游戏好评率平均90%以上,排名第一的《Halflife:Alyx》评测总数22,980次,好评率达98%。不仅局限于娱乐向游戏,基于VR、AR技术的功能性游戏同样发展迅速,现阶段,海外多家游戏研发商(BioLucid、Medis Media等)针对医疗、设计等多个领域开发了数款功能性游戏及应用,意图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更生动的展示知识及其架构,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
VR、AR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功能性游戏可玩性,并塑造众多现实中无法重现的场景供用户学习,但VR、AR技术仍面临着沉浸感不足等技术问题,发展仍面临一定困境。
现阶段的VR、AR功能性游戏特点分析如下。
(1)游戏中较强的真实感,满足用户对学习乐趣的需求。现阶段,传统知识传授的方式过于枯燥,部分学生学习专注度显著下滑。VR类功能性游戏高还原度的场景将给予玩家更强烈的感官冲击,让学习、技能掌握程度更深刻。
(2)低成本的实验、训练机会,满足用户对学习实践的需求
如修理、手术、绘画等需要大量重复性训练的技能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需要大量时间、资金成本。VR功能性游戏可1:1模拟训练场景,帮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低成本训练,提升熟练度。
(3)虚拟现实沉浸感仍有待提升。现阶段商用且全面普及的VR设备仅限于头戴式,其可适配的游戏种类较少,能够高度还原显示感受的设备价格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不适合普通玩家日常使用。
深度见解:公益类功能性游戏将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未来,公益类功能性游戏将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中包括为残障人群设计的娱乐性游戏,以及为少数、弱势群体设计的公益性体验类游戏。
(1)残障人群娱乐性游戏:即针对残障人群(如视障、听障人群)开发的游戏,游戏多考虑到残障人群的生理缺陷,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对游戏进行改造。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1,731万视障群体,其中23.5%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该类功能性游戏的推出能够为其提供全新的娱乐手段,协助其更积极的面对生活。
(2)公益性体验类游戏:公众对于社会中的少数、弱势群体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均不足,人们无法设身处地的感受到该类人群面对的困难和现状,基于此,公益性体验类游戏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少数、弱势群体的机会,通过游戏模拟出该类人群的生活环境和面对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协助公众对其进行了解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