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472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5G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移动发布5G医疗边缘云1.0产品,推动5G医疗行业生态共建
2020年5月29日,中国移动发布了5G医疗边缘云1.0产品。该产品旨在为医疗行业客户打造的5G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可一站式满足医疗行业的连接、计算、存储、中台、业务、安全等核心能力需求,提供可管可控的专属云网一体服务。5G医疗边缘云作为5G医疗行业产品,可有效缩短网络路由、大幅降低网络时延,并且通过5G专网高可靠的特点,加速实现远程手术、远程会诊、AI辅诊、移动医疗、手术示教等创新医疗应用落地,有助于共建5G医疗行业生态。
5G网络是当下的重大升级,推动传统医疗行业在数据洪流中变革、转型及升级
5G(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对现有的2G、3G、4G、WiFi等无线接入技术的延伸。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依托全新的网络架构,具备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大带宽等优势,不仅将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多元化通信需求,将逐步渗透至物联网、医疗、医药生物等领域,解决“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连接问题。
5G医疗为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领域,其即依托5G技术,充分利用有限医疗人力与设备资源,发挥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环节为患者提供的信息化、移动化和远程化医疗服务。
5G技术推动医疗领域资源整合,有望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瓶颈
现今,在城镇化、老龄化的背景下,社会现状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提出新要求。传统医疗模式逐渐无法应对城乡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诊疗手段不智能、医院运营管理方式不健全的问题。而5G医疗有助于促进线上及线下医疗资源整合、突破医患地域限制、提升医疗质量,解决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看病困难的痛点。
5G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三大特性,分别对应三大应用场景帮助5G较4G在速度、带宽及时延上优势提升。这三大应用场景分别为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5G网络速度更快,可处理海量数据并且减少等待时间。5G可将数以百万计的本地传感器或医疗软件工具上的数据传到遥远的云计算机上,并在云计算机上进行加工、反馈与传回,所有的环节可瞬间完成。
中国医疗水平进步大,顺应5G东风,中国医疗健康水平将不断提升
据The Lancet,中国HAQ指数为78,排名第48位,成为医疗水平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但较HAQ高分的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地区仍存在差距。此外,中国每千人病床数为4.2,排名第50位,而每千人医生数仅为1.8,排名第90位,体现中国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医疗健康水平提升,但医疗资源供需不均,且相较于发达国家有提升空间。5G医疗将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中国多省市及医院积极部署相关探索和实践,赋予5G医疗更多战略价值,逐步建立并完善5G医疗生态体系
2015年7月,国务院通过《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至2025年,中国初步形成“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与形态。截至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达到158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国部分省市结合意见引导,进一步出台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在产业端结合自身地域优势针对性地布局5G及医疗信息化,推动行业生态体系建设。
5G智慧医疗聚合多技术与主体,突破传统医疗模式限制
5G作为新型基础建设,在医疗领域不仅可满足医院基础网络的建设需求,还可为实现未来智慧医疗健康关护全流程应用增添了多元化选择。5G智慧医疗实现从“治疗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过渡,其包括院前智能筛查、院前智慧急救、院内智慧手术室、院内智慧影像中心以及院间远程智慧ICU等不同应用场景。上述应用场景突破了医院各科室间在传统医疗模式下的信息屏障,不仅提升各科室的协调、分工及诊治效率,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更加推动中国卫生健康水平提升。
深度见解:信息差异带来巨大沟通成本,行业标准规范成为发展趋势
2019年6月,工信部为4家单位颁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5G正式商用,5G医疗也步入商业化进程。但是,医疗与通讯领域在商用化进程中存在信息差异,行业标准与技术参数尚未统一,单位在沟通对接需求时无法适配,影响商业化进程。二级以上医院是5G医疗的应用的重点场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二级以上医院数量超过1.3万家,若全部开展5G网络建设,巨大的信息差异及数量将生成巨额的沟通成本。
在服务端口,行业标准规范将会是5G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现今,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联合中日友好医院等30余家省部级医院、华为、中国通信院、中国移动等医疗或通讯领域单位,计划于2019年10月发布《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计划包含三个分册:5G无线接入网、边缘计算、5G设备与模组。在行业标准规范后,可加速5G医疗在医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融合,不仅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大幅降低难以估量的沟通成本,更增加了居民群众的就医便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