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334字,精读时间:4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嵌入式处理器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业界不断对嵌入式处理器产品更新,提升产品性能
为满足安全和通信等不断发展的汽车应用对增加带宽和灵活数据速率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支持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发展,Microchip Technology Inc.于2020年11月宣布推出PIC18 Q84系列MCU产品,这是首款通过具有灵活数据速率的控制器局域网(CAN FD)总线传输和接收数据的PIC18系列单片机。Microchip的PIC18 Q84系列产品拥有大量独立于内核的外设(CIP),可在不需要CPU干预的情况下处理各种任务,Microchip PIC18 Q84系列将系统连接到CAN FD网络时缩短时间和降低成本,可帮助设计人员大规模地创建具有成本效益的网络节点。
嵌入式处理器是控制、辅助嵌入式系统运行的硬件单元
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控制、辅助系统运行的硬件单元。按应用类型分,嵌入式处理器可分为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嵌入式微处理器(MPU)、嵌入式DSP及嵌入式片上系统(SoC)。
DSP:数字信号专用处理器,运算能力强,擅长大量数据的重复运算,具有较高编译效率和较快的指令执行速度,广泛应用于具有智能逻辑的消费类产品、生物信息识别终端、数字滤波仪器、实时语音压解系统、虚拟现实显示等运算量大的领域。
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即单片机,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擅长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及运算,执行指令速度低于DSP,广泛应用于消费级终端、汽车、工业领域。
MPU:微处理器,由CPU演变而来,在计算机中转接数据,起转接桥作用。CPU的指令调用、数据传输、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均需MPU转接控制,可看成是众多CPU集成且执行并行数据处理的芯片,广泛应用于网络配件、电脑周边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设备、汽车、电视、机顶盒、视频游戏主机、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系统中。
汽车电子市场增长潜力大,处理器及芯片应用需求量大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是嵌入式系统装置,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核心硬件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性能。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性能需求及市场需求开始快速提升,嵌入式处理器在汽车行业应用将迎来爆发期。
大陆晶圆厂产能加速扩张将带动中国半导体材料需求增长
受全球半导体材料行业市场不景气影响,中国半导材料行业略微受影响,2019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81.9亿美元,同比2018年的84.9亿美元下降3.6%,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27.6亿美元,同比下降2.0%;封装材料市场规模54.3亿美元,同比下降4.4%。但在国家鼓励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政策导向下,中国本土半导体材料厂商不断提升半导体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逐渐打破国外半导体厂商的垄断格局,推进中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促进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发展。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等科技应用的背景下,半导体化合物材料(砷化镓、碳化硅)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市场有望增长。
汽车电子细分市场增长潜力大,未来将撬动较大MCU市场份额
中国嵌入式处理器行业发展较缓慢,中国本土企业在MPU领域的市场份额极低,在MCU领域开始形成少数头部厂商,中国尚未培育出可大规模商用的中国品牌。现阶段,消费电子领域是MCU的主力市场,但汽车电子细分市场增长潜力大,未来将撬动较大MCU市场份额,预计2024年中国MCU汽车电子细分市场市场规模将增至178.2亿元,份额占比将为最大。
深度见解:
中国企业在整个集成电路产品领域的产品自给率逐步提高
目前,处理器和控制器产品仍是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主要的进口产品,进口数量及金额占比均最高。但中国企业在国产高端处理器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基于全自主统一指令集平台的嵌入式CPU、矢量DSP和张量处理器的异构SoC芯片“北极星”,打破海外IP厂商的垄断,其优异的神经网络加速能力,正适合在智慧物流、机器人、边缘计算等领域应用推广。中国企业在处理器等高端芯片领域一直努力追赶,从未停歇,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中国本土企业已打破32位MCU产品市场垄断的格局
目前,32位MCU产品正逐步取代8位MCU产品,成为市场主流,拥有32位MCU产品能力的中国本土企业较少,但中国本土企业已打破32位MCU产品市场垄断的格局,一批中国本土企业,如中颖电子、兆易创新等头部厂商已具备32位MCU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能力,大规模量产已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