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989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玉米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中国玉米与大豆的土地资源竞争激烈,玉米种植面积逐年降低
2019年中国玉米产量为26,078万吨,消费量为29,406万吨,进口量为759.6万吨,随着中国大豆振兴计划的持续推进,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缩减,但玉米单产稳定提升,玉米产量总体变化较小。但由于生猪养殖市场的快速恢复,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提振,预计2020年玉米进口量可达1,640万吨,较2019年增长115.9%。
2016年8月25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恢复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9月1日起,将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恢复至13%,此举将鼓励中国各玉米深加工产业加大玉米加工量及产品出口量。
2020年11月23日,受到暴雪影响,东北部分道路被封,影响了玉米新粮上市和运输,再加上中储粮高价入市收粮,东北玉米价格市场预计有所反弹。
2020年11月23日,根据中石化某分公司的《告客户书》内容,将会对部分地区停止供应92#乙醇汽油,并置换为92#车用汽油,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大量的消毒需求消耗了原油的乙醇产量,再加上企业亏损,燃料乙醇产量减少,以及对外出口等原因,目前中国国内燃料乙醇出现了供应不足的问题。
玉米产量受天气情况影响较大,需重点注意干旱、倒伏等胁迫
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从萌发至成熟需经历3个主要生育阶段:(1)苗期:此阶段为玉米出苗时期,在适宜条件下约持续5-7天;(2)穗期:此阶段玉米植株经历1叶期、6叶期、10叶期等直至抽雄期,完成营养生长,农户在此阶段应注意杂草、干旱、根倒伏等胁迫;(3)花粒期:玉米植株在此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玉米子粒开始发育,经历吐丝期、水泡期、乳熟期、蜡熟期、凹陷期、成熟期共六个阶段,农户在此阶段应重点注意高温、干旱与虫害的防护与治理、确保玉米子粒充分灌浆,保证玉米产量。
玉米的主要副产品有玉米秸秆、玉米粒和玉米芯。玉米各副产品可经过深加工得到饲料、糖、乙醇等产品,如玉米秸秆主要产业化方向为饲料与酒精,玉米粒主要产业化方向为淀粉、饲料、乙醇和食品(食用油等),玉米芯主要产业化方向为糖、糖醇、糠醛、木质素和乙醇等。
玉米主要产区集中在中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玉米前五大种植区为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与河北省,预计2019年玉米产量分别为4,379.5万吨、2,975.9万吨、2,941.5万吨、2,696.9万吨和2,019.1万吨,总计在2019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中占比约55%,其中,黑龙江省主要的玉米产量主要来自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和绥化市,三市玉米产量各占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18.3%、18.2%和17.6%。山东省玉米产量主要来自菏泽市、德州市和聊城市,其玉米产量各占2019年山东省玉米产量的15.2%、14.4%和10.2%。河南省玉米产量主要来自周口市、商丘市和驻马店市,其玉米产量各占2019年河南省玉米产量的14.5%、12.3%和11.2%。除黑龙江省外,其他各主要玉米种植省份的玉米种植区均集中在临近河流的平原地带,未来随着玉米育种技术的提升,中国将研发适合部分地势较高的南方丘陵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以保证玉米产量。
中国玉米产量与播种面积皆步入下沉趋势,但玉米进口量将有所提升
自2000年以来,中国玉米产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由2000年的10,600万吨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24,59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4%,主要原因为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居民粮食需求与肉制品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政府大力促进玉米生产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至2015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峰值,已能基本覆盖中国玉米需求,故2016至2019年间玉米产量随供需关系较小浮动,增长空间较小。
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从2000年的23,056千公顷,达到2019年的43,564千公顷,年复合增长率达3.4%,玉米单产亦保持稳步提升趋势。从2016年起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中国政府提出以提高大豆自给率为目的的“大豆振兴计划”,导致农户种植大豆的收益超过玉米,部分玉米种植地改为大豆种植地,由于中国大豆目前远未达到可自给的水平,未来将进一步抢占玉米种植地。
2020年,据中国汇易预测,生猪存栏量的恢复较快,饲料需求将大大增加,而本土玉米产量变化较小,故玉米进口量将有较大增长。
玉米下游市场应用
玉米产业链下游为饲料加工企业与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秸秆、玉米粒、玉米芯都是优质的动物饲料原料,玉米在动物饲料原材料中占比超过六成。玉米深加工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例如玉米淀粉、燃料乙醇、食用乙醇、赖氨酸、味精、DDGS等3,000种加工产品。未来随着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恢复,中国动物饲料需求将有较大增长,带动玉米作为饲料原材料的需求增长,最终促进玉米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玉米深加工行业中淀粉、糖、赖氨酸等产品增量较小,预计未来保持相对稳定,但燃料乙醇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随着燃料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乙醇作为燃料的需求将不断提升,有望成为玉米深加工的新增长点。
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将不断减小,但今年玉米需求量将短暂提升
玉米供需不平衡将导致玉米均价上涨
2019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约41,479千公顷,预计短期内保持小幅下降趋势。从消费端来看,2020年生猪养殖将有所恢复,预计下半年对玉米需求出现明显带动作用,且全年禽类养殖规模良好,预计2020年玉米总消费量可达约2.9亿吨。从进出口贸易端看,2020年国家玉米进口配额仍维持在约720万吨,变化幅度较小。
从各行业来看,玉米淀粉行业虽在2020年有松原嘉吉和富裕益海两个单体消耗玉米120万吨的淀粉项目投产,整个淀粉行业受原料成本提升影响短期内将进入亏损期,许多中小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玉米酒精行业2019年产能达约1,000万吨,年实际产量400万吨,随着国家燃料乙醇政策不断规划落地和黑龙江未来一年内的500万吨酒精加工项目投产,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酒精产能将进入集中释放期,成为玉米需求的新增长点。
深度见解:本土玉米产量将保持稳定,但临储玉米库存已逐渐耗尽,对玉米价格调控能力降低,未来随饲料需求激增,玉米价格将有所上涨
由于中国“大豆振兴计划”的推进,中国玉米种植地将转变为大豆种植地,玉米种植面积将有所降低,但因玉米单产的不断提升,未来玉米产量的降幅将相对较小,仍可满足玉米自给需求。
随着近五年临储玉米的不断拍卖,临储玉米库存已逐渐耗尽,对中国玉米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下降,未来玉米市场价格将有所上涨,带动农户恢复种植玉米。
至2019年,中国对进口大豆依赖程度仍处于极高水平,预计未来仍将持续鼓励大豆种植,或鼓励大豆、玉米轮作制度,导致玉米市场规模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