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141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短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生物科技行业政策红利凸显
2018年4月,香港交易所推出《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18A),帮助未通过盈利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第18A章推出以来,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数量不断攀升。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交易所已迎来21家18A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额达536亿港元。21家通过第18A章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自首次公开招股以来股价平均上涨了61%,较2020年年初平均增长了36%。
2019年3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允许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亦给国内创新医疗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通道,吸引了大批具有创新实力的生物科技企业登陆。截至2020年11月30日,科创板已上市生物科技医药企业39家,累计首发募资金额535亿元,合计市值达7,158亿元。
生物科技利用细胞核生物分子研究,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创新药物研发、肿瘤药物研发、免疫治疗研究
生物科技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技术。生物科技利用细胞和生物分子的特性来开发有助于改善民众生活和地球健康的技术和产品。
医疗领域是生物科技应用的聚焦场所,生物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创新药物研发、肿瘤药物研发、免疫治疗研究等。相较于放疗、化疗等传统医学领域,借助于生物技术所兴起的生物科技治疗领域临床疗效及社会效益突出。对于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生物技术药物可降低民众生命状况受疾病威胁的可能性。
政策推动叠加技术革命,将推动生物科技行业市场规模增长
生物科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力量,并且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生物技术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是生物科技增长的重要推手,其占据全球医院处方药总销售额的12%,并且是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另一方面IVD、CDMO等生物科技领域市场表现亮眼,受到资本持续追捧。
2016至2020年,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市场规模从2,5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266亿元人民币,期间复合增长率为20.5%。居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增强及科学技术的突破将推动生物科技行业市场规模增长。
生物科技行业产业链宏大,可概括为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对应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市场化及下游经销和应用场所三个环节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现已形成以长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及珠三角区域等为代表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环渤海区域中,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将协同生物科技进行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区域中,上海张江药谷,已坐落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旨在集群发展、创新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将作为世界级城市群助力生物科技行业建立与发展;珠三角区域中,广州国际生物岛,将成为生物科技新引擎。
18A后,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数量攀升,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对于亚洲,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18A前,中国资本市场主板对生物科技企业盈利能力或经营状况要求严格,尚未有相关配套制度来接纳处于起步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纳斯达克(NASDAQ)则成为盈利规模小(或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场所。18A后,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数量攀升,2018年至2020年9月,未盈利的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通过18A上市的数量分别为5、9、7家,累计21家,政策扶持力度大。
18A帮助未通过盈利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核心条款在于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其主要从监管、产品及投资人背书等三个方面来判定生物科技发行人是否具备上市资格。
深度见解:生物技术药物作为重要推手在未来占比将持续提升,同时带动关联行业兴起
生物科技领域中,生物技术药物最具研发价值和市场潜力。在全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占比趋势中,传统技术药物的市场正在逐步缩减,取而代之为正在兴起的生物技术药物。预计2020年,生物技术药物在全球销量Top100药物销量的占比将以52%的份额超过传统技术药物销量,并且生物技术药物全球市场份额将提升至27%。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热点,预计未来生物技术药物在新药研发中的占比也将提升。生物技术药物占比提升将带动与之相关的外包服务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