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服装品牌积极变革寻求新发展道路

    2021-05-13 15:12
    头豹研报

    2021年中国国产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短报告

    2022-03-01

    全文字数:2848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国国产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短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海外快时尚品牌走向没落,国产服装品牌市场表现良好

    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最新财报显示,安踏、李宁、太平鸟、Kappa等国产服装品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基本实现双增长。其中安踏品牌的营业收入达到112.3亿元,领跑国产服饰行业,同比零售额达40-50%增长,旗下FILA品牌营收实现同比增长75%-80%。由于H&M、耐克等品牌抵制新疆棉花事件的影响,催生消费者对国产服饰品牌的关注度提高,国产服装品牌市场正处于高度景气时期。

    然而以GAP、ZARA和Topshop为代表的国际快时尚品牌正逐渐失去市场地位,其发展情况不容乐观。2020年4月,GAP服装品牌因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闭其在北美及全球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门店。此外,ZARA母公司Inditex在全球50%的门店暂停歇业,其销售额在2020年3月跌幅已达24%。

    此番国潮热背景下,中国本土服装行业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国产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端、渠道端和出海端三个维度,对中国国产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作出分析。  



    多种因素共同促使库存压力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主要痛点,转变供应链和订货模式是解决痛点的主要方式

    订货模式方面,绝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采用期货订货制模式,每季度需提前召开服装周期订货会,下单下一季度的新品。该模式下服装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较慢,服装成衣根据市场上可能流行的趋势提前备货入库,当市场流行趋势发生转变时,服装成品就会出现积压库存的情况。服装企业众多,行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服装行业进入壁垒低,作为容易被模仿的服装成品,当市场上流行某一款式时,服装企业开始纷纷效仿导致行业内服装成品同质化。企业内部方面,错误的预判公司销售规模和市场定位将会导致采购的服装成品与目标客户的需求不符,从而引发库存积压的现象。

    服装行业供过于求导致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      企业通过打折促销等方式达到去库存的目的,长期打折促销的行为导致品牌价值下降,对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      非促销日服装品牌商的库存周转率持续下降,积压库存量大,企业现金流出现断裂

    打造柔性化供应链和转变商业模式是解决库存积压的主要方式:供应链决定了品牌商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反应能力,传统供应链存在周期长的问题,柔性供应链可缩短生产周期,大、小批量订单结合生产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商业模式上则通过 “期货+现货“订单结合,可缩短产品的销售周期,并提高服装企业存货管理能力。  



    国产服装品牌通过自建工厂和布局物流中心的方式,提高服装存货周转率

    与海外服装品牌成熟的供应链相比,国产服装品牌供应链体系市场反应能力较弱。以ZARA品牌为例,其在产品定位上追求SKU数量、依靠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和直营门店高速的反馈信息能力,使ZARA品牌具备出货时间短和存货周转率高的优势。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在供应端与头部代工厂实现长期合作,以耐克服装采购为例,2019年其前五大采购供应商占比达49%。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使海外服饰品牌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产品质量上更具性价比优势。国产服装品牌则改变以往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将服装成品全部由外包工厂生产转变为自建工厂辅助生产,其自建工厂生产模式可根据反馈的库存销售数据进行灵活补单,有效地提高对市场反应的速度。以李宁品牌为例,其建立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可直接配送至旗下1,000多家直营门店,极大地缩短了服装成品储存在仓库的时间,存货周转率和仓配效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扁平化渠道转型加强国产服饰品牌商的集权管理能力

    从销售渠道的变迁看,受零售业态渠道的发展影响,中国国产服装行业由传统渠道逐渐向新兴渠道转移的趋势明显。中国国产服装行业的渠道变迁与中国零售渠道发展密不可分,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中国零售行业的渠道发展由单一向多渠道发展。在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国产服装行业目前已形成线下渠道直营门店与线上新兴渠道相结合的模式。

    从品牌端看,为加强品牌商对渠道的管控能力和缩减供应链成本,国产服装品牌在渠道端由多层级化向扁平化转型,分级管理走向集权管理。2013年随着体育运动服饰行业进入低迷调整期,体育服饰生产产能过剩,经销商销售费用率提高导致服饰销售成本上升。安踏品牌开始缩减销售网络环节,实施扁平化渠道改革。此外,安踏品牌加强对各层级的管控,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实现品牌商集权管理,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 



    高效柔性的供应链生态和高性价比定位是国产服装品牌出海成功的关键

    服装出海的销售网路覆盖范围广泛,对物流运输能力要求高,促使国产服装品牌和海外服装品牌均将仓储物流作为核心部署:SHEIN平台在仓储物流环节投入近80%的人力,商品均由中央仓发至全球卖家。ZARA品牌在西班牙设置全球最大的物流转运中心,服装成品完成生产后统一汇集发往全球门店。两者均在仓储物流环节投入高,以此提高在出海供应链体系中的物流运输能力。

    由于服装商品的市场定位不同,国产服装品牌打造独立站构建跨境电商渠道,海外服装品牌则以线下直营为核心。海外品牌ZARA注重客户体验,坚持以直营门店为主,此番疫情影响下ZARA线下门店遭受重创,2020年第一季度亏损33亿元,预计将关闭1,200家线下门店。SHEIN则受线上流量消费的推动,于2020年实现营收超100亿美元。  



    深度见解:第三方平台介入服装行业,为供应链转型提供新型解决方案

    “需求预测+数字工艺+中央供给网络+柔性智能工厂”模式,提高了服装行业的柔性生产能力。第三方平台介入服装生产领域重构行业供应链模式,服装品牌商通过淘宝天猫的销量数据和消费者的及时反馈,依托于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单来调整生产。从品牌端和生产端均及时地响应了市场需求,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传统服装行业生产工厂通过规模化效益来降低生产成本,但第三方平台的介入赋能中小规模的品牌商,降低了生产规模的门槛,实现小批量订单和快单生产,帮助解决中小服装品牌商的小订单生产痛点。

    第三方物流企业布局服装行业,为服装行业提供全渠道存货管理和配送解决方案:服装行业消费者需求变化快,服装品牌商需按照小批量管理大量SKU,通过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缩短销售时间、减少预付成本和降低库存水平以此实现高灵活运转效果。此外,第三方物流体系具备的逆向物流优势可为品牌商解决后端市场需求,其处理售后的能力有效地帮助服装品牌商缩短周转时间和成本费用。  


    推荐阅读

    共享服装——下一个共享经济热点?

    轻奢服装:轻装上阵

    运动服饰:运动与时尚创新融合

    全球快时尚品牌电商发展迅速,中国企业引领潮流,走向世界丨头豹研究院发布《2020年全球及中国快时尚品牌电商发展概览》 


    朋友圈引流文案

    “新疆棉花事件”加速国潮热,国产服装品牌正处于全面崛起期。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