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590字,精读时间:7分钟
引流文段: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国新材料宏观系列:“十四五”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与趋势》,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十四五”时期中国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材料产业作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是最具发展潜力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中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十四五”规划表示中国要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技术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显著提高产业效益,让中国逐步向新材料强国迈进。
中国重点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大类新材料
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材料的定义为: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国重点发展三大类新材料,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其中每一个大类里面又包含具体的细分领域新材料,范围广泛。中国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诸多细分领域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同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材料领军企业,共同推动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
全球新材料产业分布不均,地区发展呈差异化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相继启动“再工业化”战略,不断地加大在新材料产业的投入,并出台一系列的科技计划与政策扶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不均衡,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拥有成熟的新材料市场,多数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是新材料产业主要的创新主体,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其中,美国在新材料全领域位于领先地位;欧洲在复合材料、化工材料领域存在优势;日本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俄罗斯在航天航空材料等方面趋于领先地位。中国的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与上述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在产业规模、研发技术、生产设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新材料产业在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但总体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2.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及地区。
中国全面布局新材料,各区域差异化发展
目前中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各区域之间产业种类与发展规模均存在差异。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四个地区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目标均超万亿,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医疗和高性能化工等领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以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稀土等领域为主,以山东为代表的的环渤海集群更倾向于战略基础材料、特种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中国全国新材料布局呈现差异化发展,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局面。
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达10万亿元规模
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以及新材料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业增长显著。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201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万亿元,年均增速约25%。在“十三五”规划期间(2016-202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工信部预计在“十三五”规划期结束时,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6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有所下滑,达5.3万亿元。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材料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稳步推进,中国新材料产业获得了发展动力。根据工信部预计,在产业政策的促进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在“十四五”期末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规模,规划时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镁合金材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具话语权的金属材料,同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是镁资源大国,占全球镁资源的70%以上。中国也是镁材料与制品生产大国,镁及镁合金材料产量占全球比重已连续十多年超过80%,镁及镁合金材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具话语权的金属材料。镁合金材料是最有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其大规模应用对于中国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提出了“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占据镁合金材料的资源优势可确保新型金属材料的应用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深度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中国“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双循环”的国家经济战略,中国将逐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新材料产业因此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
(1)加速创新:“双循环”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同时推动开放升级,在新的条件下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从技术、制度、规则等方面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这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进程,积极拓展国际技术、资本、人才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提高新材料创新效率,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应用;
(2)拓展市场:“双循环”强调深挖中国市场需求潜力,培育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引领国际循环。这意味着中国将加速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动新兴业态和新产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将拓展新材料产业市场发展,如新基建的5G相关产业将显著增加化工新材料、先进金属功能材料的需求;
(3)产业优化:“双循环”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这意味着中国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制造业中高端供给能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供给质量的良好环境。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新材料性能优化和质量提升,推动新材料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增加中国新材料的竞争力,扩大其应用规模。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竞争压力倍增: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发展经济、塑造新竞争优势的突破口,不断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其在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资金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新兴经济体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国新材料产业面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前堵后追” ,创新压力和难度将不断加大;
(2)供应受阻:受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等影响,中国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材料等高端新材料和高端光刻机、单晶炉等专用装备的供应将受到影响,中国保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的产业链稳定的难度将加大;
(3)合作受限:新冠疫情导致国际间交流活动减少,国际大循环动能减弱,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将更加强调产业布局的安全性,增强重要物资的战略生产和储备能力,加速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新材料技术的难度将加大,中国新材料企业在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将面临更多的审查和限制,优势新材料产能出口将面临较大压力。
重点关注领域
通过深度研究中国新材料产业的潜在受益行业,头豹建议重点关注镁合金材料、芯片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领域。
推荐阅读
“双循环”战略大背景下,“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如何相辅相成并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十年路途,新材料产业政策如何助力中国实现“新材料强国”之梦/政策系列丨头豹研究院发布《201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政策概览》
一文读懂大国之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材料系列丨头豹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概览》
芳纶纤维:新时代革命性材料/新材料系列丨头豹研究院发布《2020年芳纶行业概览》
一图读懂 | 202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回顾与展望
朋友圈引流文案
受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增加、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未来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头豹建议重点关注复合金属材料、芯片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