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正极材料VS.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你选哪个?

    2021-08-05 17:39
    头豹研报

    2021年动力电池材料系列报告(一)正极材料产业链洞察报告

    2022-03-02

    全文字数:2772 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动力电池材料系列报告(一)正极材料产业链洞察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按成本占比划分,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材料,其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45%

    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构成。按成本占比划分,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材料,其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45%。负极、隔膜、电解液均占总成本比例的10%。主流的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铁锂、三元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对比钴酸锂和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在性能、寿命、安全性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汽车和储能等领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技术工艺较为成熟,是传统3C数码产品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由于钴金属的价格高昂导致钴酸锂成本显著高于其他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且原材料锰资源丰富,因此锰酸锂是成本低廉的正极材料,但由于锰酸锂比容量低、循环寿命较短,因此常被用于低端3C数码产品和电动工具等。

     

    容百科技在2020年以13%的比例位居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的首位。随着三元材料向高镍化发展,将推动三元材料市场集中度的持续上升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约为21万吨,同比增长6.6%。对比2019年,2020年的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均有小幅提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海外正极材料厂商较为保守的扩张规划为中国厂商赢得更多机会。以欧洲厂商为例,巴斯夫和庄信万丰,扩产规划均较为保守,在此情况下,中国厂商可持续导入海外客户,因此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均持续提升。

    容百科技在2020年以13%的比例位居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的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巴莫科技、当升科技,其占比分别为10.5%和9.9%。同比2019年,容百科技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除海外客户转移导致,还与容百科技自身核心产品有关。三元正极材料正往高镍化趋势发展,而容百科技的三元材料核心产品均为高镍产品如NCM811系列、NCA系列以及Ni90及以上超高镍系列。容百科技2020年全年出货量为2.62万吨,同比增长20%。

    中国三元正极材料CR5占有率由2019年的38.9%增长至2020年的50.5%,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由于高镍三元材料逐步成为主流,这导致三元材料市场参与门槛将持续提高,因此缺乏技术研发实力的中小型三元材料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最终将被市场淘汰,随着三元材料向高镍化发展,将推动三元材料市场集中度的持续上升。

    在2020年,德方纳米以21%的比例位居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的首位。在未来,磷酸铁锂正极市场将逐渐向具备技术和产业链资源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在2020年,德方纳米以21%的比例位居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的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贝特瑞和裕能新能源,占比分别为13.5%和13%。从产能上来看,大部分磷酸铁锂正极企业的产能在2020年有小幅上涨,如德方纳米从2019年的2.5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4万吨。部分磷酸铁锂正极企业在2020年维持原有厂能,如比亚迪、北大先行等。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2020年CR5的市场份额为69%,在未来,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将形成以技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主导的良性竞争局面,市场将逐渐向具备技术和产业链资源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磷酸铁锂整体制备技术成熟且当前技术改进都集中于提高效率方面,由于头部企业具备一定成本和技术优势,因此在未来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比会进一步提高。

    随着磷酸铁锂正极行业竞争加剧后,目前磷酸铁锂市场低水平竞争情况减少,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而掌握前驱体核心制备技术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下游锂电池制造商有序地布局中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环节。在未来,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将形成以技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主导的良性竞争局面,市场将逐渐向具备技术和产业链资源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在基本性能上,刀片电池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在价格上,三元锂电池通过高镍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在未来,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将形成平分天下的格局。

    在基本性能方面,三元锂电池尤其是高镍三元电池(如NCA)的主要优势是能量密度高,这个优势可有效延长续航里程。三元锂电池最大的缺陷在于其安全性能差及部分原材料匮乏。由于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较差,坚持不到300℃就会分解氧分子,遇到电池中可燃的电解液、碳材料后容易爆燃。三元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含钴、镍、锰等资源。这类资源较为贫乏,价格较高,尤其是钴资源。但随着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发展,不断减少钴资源的用料和依赖,这一问题逐渐得到改善。磷酸铁锂的优势在于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高主要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坚持到700-800℃且不会分解出氧分子,因此安全性比三元锂电池高。磷酸铁锂的理论寿命可达到7-8年。磷酸铁锂的缺陷在于能量密度低,这导致其续航能力差。但随着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问世,该技术使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达到60%,比原来电池提升了50%,空间利用率的提升保证了电池空间能量密度。据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达到了140Wh/kg,已追上了部分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对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具有价格优势,其价格优势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较为低廉。就动力电池成本而言,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其占比高达40%以上。对比主要的动力电池型号的正极材料价格,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价格明显低于部分三元正极材料价格。以2021年7月28日的价格为例,三元811型的正极材料价格为21.6万元/吨、常规622型的正极材料价格为18.4万元/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为5.4万元/吨。由于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价格较低,因此磷酸铁锂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磷酸铁锂的价格也明显低于三元锂电池。

    就动力电池产量结构而言,三元锂电池的产量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19年的64.6%下降至2021年H1的49.3%。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9年的32.4%增长至2021年H1的50.5%,在2021年H1一度超过三元锂电池。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磷酸铁锂技术提升的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快速增长。

    深度见解:在2020年之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持续退坡,但全球其他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力度大,因此中国动力电池和正极材料行业未来主要的增长空间和机会在海外

    尽管疫情前,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退坡,但在疫情后中国延长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将新能源车补贴延长两年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间在前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公共交通领域2020年不退坡,2021-2022分别在前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总体来看,在2020年之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持续退坡,这将导致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重视降本,从而加大对产业链上游正极材料的议价。

    尽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但是全球其他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力度大,以美国为例,拜登政府称2026年美国汽车市场电动化率25%。为实现此目标,联邦政府计划斥资200亿美金将当前政府车队全面电动化,并计划重新审议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恢复全额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或恢复购车最高7500美元个税返还补贴等刺激政策。因此,中国动力电池和正极材料行业未来主要的增长空间和机会集中在海外。

     

    重点关注企业

    通过深度研究中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头豹建议重点关注容百科技、巴莫科技、当升科技、德方纳米、贝特瑞、裕能新能源。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