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压下,中国家纺行业或迎来洗牌

    2021-08-06 10:22
    头豹研报

    2021年中国家纺行业概览

    2022-03-01

    全文字数:2614 精读时间:4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国家纺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疫情期间中国家纺企业面临分化,行业洗牌机会大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家纺企业遭受重大影响与变革。因家纺企业以往多注重线下门店的铺设,疫情中线下店受波及较大,家纺行业中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而行业领先企业因具有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和资金支持,纷纷布局线上,如罗莱生活转型直播销售,一场直播成交金额达1,000万元。

    作为传统行业,家纺行业向来平稳发展,疫情为传统家纺行业带来洗牌机遇。

     

    中国家纺行业以必需型纺织用品为主导,行业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中国的家纺产品中必需型纺织用品占主导地位,可选型纺织用品在中国市场消费占比较低:中国家纺产品可分为地面装饰、客厅装饰、餐厅装饰、床用和盥洗用纺织品。其中床上用品、盥洗用品为必需型纺织用品,占家纺产品营收的67.4%,为家纺产品的主要销售类别。而地面、餐厅、客厅装饰用途的纺织品为可选型消费用品,营收占比较低,为22.8%。

    中国家纺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2012年之前,中国家纺行业处于高增长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家纺企业依靠线下店铺规模扩张,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高增长。2012至2016年,中国家纺行业处于库存调整期,此时电商渠道刚刚兴起,线下店开始面临生存难的问题,家纺行业开始进行去库存和销售渠道的调整。2017年至今,家纺行业内的企业面临转型阵痛,部分企业成功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并于2020年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

    中国家纺行业市场规模为千亿级别,行业增速平稳向上:中国家纺行业现阶段发展较成熟,2016-2019年,中国家纺行业主要依靠结婚和搬家需求驱动行业发展,CAGR为3.2%,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2020年家纺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市场规模为2,200亿元左右。预计2021-2025年,随着中国生育政策逐步开放,2021年将因新生人口增多而迎来市场规模的快速提升。但因生育政策刺激时效有限,预计2023年中国家纺行业将因新生人口减少而慢速增长,2021-2025的CAGR预计为3.3%

    中国家纺行业存在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江苏南通为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

    因家纺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精细丰富且其制作过程较繁琐,行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供应链划分较细,不同环节的公司专注于单一领域,专业性较强但互补性和网络性特征不明显。

    中国家纺产业集群地主要位于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共有14个家纺产业集群,其中江苏南通的两大产业集群具有显著规模优势,这主要是因南通产业集群拥有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配套产业发达和政府大力支持等优势。

    江苏省南通市有两大产业集群,分别为叠石桥和志浩村,叠石桥主要生产家纺成品,志浩村主要生产面料和辅料,两个集群地年产值都远超其他产业集群地。南通家纺城以这两大集群地为核心,2020年市场交易额达到2,301亿元,床品市占率在全国超50%。

    现阶段,江苏南通政府主要从税收、土地、社保和资金等政策方向支持家纺企业:税收方面,江苏南通2021年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土地方面,鼓励“先租后售”,对新入驻工业综合体的企业,由所在地县级及以上政府(管委会)根据企业类型,前三年每年按租赁厂房面积分档一次性给予每平方米40元、70元、100元的租金补助;社保方面,南通政府采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帮助企业抵御风险;资金支持上,设立南通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基金,同时充分发挥已设立的陆海统筹基金、江海产业基金、紫荆华通基金、招商江海基金等母、子基金作用,支持南通企业健康发展。

     

    中国家纺行业产业链中,面料制造企业与家纺企业的毛利水平最高

    中国家纺行业的上游为以棉花为主的原材料,中游参与者包括面料制造企业、中间贸易商和家纺制造企业,下游为销售渠道与消费者。

    家纺制造流程中需经历面料制造厂商、印染厂商、中间贸易商和成品制造厂,供应链条长:因每个环节专业度较高,家纺制造环节流程较细、供应链条长,对配套设施要求多。且因家纺行业现阶段仍主要依靠密集劳动力进行生产,从家纺公司向面料商提出需求到最终成品上市,理论上需要至少60天左右,若遇其中某个环节的工厂爆单,制造流程将耗时更久。

    面料制造商凭借技术和规模壁垒形成较高收益,家纺制造商议价权相对较低且利润空间小:假设原料成本为15元,经过面料商制作流程后,中间贸易商以55元收购并以75元的价格售卖给家纺公司,而家纺公司的成品售卖价格则约为260元。最终面料制造企业与家纺制造公司的毛利率约为40%-50%,中间贸易商赚取20%-30%的利润。这主要是因面料产品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中国面料制造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普遍较高,并因此形成较高技术壁垒。同时,面料厂商因无法使机器、工人空置,一旦开工则将产出几万匹布料,下游家纺制造商难以一次性消化,需寻求中间贸易商“拼布料”。中间贸易商通过撮合多家家纺制造企业的方式承包面料商面料,并因此侵占家纺制造企业20%-30%利润。

     

    中国家纺行业持续向新零售渠道拓展,但消费者需求频率仍较低

    中国家纺企业持续向线上销售转型,重资产线下店数量暂缓增长甚至减少:中国家纺产品主要通过线下的商超、直营店、加盟店和线上的电商、微商和直播进行销售。自2017年开始,中国家纺企业进入新零售时代,销售渠道的重心逐步转移至线上,2017-2020年,三家行业巨头的线上营收比例从30.8%提升至39.4%。线下门店数量逐步减少,这一趋势在疫情影响下加速显现,2020年罗莱生活关闭89家门店、富安娜关闭81家门店。

    中国消费者购买家纺用品的原因仍主要为刚需,并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现阶段中国消费者购买家纺用品的需求仍以结婚和搬家等刚需为主,因“日常更新”而购买家纺用品的需求占比仅为20%,这意味着家纺产品在中国还是以刚需而非可选消费的特征存在。同时因家纺产品常在结婚等重要时刻购买,相比其他消费品,其高端属性较明显,中国家纺产品2,000元以上价位的产品占据消费市场40%,比例较为可观。

     

    深度见解:中国家纺行业呈现集中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疫情影响下,行业面临洗牌机遇

    中国家纺代表企业营收显著优于中小企业营收状况,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国家纺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主要是因为在下游需求暂缓的情况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凭借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更容易抢占市场份额。同时随着行业环保严监管,不具备排污能力的中小企业退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家纺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势必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现阶段,如罗莱生活、富安娜等家纺行业领先企业已开始使用SAP系统进行数字化、自动化供应链的转型。SAP系统是业务流程管理软件,能够支持有效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流动。应用SAP系统后,家纺企业可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流程,更好地将业务串联,最终达到缩短生产周期、减轻库存压力、抓住消费需求的目的。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