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758字,精读时间:7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晟高科(002778.SZ)动态点评》,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重大资产收购完成,确立“石化 + 环保”双主业
中晟高科(下称“公司”)全称为江苏中晟高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 2020 年完成重大资产收购后,形成润滑油生产销售业务及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的“石化 + 环保”双主业业务结构。
更名“中晟高科”,确认双主业并行。公司前身为江苏高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科石化”),于 2020 年 8 月 27 日正式完成对苏州中晟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现为苏州中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下称“中晟环境”)的收购,并于 2021 年 6 月底正式更名为江苏中晟高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晟高科”)。在完成对中晟环境的收购后,公司形成润滑油业务及子公司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的“石化 + 环保”双主业战略布局。
“石化 + 环保”的双主业产品线丰富。公司石化行业业务主要为各类润滑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工业润滑油产品生产商之一,产品包括变压器油、液压油、内燃机油、齿轮油、金属加工油、特种溶剂等13个类别、200余种规格型号,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器设备、工程机械、工业机械设备、冶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环保行业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中晟环境开展,业务包含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业环境治理与技术咨询等板块,布局广泛且全面。
“双主业”战略布局,两轮驱动公司持续增长。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公司将继续保持石化+环保的“双主业”业务结构,形成以稳中有增的石化行业为基本盘、成长迅猛的环保行业为增长驱动的“两轮驱动”成长模式。
双主业运行良好,双轮驱动业绩稳中有升
2021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恢复增长,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大幅提升,毛利率、净利率等盈利指标改善明显。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22.9%,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200.9%。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5 亿元,较 2020 年同期的 3.78 亿元同比增长 22.9 %;实现归母净利润 0.45 亿元,同比增长 200.9%,涨势喜人。 其中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5 亿元,同比增长达 43.4%;实现归母净利润 0.29 亿元,同比大增 303.2%。上半年公司摆脱 2020 年新冠疫情黑天鹅的影响,盈利指标相较于历史水平实现大幅增长,2021 H1 公司综合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 23.1% 与 13.2%,较 2020 年同期分别上浮 14.9 个百分点与 12.5 个百分点。
环保行业涨势优秀,贡献增长动能
中晟环境运营良好,生态修复、环境工程、土壤修复、污水处理等业务增长势头迅猛,为公司贡献不俗收入成长,环保行业未来或将成为公司主要收入增长驱动点。环自 2020 年公司收购中晟环境并于 2021 年6月底正式更名以来,旗下环保行业业务营收实现大幅增长。2021 H1 公司环保行业实现业务收入 2.04 亿元,较 2020 年同期的 0.72 亿元大增 182.2%。其中环境工程业务收入为 0.48 亿元,同比增长 9.5%;污水处理设施委托运营业务实现收入 1.49 亿元,同比增长 15.4%;环境咨询业务实现业务收入 0.06 亿元,同比略微下滑 0.17%。
深耕环境治理领域,以“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为基础,升级打造“环保行业环境系统服务商” 。报告期内,中晟环境的环保业务得到较大幅度增长。中晟环境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范围涉及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气环境等众多环保产业领域。2020年底,中晟环境与苏州吴中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金庭镇政府)、苏州市吴中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完成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生态涵养区项目。中晟环境在其中提供生态治理、环境修复、市政、水利、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业务增效增量,润滑油销售业务收入稳定
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为润滑油生产销售业务及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的“石化 + 环保”双主业业务结构,污水处理设施委托运营业务为公司贡献不俗收入增长。就公司目前各不同业务板块来看,营收贡献最大虽仍为润滑油生产销售业务,但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业务增长势头迅猛。公司石化行业近些年由于润滑油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公司该项收入增长承压但仍是公司的基本盘业务,贡献稳定收入,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13 亿元,占比总营收比例为 45.8%,占总营收的比例同比下降12.60%;而环保行业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04 亿元,占比总营收比例为 43.81%,占总营收的比例同比上升24.73%。
石化行业收入增长承压,产品转型谋求突破
业务营收略有下滑,毛利率回归历史平均水平。2021 H1 公司石化行业的各类润滑油销售及油品贸易业务收入 2.61 亿元;其中润滑油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13 亿元,毛利率为 16.3%,较受疫情影响明显的 2020 年同期上升 5.6 个百分点,回到 2019 同期水平;油品贸易及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48 亿元,毛利率为 0.6%,较 2020 年同期下滑 1 个百分点。
行业供需结构改变,增速放缓空间仍存。当前我国润滑油市场需求量增长的同时,用户对高性能润滑油的需求提升,延长润滑油的换油周期。同时由于国内钢铁、煤炭、电力设备等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润滑油需求增速有所下滑;同期汽车工业发展相对稳定,车用润滑油将保持稳定增长,需求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润滑油质量的提升,使用寿命和换油周期的延长,加之近几年来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大规模改造以及中石化与中海油等变压器油开发成功投放市场等原因,使得市场对润滑油的需求发生变化。
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寻求突破。目前公司对于润滑油行业的布局在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抓好产品转型升级,加大工业包装油和车用油的生产及销售力度,把握住已有市场份额的同时谋求持续增长。对于开发成功的“国产化替代”产品如高铁钢轨轧制油、不锈钢轧制油、风电阻尼液等,公司将在已投放市场的基础上,引进、强化销售团队,加快提升销售规模,抢占行业高端市场;研发端继续推进建设研发团队,对已开发的和正在开发的产品根据市场反映,重点规划研发目标。
注重研发、技术先行,研发投入稳中有增
一直以来公司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在形成“双主业”业务格局后更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在技术方面形成领先地位。2021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与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670.64 万元与 3.6%,研发费用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收购中晟环境后并表所致,但研发费用率较历史同期水平提升明显,可见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力度持续加大。截至 2020 年 12 月,公司研发团队人员占比已经达到 36.2%,规模较大,中晟高科以及中晟环境两个业务板块分别形成 37 项与 33项各类技术专利的积累。
“太湖生态岛”建设纳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为“太湖生态岛”重要组成部分
“太湖生态岛”旨在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生态岛的“中国样本”。 2019 年底,《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发布,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及周边区域被划定为实验区建设主体范围,其中金庭镇辖区内西山岛为重点建设区域。 2020 年 11 月,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将西山岛高标准打造成为“太湖生态岛”,此目标同时被纳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旨在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生态岛的“中国样本”。金庭镇辖区内西山岛是中国内湖第一岛,同时拥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等重要称号,将金庭镇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为“样本间”,是“太湖生态岛”建设走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生态岛的“中国样本”的重要一步,战略地位极高。
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作为“太湖生态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和范围上叠加、时间和政策上接力、标准和内涵上提升,公司把握机遇将获大幅成长。2020年 12 月,中晟环境与苏州吴中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下称“金庭镇政府”)、苏州市吴中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吴中金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共同将金庭镇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构建成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的“样板间”。此次三方战略合作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在投资基金、科研合作、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人员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紧密合作,全面加强金庭镇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
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项目总规模不低于10亿元,将为公司带来大幅收入增长。未来在“太湖生态岛”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子公司中晟环境在生态涵养实验区的建设过程中,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做好充足储备,积极发挥专业环保行业经验,针对太湖水生态保育、沿湖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各类生态涵养区建设项目,在生态治理、环境修复、市政、水利、环评、咨询服务等方面为此次生态涵养区建设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预计金庭生态涵养实验区建设项目将增厚公司业绩,也将作为公司未来在“太湖生态岛”建设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
估值体系亟待重建
收购后估值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双主业估值体系待重建。自 2020 年 8 月 27 日公司完成对中晟环境的收购以来,公司股价表现上并未实现较大突破。目前公司 PE TTM 位于 15.0X 与 20.0X 间,显著低于历史均值的 121.04X,即使在上半年获得不俗业绩增长后仍未获得资本市场关注。从历史走势的复盘中可以发现,目前市场对于公司的定位并不公允,“石化 + 环保”的双主业业务模式也意味着公司估值体系亟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