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948字,精读时间:7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核心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复兴和发展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事项,众多社会资源投入文化产业,开启文化产业发展热潮。2011年7月,中国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成立,设计总规模200亿元。随后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先后投入巨资,建立文化产业基金。大量资金和资源涌入文化产业,有力地支持了文化产业发展,但也存在“钱多项目少”、资金利用效益低、投资赛道过于集中、基础性且有长期社会价值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未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不断增强
2020年11月,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在北京成立,该基金由中宣部和财政部联合发起设立。基金目标规模为500亿元,首期已募集317亿元。
2021年10月29日,据经济参考报消息,2021版“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统计的30家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6,561.5亿元。
政府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文创企业融资便利性整体得到提高。
政府型和企业型文化产业基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功能类似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主要投资文化产业领域的基金,按基金发起方背景可分为政府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企业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在资金支持、产业整合等方面对企业发展、产业生态产生影响。
组织结构完善和日常运行规范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高效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等部门和行业组织重点监督的市场主体,以确保其合法合规有效运转。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需遵守行业法规和市场规则,才能实现基金可持续运营,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长久支持,助力文化产业与时俱进,提升发展水平。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存在现实挑战
基金存续期短及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等特征使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偏重于投资短期变现能力强的项目,对基础性文化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可通过提升基金市场化运作水平克服当前遇到的挑战。
文娱传媒和广告营销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重点,体现轻资产化的基金投资风格。根据头豹研究院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计投出38个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2.4亿元,而文娱传媒项目占比为50%,投资金额占比达46%,文娱传媒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和较快的变现速度获得文化产业基金青睐。
政府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加速设立
各省市政府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较大,投资重点覆盖文化产业众多环节。2014-2020年,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国家战略,先后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北京拥有众多文化资源,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巨大,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发展基金总规模达1,000亿元,高于多地基金规模。
文化产业资金充沛,需防止“钱多项目少”现象发生。2014-2020年,在近六年新设的文化产业基金中,有31.1%的基金总体规模超过50亿元,占比较大,文化产业投资资金充沛,此时,需重视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的培育和发掘,避免资金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
案例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作为一家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基金,具有强劲的资金优势。该基金设计总规模为200亿元,首期募集41亿元,先后投资了大陆桥、开心麻花、摩登天空等企业。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B轮、A轮融资阶段的文娱企业,早期投资较少。基金存续期较短、业绩压力、优质项目缺乏等原因导致文化产业基金将更多资源投入容易变现的文化产业细分市场。
案例分析——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基金管理,最大化发挥资金优势,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各领域,其在文化产业方面拥有腾讯音乐、华凯创意等成功投资案例。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深圳国有资本控股,市场化运作水平高,拥有较好的投资机构口碑。深创投创立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深圳,借助深圳国资委的支持,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管理和运营基金,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21年9月30日,深创投已投资项目1,339个,累计投资金额约747亿元,196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
深创投投资项目的地域分布和企业发展阶段均较为集中。深创投有64%的投资项目分布于华南和华东,而处于成长期的被投项目占比达72%。
案例分析——越秀产业基金
越秀产业基金利用自身产业化优势及突出的基金运营管理能力,收获引力传媒、童心制造等文化产业投资成功案例。同时,越秀产业基金聚焦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寻找投资机会。
越秀产业基金借助产业资源优势,形成独特发展模式。作为越秀金控旗下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平台,越秀产业基金已形成一核(母基金投资)两翼(股权投资、夹层投资)”的业务布局,其在文化产业、新医药、新制造、新消费方面均有布局。
越秀产业基金投资方向较集中,投资项目发展阶段分布广。截止到2021年10月,越秀产业基金有49.4%的投资项目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30.2%的被投企业为B轮融资,C轮和天使轮分别占比18.6%、14%。
案例分析——七大互联网巨头文娱领域投资布局
互联网巨头布局文娱领域带有明显的流量危机意识,对文娱细分市场的布局受其平台生态战略影响。随着互联网用户总量增长趋近天花板,用户流量变得稀缺和昂贵,各大互联网公司用户争夺战加剧。文娱领域因其超强的跨产业融合性及超广的用户接触面,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2018-2020年,BAT等七大互联网公司文娱领域投资金额年均达1,032.4亿元,处于较高水平。各互联网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局部关注点有所不同,例如,腾讯集团文娱领域投资标的以游戏相关企业为主,以加强其社交和娱乐生态优势。2020年,腾讯共计投资48家文娱领域公司,游戏类公司为29家,占比达60.4%,体现游戏市场布局对于腾讯整体平台生态的重要性。
深度见解:
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发挥社会资源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实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因而文化产业发展获得政府各方面的支持,社会资源纷纷涌入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活跃。这一趋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繁荣进步,但同时也存在投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基础性且具有长远社会价值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大水漫灌”式的低效投资是在浪费资源,“滴灌”式精准投资才能提高投资效益。市场机制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文化产业投资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在政府引导下,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社会文化创新和创造热情,将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重点关注企业
通过深度研究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优质企业,头豹建议重点关注深创投、越秀产业基金、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