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国MRI设备行业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沙利文联合头豹发布《2021年中国MRI设备行业研究报告》,解析中国MRI检查设备的竞争格局、技术动向及发展趋势
沙利文联合头豹发布《2021年中国MRI设备行业研究报告》旨在分析中国MRI设备的概念定义、产业链、技术动向及发展趋势,并识别中国MRI设备竞争态势,反映该细分市场领袖梯队品牌的竞争优势,国产及进口场上的差异。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对MRI设备近年来销量,市场保有量,市场规模等对行业内专家进行访谈,专家来自行业内领先企业销售负责人。
国产MRI“一哥”启动科创板上市流程
2020年12月30日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披露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影医疗”)辅导备案基本情况表,联影医疗已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签订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3月,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医学影像诊断产品、放射治疗产品及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配套智能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的高端医学诊断产品覆盖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 射线成像系统(XR)和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放射治疗产品(RT) 覆盖 CT 引导直线加速器系统及直线加速器系统;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覆盖动物用MRI 及PET/CT。目前联影医疗已经在高端MRI、PET-CT等方面打破进口垄断局面,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领导者。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磁共振是自旋的原子核在磁场中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MRI设备由主磁体,梯度系统,脉冲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其他辅助设备组成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核磁共振设备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即主磁体,梯度系统,脉冲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其他辅助设备。其中主磁体是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提供强大的静磁场,要求较大的空间范围能容纳病人,保持高度均匀的磁场强度;梯度线圈产生空间编码所需的梯度磁场;射频线圈产生射频激励磁场并采集成像体产生的磁共振信号。
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较其他医疗影像设备优势明显
区别于X线和CT,核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具有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等特点,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具有显著优势。
核磁共振设备按磁体类型可分为永磁型MRI设备、常导型MRI设备、超导型MRI设备以及混合型MRI设备;按磁体产生静磁场的磁场强度大小可分为低场(0.1T-0.5T)MRI设备、中场(0.6T-1T)MRI设备、高场(1.5T-2T)MRI设备、以及超高场(3T及以上)MRI设备,当前临床上所用的较高的磁场强度1.5T。
中国MRI设备市场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二三级医院配置率高,1.5TMRI设备保有量占75.3%,西门子、GE、飞利浦、联影和东软合计市场份额占87.5%
Ø 市场保有量: 2016-2020年中国MRI设备保有量复合增长率10.04%。其中2020年MRI市场保有量为10,713台,同比增长4.29%。
Ø 配置率:中国MRI设备主要客户为二、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保有量占比最高,其次是三甲医院和一级医院。二级医院拥有的MRI设备占35%,三甲医院和一级医院均占26%,三级医院占9%。
Ø 设备场强:2020年中国1.5TMRI设备保有量占比75.3%;3.0TMRI设备因产品价格高且采购需经政府批准,保有量占比24.7%。目前中国MRI设备仍以1.5T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大。
Ø 市场份额: 2020年中国MRI设备市场销售额前五企业分别为西门子、GE、飞利浦、联影和东软,约占全部销售额87.5%,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外资品牌GPS三家企业销售额占比72.1%,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27.9%。
中国MRI人均保有量不及发达国家,MRI设备国产化率偏低,随着设备规划量提升和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配置需求驱动,国产MRI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Ø 人均保有量不足:中国每百万人口MRI拥有量8台,相比发达国家中国人均MRI拥有量严重不足,人均MRI保有量远低于日韩。
Ø 国产化率偏低:中国MRI进口地区以德国、荷兰为主,其中1.5T和3.0T国产化率分别为20%和16%,国产化程度低。
Ø 设备规划量提升:随着MRI装机量的增加,预计至2025年中国1.5T及上磁共振设备保有量将突破1.6万台。
Ø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即独立设置的应用DR、CT、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设置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医疗机构对于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作用。核磁共振设备作为最基本的配备要求,是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切实落地的首要前提,中国核磁共振设备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突破。
中国MRI市场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MRI设备市场规模达211亿元,2021-2025年期间CAGR 14.21%
据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据,2018-2020年全国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新增规划数量5,138台。从MRI产品分类来看,中国MRI存量市场主要以1.5T和3.0T两种型号为主。2020年中国1.5TMRI设备保有量占比75.3%,3.0TMRI设备因产品价格高且采购需经政府批准,保有量占比24.7%。随着技术更新升级,3.0MRI设备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基于医院增加和设备更新换代对MRI的需求,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发展投入及要求,分级诊疗落地实践等多种因素驱动,2021年-2025年中国MRI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MRI设备市场规模达211亿元,2021-2025年期间CAGR 14.21%。
随着中国MRI市场需求持续扩大,MRI产品应用将呈两极化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磁共振发展方向以加快检查速度,提升图像质量和提高患者舒适度为趋势
Ø 产品应用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超导MRI向更高场强发展,不断图像质量和完善功能,提升扫描速度,改善患者诊断体验。另一方面由于高场核磁共振设备存在体积过大和价格昂贵等限制因素,低场化、小磁铁、便携式、低成本、个性化和掌上化成为核磁共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Ø MRI技术变革迎来快车道:磁共振未来发展方向包含三个趋势:一是加快检查速度;二是提升图像质量;三是提高患者舒适度。全球磁共振厂商不断开发新产品,推出越来越轻的线圈,并适用于各类体型的患者。如西门子生命矩阵系统能感知病人的解剖、呼吸、心跳、磁场等人体信息,称为MRI第五大系统革新,是磁共振系统近30年来未曾改变的基本系统架构的一次重要改进,将对未来影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Ø AI+MRI发挥1+1>2的作用: AI可助力MRI影像三维重建,靶区自动勾画和病灶识别标注等功能,AI能实现对MRI影像进行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对数据进行识别与标注,基于AI自身较强的影像的分析、计算能力,能较好地辅助医生读片,降低误诊率。
重点关注企业
通过深度研究中国MRI设备行业内优质企业,建议重点关注联影医疗,东软医疗和万东医疗。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与核磁共振的结合,检查速度有望提高10倍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影像诊断新渠道
医学影像设备丨头豹研究院聚焦进博会,把握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行业进口贸易态势,发布《2019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