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推动CT检查需求 低排CT设备进入国产替代关键期,高排CT仍有发展空间

    2022-02-14 18:32
    头豹研报

    2021年中国CT检查设备行业研究

    2022-03-02

    本文援引于报告《 2021年中国CT检查设备行业研究》,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沙利文联合头豹发布《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研究报告》,解析中国CT检查设备的竞争格局、技术动向及发展趋势

     

    沙利文联合头豹发布《2021年中国CT设备行业研究报告》旨在分析中国CT检查设备的概念定义、产业链、技术动向及发展趋势,并识别中国CT检查设备竞争态势,反映该细分市场领袖梯队品牌的竞争优势,国产及进口场上的差异。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对CT检查设备近年来销量,市场保有量,市场规模等对行业内专家进行访谈,专家来自行业内领先企业销售负责人。

     

    国产CT“一哥”拟赴港上市 

     

    2021年5月12日,中国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软医疗”)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一旦获得受理,就意味着东软医疗很快就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东软医疗的的最大股东为刘积仁旗下上市公司东软集团(600718.SH) , 持有29.94%的股份。其他投资者包括弘毅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高盛集团、东软创投等。

    东软医疗曾于2020年6月30日在上交所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历经问询后于2020年11月27日终止。随后,东软医疗相关负责人就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事项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公司从业务发展与价值创造角度做出的主动选择。一方面,当前,海外疫情持续甚至有所反弹,海外客户对东软医疗IPO的配合和出具文件的进度受疫情影响出现延期;另一方面,东软医疗近期有重要的并购项目,在IPO不能按时完成的情况下希望优先推动。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元器件供应商与CT设备供应商,CT行业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但国产厂商CT配置仍以16排及以下中低端产品为主

     

    近10年来,CT行业国产化率不断提高,2020年新冠疫情拉高国产厂商CT市场占有率。国产厂商CT以16排及以下产品为主,价格在400万元以下;16排进口CT价格在400-500万元之间,国产厂商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CT市场占据超过60%的份额。CT高端设备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跨国巨头技术领先,引导高速按市场,本土CT设备生产商正积极发展高排CT。64排CT国产产品价格在600万元左右,进口产品约1,000万元,未来,高端国产设备有望凭借性价比突破进口设备的垄断。

     

     

     

    近年来,中国CT检查设备销量逐年上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涨幅达到16.7% ,销量近3,500台

     

    截至2020年末,中国CT保有量近26,000台。2016-2020年,中国CT设备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67%。2013-2016年受反腐政策影响,销量在2,200台/年左右徘徊;2019年销量近3,000台;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CT设备销量大幅增长,近3,500台,涨幅16.7%,2016-2020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2.3%。16排CT是中国保有量最多的CT类型,但16排及以下CT在三甲医院占比逐年下降,64排及以上CT占比逐年上升。

     

     

    中国CT人均保有量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减少技术代差,国产CT检查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CT人均保有量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日本每百万人口拥有111台CT;澳大利亚每百万人口拥有67台CT;美国每百万人口拥有44台CT;而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CT数量仅为18台,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中国厂商与进口厂商存在技术代差,中国64排以上CT市场基本由进口厂商垄断,国产CT主要为中低端产品,国产高端CT市场占有率低。现阶段,仅东软、联影等少数厂商具备生产128层以上CT的能力,其余厂家产品集中于64层以下CT,主要为16层CT。国际巨头GE、西门子、飞利浦等厂商CT产品线齐全,具备品牌、技术优势,高端CT优势明显。

     

     

    AI医学影像在中国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其优势诊断方式可解决医学影像领域现有诸多痛点,提高医疗机构整体诊疗水平

     

    在中国,AI医学影像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广的场景。其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医疗影像数据庞大、智能图像诊断算法相对成熟、国家政策扶持、资本支持等优势。

    现阶段,中国医学影像领域存在较多痛点,AI医学影像可着力于当前痛点,助力医疗机构整体诊疗水平上升。

    AI医学影像可帮助医生阅片,节省医生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度。AI和医学影像的结合可解决病灶识别与标注需求、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需求、影像三维重建需求。

     

     

    国产CT市场份额不足40%,国产品牌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东软、联影、安科、明峰是国产厂商领导者

     

    市场占有率上看,2020年,GE医疗以23.79%的市场占有率蝉联榜首,但占有率大幅下降;联影医疗以23.23%的微弱差距排在第二名,联影医疗智能天眼CT广泛应用于2020年抗疫一线;西门子、飞利浦以19.98%及14.23%排在第三、四位,进口CT市场占有率都有下降趋势;第五名东软医疗市场占有率上升致8.73%。

    近10年来,CT行业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但国产厂商CT配置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国产16排CT产品价格普遍在400万以下,进口产品价格在400-500万,国产厂商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CT市场占据超过70%的份额。

    CT行业技术壁垒高,中国厂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现阶段,中国CT市场仍由国际厂商主导。整体而言,中国CT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类:

    (1)第一梯队:传统国际巨头GPS,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优异的产品性能与优秀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中国CT行业高端市场;

    (2)第二梯队:东软、联影、安科、明峰等国产厂商领导者,初步具备高端CT设备生产能力,但未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3)第三梯队:产品多集中于低端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市场份额占比低。

     

    中国CT检查行业中游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其中独立影像中心迎来发展机遇,可减轻三级医院负荷,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公立医院方面,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三级医院,CT检查业务负担重。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减轻三级医院诊疗压力,国家提出“分级诊疗”政策。数据显示,2019年,二级及以下医院占比92%,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将释放CT检查需求。

    民营医院方面,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背景下,2005年-2019年,中国民营医院从3,200多家增长到20,404家。民营医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公立医院负担,承担部分CT检查工作。

    独立影像中心方面,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独立影像中心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分配。受制于政策、成本等因素,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没有配置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独立影像中心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帮助医学影像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线上影像平台方面,线上影像平台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远程阅片服务,将专家与患者需求对接。

     

    推荐阅读

    非常时期“宁错勿漏”,医学影像检查助力提早控制传染源丨头豹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CT检查行业概览》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影像诊断新渠道

    医学影像设备丨头豹研究院聚焦进博会,把握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行业进口贸易态势,发布《2019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概览》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