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工程机械发展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工程机械企业的扩张也必然遵循经济的扩张规律。在经济加速期,基建投入和房地产投资增加,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在经济成熟期,城镇化速率放缓,机械设备需求饱和,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存量博弈。中国是工程机械大国,孕育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国内市场步入成熟稳定,国际化发展成为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战略路径之一。
工程机械分类
工程机械根据产品的种类,可以分为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等。
全球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发展是必经之路。由于工程机械产品的周期性以及和生产和贸易半径决定了下游市场存在饱和临界点。并且由于工程机械产品是一种国际化的产品,商品价格由全球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其生产、定价和销售都受到国际竞争态势的影响。
对标全球工程机械龙头美国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其成立时间较早,已经完成了从本土市场向全球市场的转化,目前海外地区收入占比超60%。而中国的龙头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晚,正处于大力向海外市场渗透的阶段,其海外收入贡献只占约20%。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原因
工程机械企业之所以会进行国际化扩张,主要原因在于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抵消国内市场下滑风险以及提升竞争力。
新的业绩增长点:在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低迷时,工程机械企业通常会通过加大海外市场来提振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包括扩张期和成熟期,扩张期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流要素,带来工程机械设备的大量需求;而在经济成熟期,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对基建、房地产等基本要素的需求放缓,国内市场达到饱和状态,叠加本国市场竞争激烈,盈利空间降低。为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国际化扩张市场成为必要。
降低周期风险:工程机械的下游需求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与外部宏观环境联系紧密,因此仅依赖本国业务存在着业绩随宏观环境波动的风险,而国际化布局是稳定业务收入,提高风险对冲的关键一步。随着本地需求的萎缩,工程机械企业也经历了业绩从顶峰回落的过程。龙头企业在当地需求萎缩后,迅速采取措施扩张海外市场,使得公司经营效益与本国宏观环境波动相关性降低,低于经济周期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增强国际化竞争力:经济低迷期,全球化的工程机械企业得以生存,而非全球化的企业将被淘汰。一方面是由于非全球化的企业无品牌影响力,在宏观经济景气下行期无法获取足够的订单;另一方面是非全球化企业成本收缩空间小,一旦价格战就会导致亏损而退出市场。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发展展望
对标成熟发达市场以及海外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大致遵循以下的几大步骤:1)立足国内市场;2)销售全球化;3)生产全球化;4)资本和管理全球化。
销售全球化是实现全球化的第一步。工程机械企业的销售布局主要是通过成立海外销售中心或建立代理商体系形成。销售中心的作用主要是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单个代理网点的服务存在地理边界,因此需要在全球化铺设销售中心或者建立全球化代理商体系。
销售的全球化代表工程机械产品走向世界,生产的海外布局则代表企业真正走向了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海外设立工厂进行研发、采购、生产、出售等一系列活动。全球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和小松均在全球众多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和制造工厂。
资本和管理全球化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企业销售和生产的全球化进行,企业自身管理效率和生产水平的提升成为关键,因此管理层策略也相应出现转变,从国内战略,到全球战略,最后到全球本地化转变。
结语
工程机械企业全球扩张的主要策略包括:销售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资本和管理全球化。伴随着工程机械产品从新产品到成熟产品再到标准化产品的周期过渡,产品的地域扩张也从发达国家转移向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化产品的后期,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凸显,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过渡。在销售和生产扩张过程中,企业也会采取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方式加速进入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