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神秘的航空器:航空产业链里都有什么?

    2022-06-02 10:11

    社会热点追踪

    2022 年 5 月 14 日,编号为 B-001J 的 C919 大飞机从浦东机场第 4 跑道起飞,于 9 时 54 分安全降落,C919 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这意味着,我国国产大飞机 C919 即将实现交付,5月10日,东航发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50亿元,其中105亿元用于引进4架C919飞机、24架ARJ21-700飞机,预计于2022年-2024年交付。东方航空将作为全球首家启动用户开启国产大飞机C919的商业化运营。


    航空产业不仅是现代科技成果的产物,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引擎,同时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水平。航空产业,是中国由产业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航空行业是什么?产业链分布如何?

     

    产业概述

    航空产业是指与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运营等活动直接相关的、由各个关联环节所组成的业态整体。航空产业主要是指航空飞行器、动力装臵、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多种产品制造;同时,由于航空产业高附加值的属性,需要完善的技术、设施及运营保障,航空产业还包括配套支撑的科研教育、交通运输、公共管理、现代服务等经济活动内容。

     

    航空产业链

    航空行业产业上游为航空装备设计及研发,涉及到的机构包括综合技术、航空器设计、航空动力、航空设备、航空材料研究所等,国内航空产业的设计与研发主要由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研究所承担, 比如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主要承担轰炸机和军用运输机的设计研发。沈飞设计研究所主要承担歼击机和舰载机的设计研发。成飞设计研究所主要承担J10和J20等新型多用途战斗机的设计研发。南昌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承担教练机的设计研发。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主要承担直升机的设计研发,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主要承担运输机的研发、空天发动机研究院主要承担设计发动机的研发。

     

    中游为航空装备制造,分为航空材料制造,航空部件制造及航空整机制造。主要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钛合金、镁铝合金、航空钢材等;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树脂基、陶瓷基等。航空部件制造包括机体部分例如内饰、起落架、座椅、机翼、尾翼等,航空发动机例如叶片、轴承、燃烧室、尾喷管等,机载设备例如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监视系统、电源系统、液压系统、飞机制动系统等。航空整机制造包括军用航空装备例如战斗机、轰炸机,民用航空装备例如通用航空装备、直升机、无人机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参与方有:钛合金、高温材料、复合新材的航空材料供应商,包括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宝钛股份、博云新材等;动力系统制造商包括中航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等,航空零部件与机载系统制造商包括中航机电、中航电子、中航电测等,整机制造与总装集成商包括中航飞机、洪都航空、中直股份等。

     

    下游主要是航空的实际应用,以及根据不同飞机提供的维修保障,根据不通用途提供的配套服务。例如机体检查维修、机载设备维修、航空燃料、机场建设、地勤服务、雷达监控、物流服务等。 运营主体包括军方单位、客/货运航空公司以及通用航空公司,例如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美国达美航空、德国汉莎航空等。提供运营保障及配套服务的企业包括从事雷达配套服务的四创电子、国睿科技、从事空管系统供应的四川九洲、川大智胜,从事地面设备制造的威海广泰、从事飞机维修维护的海特高新。

     

    航空行业的特点是制造技术难度大、资金需求大、研制周期长、风险系数高、行业壁垒高,同时,回报收益多。研制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列高新技术领域,例如能辐射新材料、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制造、计算机等,在技术能力、渠道资源、人才团队、资质与认证方面要求极高。技术研发周期长,前期研究 、实验、发展设计,需要倾注大量人力物。当产品研制成功并进入投产使用,或能形成长期垄断并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利润。

    市场现状及趋势

    全球及中国民用航空市场需求端短期承压,市场需求当前受到暂时抑制,长远分析,市场需求或将恢复稳步增长。从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及航空旅客周转量来看,2016年到2019年,两个指标都同步展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从2020年开始,航空产业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由此形成了短期内的大幅下降,2021年的数据显示,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及航空旅客周转量开始显现出回暖上升的趋势。相较202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长率为7.3%,航空旅客周转量增长率为3.5%。

     

    航空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指出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且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国际航线和地区航线恢复较为缓慢。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是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从长周期来看,我国航空客运周转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1~2040年间,中国需要补充民用客机7646架,其中宽体客机1561架,窄体客机5276架,支线客机809架。

     

    市场驱动因素

    国产飞机商用化进程正加速推进促进市场需求的提升。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将重点推动 C919 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 ARJ21 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同时,C919在整体设计上绝大部分性能指标与波音 737、空客 A320 持平的基础上,价格更为实惠,性价比更高,估计未来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将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21-2022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要进一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民航发展成果,利用好市场恢复阶段民航运行总量低负载期,2023-2025年则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释放改革成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