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随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了,追求美的天性开始转化为在“美”上的消费,包括瘦身塑形、面部保养、按摩保健等等,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两个美容产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么,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的区别在哪里,两个市场的现状如何,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呢?
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主要区别,包括是否需要通过医疗手段进行侵入性美容,以及从业人员是否需要具备相关资质。
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手段,对人体进行皮肤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美容护理。通常美容院、美容会所等机构经营范围属于生活美容的范畴。医学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和再塑。医学美容可分为手术医疗美容和非手术医疗美容。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主要区别,包括是否需要通过医疗手段进行侵入性美容,以及从业人员是否需要具备相关资质。
来源:沙利文分析
政府逐步出台政策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规范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行业,为两个行业营造健康、透明的市场发展环境。
由于大众对生活美容与非手术医美概念难以区别,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个医美与生活美容间的灰色地带,有很多美容院没有相关资质的医师,但是非法从事注射或激光类医美项目,将该类项目称作“轻医美”,例如注射肉毒素、黄金微针、果酸焕肤等等项目,其实都是需要美容场所与操作人员获取相关资质后才能进行操作的。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方案》,强调加大对不具备医美资质的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行业,此举将为两个行业营造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
来源:沙利文分析
生活美容的产业链上游是耗材、美容器械供应商,中游为生活美容服务机构,美容服务机构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获客,医学美容的产业链与生活美容相似。
生活美容产业链中,上游耗材与美容机械供应商,主要耗材包括按摩膏以及护肤品等,是生活美容服务机构的主要经营成本之一,有些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具备研发生产护肤品的能力;中游为生活美容服务机构,按商业模式可分为直营与加盟两种,按机构规模可分为美容院、社区店、SPA店、会所店等不同规模的机构;除传统的员工与老顾客宣传推荐获客渠道外,生活美容服务机构也通过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获客。
来源:沙利文分析
近年来,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行业技术革新迭代迅速,各类美容仪器层出不迭,各种设备与科技的涌现,带动大量新型美容项目,受到消费者广泛推崇。
生活美容行业技术革新迭代迅速,各类美容仪器层出不迭,带动大量新型美容项目。例如超微小气泡清洁仪能够利用超微小气泡与吸附作用相结合,在安全没有疼痛的的状态下深层洁面,彻底清除毛囊漏斗部的各种杂质,带动了清洁毛孔、滋润肌肤、肌肤补水、去角质等美容项目。医学美容的科技更是日新月异,目前主流医疗美容项目主要利用注射、激光等技术原理以改善皮肤质地,达到收缩毛孔、改善肤色、紧致肌肤、毛发去除等效果。例如热玛吉利用探针将高能射频传输至真皮深层,利用热能使胶原蛋白变性收缩,从而激活人体自我修复过程,刺激胶原蛋白再生,从而达到改善肤质的目的。
来源:沙利文分析
近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生活美容市场暂时性缩减,未来受多种利好因素驱动,2022年至2026年中国的生活美容市场将以5.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于2016年超5000亿元。
自2017年至2019年我国生活美容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4,097亿元人民币。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全国大部分美容院关闭、同时消费者消费欲望降低,生活美容市场规模在2020年暂时性缩减到3,716亿元人民币。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的影响逐渐褪去,生活美容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21年恢复到疫情前的规模,达到4,031亿元人民币。
未来,受(i)消费者在生活美容方面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增强, (ii) 年轻群体及男性群体逐渐加入生活美容消费人群, (iii)互联网平台帮助获客等因素驱动,2022年至2026年中国的生活美容市场将以5.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于2026年达到5,454亿元人民币。
来源:沙利文分析
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市场规模约为两千亿,预计2026年将增至人民币4006亿元。
医疗美容近年来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提升。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市场规模(按服务收入计)自2017年的人民币993亿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1,8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5%。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美消费者数量及医美意识的持续增长,预计中国医美服务市场将持续增长。中国医美服务市场( 按服务收入计)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人民币4006亿元,2021年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2%。
来源:沙利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