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近期,我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免税购物备受关注。海南省人大制定了2022年免税目标,力争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达千亿元。从春节期间21.3亿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比翻倍的增长,不难看出海南免税业务在新一年的开局就取得了大丰收,吸引众多消费者血拼,也预示着我国免税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免税品指免征关税、进口环节税的进口商品和实行退(免)税进入免税店销售的国产商品,一般销售予跨境或前往离岛目的地的旅客。
免税品运营市场产业链中,上游包括品牌商、批发商和分销商,以及免税品运营商。中游主要包括免税品运营商的指定采购实体或内部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和分销职能,下游是各渠道向符合条件的客户销售免税商品的免税店。
免税品运营商通常指定采购实体作为整个集团免税品的主要或唯一供应商。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快采购和支付结算过程。采购规模大的免税品运营商通常可以从产品供应商那里获得价格折扣。一般情况下,当采购金额较大且议价能力较强时,指定采购实体或内部采购部门会直接向品牌方采购;在采购金额不大或难以联系品牌方时则从批发商和分销商处采购。因为一些免税品运营商在采购和零售部分类别的产品上拥有较大优势,所以有时也会从其他的免税品运营商处采购。之后,加上一定的产品加价,免税商品将被进一步销售并交付给下游免税店。对于某些类别的免税商品(如化妆品、香水),上游市场参与者通常会与采购实体或部门签订采购合同,直接将产品交付给免税店。中国免税品运营商必须得到国务院、中国海关、商务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部门的批准。
多重因素促进免税市场快速发展
免税品价格:免税商品免征进口、销售、增值税或其他税费,因此与已完税商品相比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优势。此外,直接从品牌商那里采购,没有额外利润的模式也有助于降低价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物美价廉的免税商品对顾客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消费者购买力提升: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日益增长,促进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及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像高档香化、烟酒、时尚品及配饰等这类免税行业的重点商品。
消费回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行业发展,消费者由于无法出国,其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更加倾向于通过中国的免税渠道来购买商品,从而促进了消费回流。
年轻消费群体:中国庞大的Y世代(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人)及Z世代(1995年至2010年出生的人)群体也将促进免税市场快速发展。Y世代是旅游零售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他们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Z世代人出生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及电子商务兴起的时代,随着他们开启职业生涯,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的转变加上强大的购买力,会为中国其免税市场带来进一步的增长潜力。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中国免税市场发展的最强动力之一。中国政府于 2021 年 3 月 13 日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2020年2月,23个政府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扩大消费提质提质加快打造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强调发展市内免税店,鼓励境内外游客购买免税商品,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发展。
在这些驱动因素影响下,中国免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即使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中国免税市场仍表现出强有力的韧性。
海南离岛免税品运营市场
海南离岛是免税市场中不容忽略的细分市场。海南离岛免税在疫情期间成为大批消费者的购买基地,新政放宽了单件购物金额和总购物额度的限制以及商品购买数量限制,同时商品品类也逐渐丰富。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海南省“十四个五年规划”,进一步规划了将海南作为主要交通枢纽的计划,以增加客流量,从而支持未来几年的离岛市场的增长。未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海南免税品运营市场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免税品运营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拥有免税牌照的经营主体有12家,为中免、日上、海免、港中旅、珠免、深免、中出服、库拉索免税、北京外交人员免税店、王府井、海旅投和海发控。由于行业进入壁垒尤其是免税经营牌照壁垒较高,新进入者短期内对中国免税品经营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预计市场竞争格局短期内将保持稳定。
中国免税品运营商主要可分为两类,全国性免税品运营商及区域性免税品运营商。全国性免税品运营商指可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免税业务的企业,区域性免税品运营商指 1) 主要在某区域经营免税业务的免税品运营商,如深免和珠免 2) 主要在某区域内面向特殊群体经营免税业务的免税品运营商,如北京外交人员免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