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行业规模已不容小觑。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在70%以上。 “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要从2020年的超过1%提升到1.3%;高性能纤维自给率达到60%以上;要重点突破四大类30项关键共性技术,其中纤维新材料和先进纺织制品分别为占到4项和11项。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中国纺织品分类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共分16大类:目前中国主要以用途对产业用纺织品进行分类,包含农业栽培;篷盖布、帆布;土工织物;劳保、防护用品;文娱、体育用品基布;医疗卫生及妇婴保健材料;国防工业用材等。
从用途的角度可以分为三大类,产业用纺织品,鼠药应用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常见的有篷盖布、枪炮衣、过滤布;服装用纺品依托不同面料性能、纱线特质、织物工艺、技术条件、审美取向生产的各类服装面料、辅料及制成品,家用纺织品包含以建筑物、地面、墙面、门窗、家具、卧床、餐饮、盥洗空间为主要应用对象。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行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我国纺织行业在这一阶段实现了产业的扩张,建立了纺织产业的总体框架。但在这一阶段纺织产业机构矛盾性较为突出;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纺织产业改变了原来计划经济体质,迈向纺织行业市场化、社会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1998年开始,纺织产业完成了“三大目标”,直至200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务贸易国。
中国纺织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环保问题
对纺织行业而言,环保问题是一直以来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在纺织品制造过程中使用大量会产生材料,如若得不到合理的处置,将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是难以降解的。此外,从国际市场角度来看,欧盟纺织品货物和服务绿色采购出台了新标准,中国作为其纺织物的出口大国,纺织行业的环保问题更是不容轻视。
技术与产品
即便纺织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并且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数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技术与产品创新问题仍是我们需要面对且迫切需要改变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设备技术需提升、纺织产品需迭代更新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业技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管理与人才
从管理者角度看,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长远,对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从技术人才角度看,纺织行业是较为传统的一个行业,人才大多未经过较为系统性地培训,使得领域人才发展受限且水平参差,该领域人才的水平和素养各不相同。
品牌意识
我国纺织行业企业多为传统家庭作坊,规模较小,生产能力较弱,技术和产品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加之缺乏对品牌的概念,导致很难培养出建立品牌的能力,在国际范围内很难具备竞争优势,只能从价格方面产生竞争,进而导致利润持续无法提高的负面循环。
中国纺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绿色、可持续发展角度看,2022年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我国将产业用纺织品定位为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明确纺织工业未来发展方向趋于高端化。“十四五”阶段国家重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向“绿色化”转型。从技术方面看,着重发展新型化纤和天然纤维,重视纳米化、复合型、生态化、高性能、多功能的材料的研究,着手研发再生材料,未来研究将更倾向于绿色环保新型生物基纤维材料、再循环利用材料等方向。从产品上看,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现状下,逐渐提高服饰、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产品。从企业角度看,中国纺织企业将会朝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外各种品牌的冲击,我国纺织产品优势不在明显,需要打造中国纺织企业的自身品牌才在与国外纺织行业的品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目前看来这一发展趋势逐渐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