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钛中国市场分析

    2022-06-21 14:39

    什么是海绵钛?

    海绵钛是一种高纯度的钛金属,一般以灰色和粗粉或多孔形式出现,是钛产业链中上游产品如钛合金等的原料。当富含钛的材料经过冶金工艺产生四氯化钛,四氯化钛进一步与镁反应,就可以得到多孔形式的海绵钛。海绵钛是生产钛合金和其他钛材料的重要原料,这些材料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导热性低、耐高温、耐腐蚀和生物相容性而受到重视。因此,它们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导航、生物医学、化学冶金、海洋工程、体育等多种行业。

    近年来,中国海绵钛的生产量从2015年的6.2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2.2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4.6%。目前,中国生产的大部分海绵钛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海绵钛仍处于紧缺状态。因此,生产高端海绵钛的能力将成为海绵钛厂家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海绵钛生产商仍需不断改进技术工艺。同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会为海绵钛生产商带来更多优势。


    中国海绵钛的产量和消费量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海绵钛的产量保持稳定,略有增长,2020年由于航空航天业和军工等高端下游产业的增长,海绵钛的产量从2016年的6.71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4.49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16.7%。2021年,全球海绵钛产量达到约230.0万吨,中国的产量约占63.0%。

    因此,沙利文预计中国的海绵钛产量将保持当前趋势持续增长,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26.63吨,复合年增长率12.9%。

    从消费端来看,随着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对高品质海绵钛的需求不断增长,海绵钛的表观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的海绵钛表观消费量从约6.85万吨增加到约15.7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8.2%。

    未来,高端海绵钛的市场需求仍有很大潜力,预计海绵钛表观消费量将在2026年达到约31.38万吨,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7%。

     

    中国海绵钛的进出口情况是怎样的呢?

    虽然中国的海绵钛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但在过去几年中,由于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等高端市场的优质海绵钛仍相对短缺,因此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海绵钛的净进口国。2019年,由于下游军工产品对钛材料的需求增加,中国海绵钛的进口量从2018年的4.9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7.1万吨,同比增长45.2%。而由于受Covid-19的影响,2020年的进口量下降到4.7千吨。2021年进口量增长到13.8万吨,从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0%。与之相对,中国海绵钛的出口量近年来保持稳步下降,从2016年的1.8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0.8万吨,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负13.7%。

     

    中国海绵钛发展的市场驱动力有哪些呢?

    1.    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

    中国海绵钛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中国的名义GDP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74.6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8.9%。根据沙利文预测,从2021年到2026年,中国的名义GDP将保持3.3%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将在2026年增至163.0万亿人民币。在这样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下,航空航天业、造船业、制药业等海绵钛的下游市场,以及海绵钛市场本身都将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有利的政策和法规

    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重点新材料市场的培育,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的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的推进都有明确指示。而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明确了航空材料(包括新型航空铝材和钛材)和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包括金属储氢材料、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作为钛合金的上游,海绵钛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3.    钛产业链整体结构的优化

    经过近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海绵钛行业在2020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海绵钛的生产量从2020年的12.29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约14.49万吨,增长率为17.9%。同时,海绵钛的产能从2020年的177.0吨增加到了2021年的181.0吨,增长率2.3%。随着我国钛产业链的整体调整,钛材料的主要下游应用正从低端化工、冶金、制盐等相对技术难度较低的行业迅速向高端化工(如PTA设备)和海洋工程行业等中高技术难度的领域转移,为我国钛材料市场和海绵钛市场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近期中国海绵钛的价格趋势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由于下游行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和船舶行业等的对海绵钛的需求稳步增长,海绵钛的平均价格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海绵钛的平均价格(不含增值税)从2016年的每公斤约36.7元增加到2021年的每公斤约78.3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5%。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绵钛平均售价较2019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COVID-19对整个宏观经济和下游工厂生产的不利影响。因此,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由于复工后对海绵钛的需求增加,2021年海绵钛的平均销售价格出现反弹。

     

    未来,海绵钛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呢?

    1.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政府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和环保要求的提升,海绵钛行业的大部分落后产能已被挤出市场,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有所回升。而随着产能集中度的提高,市场将进一步向竞争性产能转移,这将为海绵钛行业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为具有较强生产能力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商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2.    生产技术的提高:

    由于中国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先进的技术推动了海绵钛整体生产过程的进步,比如自动脱气控制技术、自动压力控制技术、自动温度控制技术、自动进料控制技术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减少人为干扰,将影响海绵钛质量的各个因素降到最低。因此,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将提高海绵钛的生产质量和生产能力,控制能源消耗,同时减少相应的人力成本。

    3.    对高端海绵钛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海绵钛在市场上被分为7个等级,从0A级到5级。在中国,质量较低的1级及以上的海绵钛占总产能的比例较大,主要应用于传统化工行业。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的高质量(0A级和0级)的海绵钛则由于成品率低和生产成本较高而在我国产能占比较小。而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进步和高端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对高品质海绵钛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我国海绵钛生产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而不会盲目扩大产能。 

    中国海绵钛有什么样的进入壁垒呢?

    1.    资本壁垒:

    海绵钛行业通常对生产企业的资金投入有较高的要求,因为生产线的构架和生产设备的初期投入会形成较高的准入门槛,尤其是对于计划很快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而言。同时,生产能力相对较小的海绵钛生产商将无法形成经济规模,从而导致经营成本高于预期。因此,资本壁垒是海绵钛市场的主要进入壁垒之一。   

    2.    技术壁垒:

    海绵钛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钛渣冶炼过程、氯化过程、精炼过程、还原蒸馏过程、钛块破碎过程和副产品氯化镁的电解和循环过程。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因而对海绵钛生产企业的制造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与国外海绵钛生产企业开发的生产设备相比,我国生产企业主要使用的生产设备还存在一些如生产能力小、能耗大、工业排放污染等的问题。因此,国内海绵钛生产企业对自主研发、制造工艺改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3.    下游客户

    虽然海绵钛市场的下游产业相对较广,但由于中国的海绵钛市场相对非常集中,下游客户通常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发展长期战略合作,从而对新的生产厂家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