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票据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创造万亿市场

    2022-07-13 14:23

     1.    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国家对供应链发展的愈发重视以及对中小微企业政策的倾斜,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频出,其中供应链票据为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

    应收账款占比高是导致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最大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中小微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业务,常常采用“赊销”模式争取客户。同时,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核心企业通常在供应链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上下游中小企业在谈判议价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大型企业对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拖欠账款的情况频出,企业间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9.54亿万元,同比增长11.6%。

    为解决企业间的应收账款难题,作为契合供应链及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具备支付、融资和信用等功能属性的应收账款票据产品应运而生。应收账款票据化,以签发票据替代应收账款挂账,可以将企业无形的商业信用转化为有形的商业信用,从而盘活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提升其资金周转效率。

    作为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建设开发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于2020年正式上线运营,并于日前完成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投产上线。新系统将承载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形成前后一体、多管齐下的风控体系,并创新性的实现了票据的可拆分,支持出票人签发以标准金额(最小单位为 0.01 元)票据组成的票据包,持票人在办理票据背书、贴现、保证、质押等业务时,可依实际业务需要,将持有票据包按实际支付金额分包流转使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     行业痛点:

    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流动性低: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冗长复杂,大型企业往往繁杂的贸易链条,容易形成较为严重的应收账款和三角债问题。而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只能满足核心企业上游的一级供应商的融资需求,一级供应商上游2到N级的供应商的融资需求难以被完全满足。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等主体信用风险难以判断,且传统信用凭证的操作方法局限较多导致的。传统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辐射范围小,流动性低,通常无法覆盖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供应链票据可以针对以上痛点,解决这些问题,于多级供应商间流通,供应商接受程度也更高。

    传统票据无法拆分、转让,易产生持票金额与支付金额不匹配的痛点:

    在财务处理中,使用应收账款作为结算工具存在很大隐患,传统票据无法拆分转让易造成持票金额与支付金额不匹配的情况。在多级支付的场景中,企业只能做类似票据池业务:用大票换小票,重新签发所需金额,并且需要支付手续费,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而在新一代票据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票据的可拆分,企业可以对任意金额背书转让,无需支付额外费用,极大提高了票据使用的灵活性,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

    中小微企业缺少信用、资产凭证,融资难:

    虽然中小微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亟待资金盘活,但是银行难以应对金额较小、单数大、关系复杂的交易。此外,缺少抵押物,信用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大原因。即便能够通过抵押或担保向银行贷款,也往往要经过复杂的手续和流程,还要付出担保、抵押资产评估等费用,增加了融资成本,增加融资难度。而通过供应链服务平台签发的电子票据,可以使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穿透至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实现精准滴灌。

     

    3.    行业理解

    什么是供应链票据平台?

    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ECDS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通过与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

     什么是供应链票据?

    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称为供应链票据。供应链企业之间产生应收应付关系时,可以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直接签发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可以在企业间转让,通过贴现或标准化票据融资。

    企业如何通过供应链票据获得融资变现?

    在真实贸易背景下,经过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认证授权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企业签发票据,提供授信额度,支付给多级供应商,供应商在供应链金融平台上实现票据的拆分支付、背书转让和融资变现,票据到期后,核心企业如期兑付。

     

    4.    市场规模

    随着集中统一的票据市场形成、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以及票据融资通道不断得到疏解,票据市场总体运行稳定,票据电子化以及应收账款票据化趋势势不可挡。截至今年6月,上海票交所系统会员3,090家,系统参与者104,112家。

    据上海票交所数据显示,中国票据市场业务稳步增长,2021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2017-2021年均增长率超14%。中国用票企业数量规模快速增长,由2016年33.1万家,增长至2021年318.9万家,2016-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7.3%。其中,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用票家数近300万家,占比超过90%。

     

    票据融资规模迅猛发展,在十年间,由2012年2.0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也由2012-2017年的14.3%,增长至2017-2021年的25.0%。

    中国票据承兑金额呈平稳增长趋势。随着供应链票据管理的规范化,商票商业信用环境有所改善。商票的签发规模与贴现发生额明显提高。商票承兑余额由2018年2.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3.8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0%。商票贴现业务增长迅猛,2021年商票贴现发生额为 1.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98%。

     

    5.    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先后通过相关政策,鼓励使用创新工具,运用商业汇票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力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持续的政策利好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票据行业的发展。

    政策名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

    政策解读:为提升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支持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认可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对接,支持核心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鼓励银行为供应链票据提供更便利的贴现、质押等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从债券市场融资,提高商业汇票签发、流转和融资效率。

    政策名称:《关于下达 2018 年度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

    政策解读:下拨 2018 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 100亿元。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遵循惠民生、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的原则,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以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弥补市场失灵。

    政策名称:《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政策解读:票据新规征求意见稿提出,需要规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业务,建立健全的票据承兑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质管理,建立风控机制,保护中小企业权益。

    政策名称:《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

    政策解读:中国银保监会推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助力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资金端优势。

     

    6.    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价值

    供应链金融平台针对供应链链条各层级,旨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实际贸易背景为基础,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融资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提高业务能效,节约成本。

    核心企业:

    供应链管理升级优化:供应链金融平台为维持整体供应链稳定提供保障,支持产业链内各层级供应商融资,有效提升核心企业对产业链上各层级供应商的管控能力,为核心企业打造良性产业生态。

    提升融资能力:降低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提升融资额度,满足增额需求。

    中小微企业:

    提升融资信用:中小微企业信用不足是融资难的一大原因,而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帮助其将大型核心企业的信用资源辐射到中小微企业,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信用。

    简化操作,一站式服务: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简化繁琐操作,降低业务处理门槛,有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一站式”解决中小微持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科技赋能,提升融资效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OCR识别、电子签约、发票校验等科技技术的整合服务,使得电子商票融资业务的服务效率较传统线下业务得到较大提升,提升融资体验。

    金融机构:

    获取客户:通过专营团队与客户网络,帮助金融机构批量归集高质量信贷客户,降低营销运营成本。

    提升运营能力:通过贷前、贷中、贷后业务全流程在线运营,降低运营成本和人力投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辅助风控,识别和控制信用风险、合规风险。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