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2022年,随着各省市有序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建设新型绿色城镇在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政策大环境如何?
我们先从中国园林绿化行业的主管负责部门来看: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监管机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
(1) 中央监管机构: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园林绿化行业的中央监管机构,主要负责拟定和制定园林绿化行业所涉及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相关行业标准及资质资格标准,负责监督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实施、指导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工作及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其中,景观规划设计相关事项由中国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管理,其职能包括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拟定相关单位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认定各类工程建设事项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等。
(2) 行政主管部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治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为中国园林绿化行业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各地区园林建设工作。
(3) 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负责管理绿化苗木的产销;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花卉生产事项;科技部门管理园林绿化行业的科技创新事务。
目前中国园林绿化行业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但部分省市已在政府支持下建立起区域性园林绿化企业协会,如北京市园林绿化企业协会、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等。
其次,与中国园林绿化行业相关的具体政策层面: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投入,其中政府在对城市园林项目招标时,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所有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需依照《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招投标工作与项目实施工作。2007年9月,原住建部出台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以加强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监督管理,所有申请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实施对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的监督管理活动均需符合相关规定。2000年9月颁布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加强了对建设工程勘察与设计活动管理的工作,2017年10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其中部分条例进行修改。2009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对园林绿化企业资质与经营范围做出了规定。2017年4月,该资质被住建部取消。为了使园林绿化企业对参与招投标及承接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方向更为清晰,2017年12月,住建部出台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在政策层面明确了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将不再根据企业资质审定,而是侧重衡量企业业绩、企业履约能力、企业信用及企业实力。
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2012年11月,住建部出台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中国要在2020年完成设市城市绿化等级评定工作。同月,又出台了《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与《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以推行生态园林城市申报考核工作,对各城市进行分级考核,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政策监管环境
资料来源: 沙利文公司
2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未来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发展趋势之一:业务多元化发展,朝生态环保方向转型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正在不断拓展多元的业务领域与业务模式,并朝生态环保方向转型。
中国相关政策的出台促使园林绿化行业向生态环保领域倾斜,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沙漠治理、土壤改良、水资源治理等新兴细分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以中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为例,原住建部于2004年启动该项工作,2006年深圳成为首座生态园林示范城市,随后国家在青岛、南京等11座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严格筛选,体现出中国对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视及未来生态园林发展走向。伴随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理念逐步形成,园林绿化行业不断朝节约型、生态型发展。
此外,中国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开发模式在战略指导下得到快速发展。如中国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至2020年培育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该类乡村建设模式为园林绿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将有更多的园林绿化企业迎合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和模式,助力中国乡村建设。
发展趋势之二:加强品牌建设,深耕细分领域
伴随园林绿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方向由价格转向工程质量、专业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并开始追求品牌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根据住建部出台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项目招标将主要参照园林绿化企业的过往业绩及信用记录。该项规定将促进园林绿化企业侧重加强自身综合实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园林绿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政策的前瞻性、对资本的吸引力、人才储备程度与品牌推广力度上。在企业不断提升自身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的同时,成功的品牌建设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未来,大型园林绿化企业将在增强企业实力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品牌战略的制定与施行。
在已上市园林绿化企业中,主营业务各有侧重,如东方园林主营市政园林、水系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铁汉生态主营生态园林景观、生态环保、生态文旅项目;东珠景观主营园林施工、园林设计、市政园林工程;大千生态主营园林施工、园林设计、苗木、园林养护项目。相对于大型园林绿化企业,中小园林绿化企业只有深耕细分领域,才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未来,大型园林绿化企业可结合自身资金实力与资源整合能力覆盖更广范围的园林绿化业务,而中小型园林绿化企业则可深耕某一细分领域,打造独特的企业品牌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沙利文公司
3.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竞争格局又是怎样呢?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集中度较低,参与企业较多,业务分布较分散。在园林绿化行业中,竞争主体可分为三个梯队:①第一梯队:由已上市头部企业,如东方园林、美尚生态、铁汉生态、岭南股份等企业组成,该梯队企业已在资本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资金、资源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②第二梯队:由区域性头部企业构成;③第三梯队:由各产业链环节中小型企业构成。
多数上市企业已实现跨区域的经营,部分龙头上市企业如东方园林、铁汉生态、棕榈园林等已实现全国布局,该类企业具备种植、景观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的标准化管理系统,已从同质化的产品竞争层面过渡至品牌竞争层面。中国园林绿化企业地域发展不平衡,规模较大的企业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企业业务范围也相对集中,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区域性龙头企业。
园林绿化行业中存在大量深耕垂直领域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园林绿化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资金壁垒、地域壁垒较为明显,且园林绿化各产业链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业务的大型企业可形成机械化、规模化运营,提高自身议价能力。未来5至10年,行业竞争将维持三梯队格局,加速淘汰同质化严重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小型企业,拥有跨区域、一体化服务的企业会通过兼并收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会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