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贷款市场

    2022-07-13 16:32

    自3月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市中小微企业受到极大冲击,国家和该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在全力助企纾困方面,“缓免减退补”各项政策细则加快落地,“50条”叠加“21条”政策合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以上。在金融纾困方面,多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推出助企纾困专项贷款,累计额度超过5000亿元。


    贷款市场规模

    按照贷款的用途,贷款可分为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消费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个人发放的用于特定消费目的的贷款,主要用于个人租房、购车和助学贷款。营业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流动资金周转、购买或更新经营设备、租赁营业场所等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从贷款期内,短期贷款余额从2018年的40.9万亿元稳定增长到2021年的49.4万亿元,CAGR为6.5%,预计2024年将上升到77.5万亿元,CAGR为16.2%。与此同时,中长期贷款余额从2018年的80.6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122.6万亿元,CAGR为13.1%,预计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2024年将达到161.5万亿元,CAGR为14.8%。

    根据贷款的信用程度,贷款主要可以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借款人以信用为基础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作为还款的担保。长期以来,这种信用贷款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主要贷款方式。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保证在到期日还款。抵押品通常是有价证券、票据、股票和房地产。借款期限届满,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的,贷款人有权拍卖抵押物以偿还贷款。一般来说,信用贷款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而个人抵押贷款主要用于小微企业的经营。

     

    从贷款用途期方面,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2018年的37.8万亿元大幅增加到2021年的54.6万亿元,CAGR为13.1%,预计2024年将达到83.4万亿元,CAGR为15.2%。个人企业贷款余额也从2018年的10.1万亿元稳定增长到2021年的16.1万亿元,CAGR为16.8%,预计2024年将增加到25.4万亿元,CAGR为16.5%。

     

    市场驱动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后企业贷款需求旺盛

    一般来说,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超过80%。中小企业还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这说明中小企业在经营和周转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复工时间虽早于其他国家,但企业发展仍受到影响。并且2022年疫情反复复发,大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尤其是小微企业收入不稳定、缺乏抵押品。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爆发式增长,促使贷款增长。

     

    小微企业再贷款政策支持

    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国政府已于2021年9月再次下发新增资金3000亿元,推动落实小微企业贷款政策。自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10多项贷款政策,协助地方银行开展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包括小型城乡商业银行、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与普通贷款相比,小微企业贷款政策最重要的特点是保证了对小微企业支持的直接、准确、有效。

     

    居民资金需求增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房产相关的借贷已成为普遍现象。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多元化,推动了房地产金融规模和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2016年的22.7万亿元增加到30.4万亿元,CAGR为7.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36万元增加到4.38万元,CAGR仅为6.9%。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促进贷款来支持不断增长的消费支出。

     

    市场趋势

    小贷机构更加关注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

    从放贷方的角度来看,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大型放贷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拥有低息贷款产品的银行将获得更多的份额。小型贷款机构无法在大中型企业客户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小型贷款机构可能抢占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下行市场。过去几年,个人贷款规模非常大,由于消费需求增加,未来还会继续扩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贷款以汽车或房地产为抵押贷款。

     

    P2P的退出导致贷款需求向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转移,贷款服务商行业平台化

    从2012年开始,P2P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平台高峰时期开始扩张到约5000家。然而,监管的缺失导致了非法集资和诈骗。近年来,中国开始大力整顿P2P行业。2016年,《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成立网络借贷风险监测专项整治机构,开始对行业进行全面排查。2018年《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全面加强监管提出了要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整改,P2P公司数量明显下降,各大正规平台先后转型为两类机构:一类是以小额贷款和消费金融为主营业务的持牌借贷机构和助贷机构,另一类是与基金、银行合作或综合理财平台。P2P的整改退出,导致贷款需求向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转移,也促进了贷款服务商行业的平台化。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