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技术发展增强了人体的免疫答应,未来带状疱疹疫苗技术有望进一步升级并带动带状疱疹疫苗市场持续扩容
带状疱疹疫苗行业概览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据《老年带状疱疹特殊临床表现及防治》和《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带状疱疹患病后易患并发症,疼痛程度达 7 级以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PHN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系统性疾(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且女性发生带状疱疹风险高于男性。
肺炎球菌疫苗技术对比
目前,全球共有三种上市及在研的带状疱疹疫苗,分别为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及mRNA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冻干减毒制品,是在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的高滴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制品。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gE蛋白的CHO细胞株,通过发酵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包膜糖蛋白E(gE蛋白),再加相适宜的佐剂,从而获得的成品疫苗(详见图1)。采用哺乳动物细胞(CHO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和重组技术制备而成的带状疱疹疫苗具有很大的优势。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已有上市产品,而mRNA带状疱疹疫苗暂无上市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mRNA带状疱疹疫苗是通过引导人体细胞制造特定的蛋白,并结合高效的体内靶向递送,从而对带状疱疹产生免疫反应的疫苗。
图1: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制备工艺
带状疱疹疫苗未来趋势:疫苗技术升级
目前,带状疱疹疫苗已迭代至第三代。第一代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ostavax于200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是第一个获批的带状疱疹疫苗,目前已被证明能在大约五年内提供保护。Zostavax是一种减毒活疫苗,通常在上臂注射一次即可,但CDC不推荐60岁之前的人群使用Zostavax。第二代带状疱疹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Shingrix)于2017年获得FDA批准,是第二个获批的带状疱疹疫苗。这是一种用重组技术制成的非活疫苗,分两次给药,两次给药间隔两到六个月。Shingrix被批准用于50岁及以上的人,同时,研究表明在超过五年的时间里Shingrix都能起到保护作用,其保护效果明显优于Zostavax。目前,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已逐步取代Zostavax。而第三代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mRNA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因此,随着科研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带状疱症疫苗的技术也将不断升级。
带状疱疹疫苗市场空间广阔
高龄是带状疱疹发病的常见诱因。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以后明显升高,这与老龄相关细胞介导免疫下降有关。据估计,8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一半发生过至少一次带状疱疹。同时,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更常见且为重度,严重影响生活各方面,如发生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因此逐渐庞大,中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也将持续扩容。同时,随着国内目前药监部门对创新疫苗的鼓励态度及政策政策扶持(如2021年,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旨在完善疫苗、创新药品等的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带状疱疹疫苗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