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回顾/引语】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近年来在保持较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强能源消耗管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今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围绕健康、农业、能源环保以及信息等领域首次提出了“生物经济”的概念。规划中涉及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的描述是我国大力探索经济、能源、环境间协同发展的重要尝试。我们认为,在支持政策以及供需两侧的共同助力下,未来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热力发电形式;主要包括直接燃烧发电以及燃气燃烧发电两种模式
生物质发电的主要原材料为农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其中,以秸秆为主的农林废弃物凭借庞大且稳定的产量成为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重要燃料来源;燃气燃烧发电可进一步细分为气化燃烧发电和沼气燃烧发电,前者的主要燃料来源是农林废弃物,后者的主要燃料来源则是畜禽粪便。发电过程中,未经处理的生物质原料或生物质经过处理产生的可燃气体通过燃烧反应释放能量,推动发电机组产生电力。作为一种可用于燃烧反应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较少,属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发电成本、气体转化效率较低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以直燃模式为主。
生物质发电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装机容量与发电总量基本稳定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水平,占比不断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不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发电总量都基本稳定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水平。装机容量已由2015年底的约1000万千瓦增至2021年底的约3800万千瓦,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2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电力装机容量7.7%的年复合增长率;发电量则由2015年底的约500亿千瓦时增至2021年底的约1600亿千瓦时,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20%,亦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发电量6.6%的复合年增长率。得益于较高的增速,同期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由0.7%增至1.6%,发电量由0.9%增至1.9%,稳定的增长表明行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供给端:庞大的农作物产量以及持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提供了稳定且丰富的原材料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历来重视粮食自给,最近10年间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体稳定且略有增加,由2012年的约1.6亿公顷增至2021年的约1.7亿公顷,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0.5%。与稳定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应的则是稳定的农产品秸秆产量。同期,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由2012年的约7.8亿吨增至2021年的约8.6亿吨,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
除农作物秸秆外,城市生活垃圾也是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重要原材料。受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约1.7亿吨增至2021年的约2.5亿吨,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
庞大且稳定的农作物产量、不断提升的城镇化水平以及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保证了农产品秸秆及城市生活垃圾对生物质发电领域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了供给端的稳定。
需求端:稳步增长的用电需求以及能源结构的显著改善是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全社会用电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约5万亿千瓦时增至2021年的约8.3万亿千瓦时,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5%。同时,为更好实现节能减碳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加快完成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转型,高质量完成“碳达峰”与“碳中和”承诺,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能源结构优化,加大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占比。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2.5万亿千瓦时,占比已达约30%,相较2012年约20%的占比提升显著。在需求端稳步增长的用电需求以及能源结构的显著改善等因素的驱动下,生物质发电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生物质发电相关领域,相关部委围绕行业规划、项目建设与补贴等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起步较晚,相关部委在“十三五”及“十四五”期间持续制定并完善行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持续优化项目建设以及项目补贴内容,在鼓励新项目的建设运营的同时积极推动生物质发电平价上网,促进行业内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助力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行业支持政策及供需两侧的共同助力下,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取得快速发展,未来预计发电量增速将保持较高水平
在一系列支持政策以及供需两侧的共同助力下,国内以生物质直燃发电为代表的生物质发电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发电量由2017年的约790亿千瓦时增至2021年的约1,600亿千瓦时,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0%。未来,生物质直燃发电量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6年发电量达到约2,500亿千瓦时,2022至2026年间复合年增长率约15%。
未来,行业内企业将加快热电联产转型升级步伐并积极围绕“焚烧”主业拓展包括固废危废处理、循环再生等在内的多元化产业布局
传统燃烧发电项目会将发电余热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导致热能利用率较低;未来,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将会开展热电联产改造,通过对不同温度的热量进行梯度利用实现发电、供热及制冷的一体化,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解决附近工厂及居民的供热需求。此外,伴随着生物质发电补贴的退坡,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造以生活垃圾焚烧为核心,协同固废、危废处置与循环再生等产业的一体化商业模式,增加业务多元性与抗风险能力,助力企业与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