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进程加快,智慧环境解决方案加速落地

    2022-08-12 10:41

    【引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我国能源供应行业处在一个快速的转型期,同时随着“十四五”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资源发展规划的出台,以智慧水务、智慧管廊等为代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等与水务、管道信息系统的结合并构建出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的全方位管理系统,已成为提升智慧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


    中国智慧环境行业概览:

    智慧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指依托于环境综合云,通过实时采集并整合环境数据、环境监测治理流程等,形成以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同时,智慧环境解决方案可为政府提供精确的物联监测数据及多元的智慧监管手段,利用多模式环境质量模型以及大数据分析,科学决策污染管控方案,实现对污染源和大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其中,智慧水务指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全程感知、深度互联,实现供水、排水、水厂、河道等水务相关信息监测、控制、分析、优化、管理等,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实现水资源循环过程中的协调、优化和管控,帮助水务企业实现智慧化管理;智慧管廊是以各类智能化监控设备为基础,数据融合分析应用为手段,结合智能传感、3S(GIS、GPS、RS)和三维建模等技术,实现对管廊各类信息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收集与处理,并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展现和操作;智慧管廊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等数据信息统一纳入智慧化管网管理云平台,针对供水管网、排水管网、消防管网、油气管网、供热管网的压力、流量、温度、水位、有害气体浓度等参数进行远程监测;智慧水利利用新ICT技术(云计算、大数据、AI、IoT、移动互联网等),围绕城市防洪排涝、河湖水环境监管和保护、水库管理、灌区管理、综合运行指挥中心等业务场景,以云为基础,AI为核心,通过云网边端协同,全面建成水利信息基础感知体系,健全保障支撑环境,推动水利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时依托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我国环境智慧化管理。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节能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根据财政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规模由2016年的4,735亿元增长至5,5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

     

    得益于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环境精细化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技术工艺加速更新迭代等多方面因素,2021年中国智慧环境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729亿元,预计未来5年市场将以12.1%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25年达到1,292亿元。

     

    在国家对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国民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的大环境下,国家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 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而我国智慧环境行业作为政策性引导行业,该系列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着我国智慧环境行业的高速发展。

     

    智慧水务是在水务信息化业务发展中,以水务管理软件平台为基础,逐步实现在水务物联网领域的业务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3S(RS、GIS、GPS)、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水务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因此,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城市水务管理效率,降低了城市管网漏损率,为智慧水务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存在多项痛点,如环境信息无法共享而形成信息孤岛现象,环境监测与预警及时性差等,未来国家层面将积极推动互联网+环境行业的融合,促进智慧环境朝着新领域快速发展,着力推行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化、环境预警预报系统等环境保护领域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广泛应用,环境产业将与信息产业全方位结合,实现对环境生产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的改变,促进环境产业智慧化转型。

     

    智慧环境综合解决方案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化环境管理数据平台,朝着生产精益化、决策智能化等方向演进。

    为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环境行业不断成长,行业头部企业业务规模优势明显,以雪迪龙等为代表的智慧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