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污染防治行业分析

    2022-08-12 13:50

    【引语】

    目前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由传统常规向高效深度、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逐步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污水、城市黑臭水体等领域,并且随着水污染防治走向综合化,整体流域治理、综合化水环境改善技术和经验将会变得更加有价值。


    水污染防治行业产业链及发展现状

    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公司

    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需求生产端,包括城镇居民、工业用户、农村居民等,即同时对应产业的几个子市场:市政、工业、农村以及污水再生利用。污水处理行业核心的产业链环节是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营。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水处理技术研发、水处理设备、处理药剂等保障产业的支持。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市场的核心价值链环节是水厂的运营环节,通过持续的运营收入形成稳定的项目回报。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由于可以同时兼顾分布式治理与集中式治理两种模式,价值链上游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将成为未来市场爆发后的关键价值环节,市场想象空间很大。

    城镇污水市场也处于成长期中期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现有设施的提标改造与专业化运营需求。工业废水处理市场的第三方治理未来还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是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产业中最具增长潜力的子市场,基于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技术发展,未来几年内预计将持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再生水领域由于目前国内各省市收费标准与模式尚未统一且形成具有回报性的价费体制,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兜底,因此各市场竞争者的参与度并不高。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设施建成投运后,达标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进一步进行市政杂用如生态景观补水、市政保洁等以及工业回用如工业冷却用水等。


    水污染防治行业驱动性政策

    来源:发改委,公开资料,沙利文公司

    中国水污染治理水平总体还较为落后,加快水污染治理的需求依然十分迫切。“十四五“规划下,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经过多年发展,城市与县城环境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经过多年的城市环境整顿,并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环境法律法规,多项城市与县城公共环保设施建设已经趋于成熟。城镇污水治理领域,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53%、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城镇污水处理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发展方向将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建设拉动处理能力及处理率提升的发展模式,转为管理运营带动收集效果与处理质量提升模式。在新增污水产能及新建管网长度规划逐步收缩的“十四五”时期,现有管网的改造维护对污水收集能力的提升,成为“十四五”污水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从单一的治理模式向流域治理等系统性综合治理转变。“十四五”期间,将分步完成七大重点流域的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完备、科学、高效的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体系。

          乡镇污水处理率亟待提高,企业将积极布局。中国乡镇地区环保意识落后、经济水平较弱、基础设施配套,尤其是乡镇的管网设施落后,导致中国乡镇污水处理率尚存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随着中国政策对于乡镇污染重视度的提升,污水处理企业将加大布局乡镇污水治理业务,以扩大企业业务范围,取得更快的营收增长。

     

    工业废水处理市场产业价值链

    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公司

          一般工业固废包括工业生产过程工业废水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除了含有COD/BOD5/SS/NH3-N等常规污染物外,还含有重金属、油污、难降解的有机物等难以被常规生物处理方法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工业废水处理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药、印染、化工、钢铁等工业领域。

          随着国家推动工业企业入园或进入产业集聚区,工业污水治理由分散式布局变为集中式管理,第三方治理模式相应成为工业污水治理的主流模式。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对第三方治理模式给予肯定和政策支持。

          目前中国工业园区污水治理主要采用“企业与处理+园区集中处理”的模式,排污企业负责污水预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第三方污水处理服务商负责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地方政府部门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作交由专业第三方污水处理服务商负责,弥补其在资金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不足,也给环保水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废水贵金属回收商业模式

    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公司

          


     

    贵金属回收利用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及能源消耗量均远低于贵金属的开采,中国排放的工业废水中,约有6%的废水含贵金属元素,且主要来源于矿选、冶炼、电镀及集成电路等行业,现有处理方式仍有较多资源浪费。废水贵金属回收企业主要通过售卖水处理材料、水处理设备及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进行盈利。排污企业根据所排废水类型及诉求进行水处理材料的选择与采购,废水贵金属回收企业则根据需求量在当地建立纳米材料生产基地,长期供应材料,由于材料是水处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售卖水处理材料的毛利率最高,可达50%。

    第二种为售卖排污企业所需设备,根据企业排放废水量大小进行设备定制化制造,废水贵金属回收企业多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以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一体化设备达到辐射周边企业的效果。销售设备的毛利率相对材料较低,但仍可达30%。第三种则为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流程主要为向排污企业提供定制化设备,并进行现场的安装及调试,以及承揽后期的运行维护,废水贵金属回收企业可通过按项目收费或后期分润盈利,由于市场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项目收费的利润相对偏低,约为25%。贵金属回收企业更偏好于参与后期分润模式,免费提供材料与设备,并参与销售贵金属收益的分成,此类模式毛利率可高达40%。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