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以内,煤矿采煤机机械化程度达到90%左右,全国煤矿安全形式实现根本好转等。在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要求下,中国炼焦煤行业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呢?
什么是炼焦煤?
炼焦煤是一种烟煤,习惯上将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在室式焦炉炼焦条件下可以结焦,用于生产一定质量焦炭的原料煤统称为炼焦煤。炼焦煤主要包括主焦煤、1/3煤、肥煤、瘦煤、气煤等。
炼焦煤的产业链上游是煤炭开采行业。中国的炼焦煤的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安徽省、山东省、贵州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内蒙古等地。同时,山西省也拥有国内最大的炼焦煤资源量。炼焦煤行业的中游是洗煤,洗煤是减少炼焦煤的灰分和去除其他杂质的过程。洗煤的过程主要有筛分、破碎、选煤、脱水等工序。炼焦煤行业的下游是焦炭生产,炼焦煤在国内几乎都用来生产焦炭。
中国炼焦煤的产量, 消费量进出口的现状如何?
由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因素,炼焦煤的产量从2016年的1,089.4百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250.0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8%。2021年,炼焦煤的产量达到12.5亿吨。生产炼焦煤的地区集中在中国的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2021年,山西省是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地区,占中国炼焦煤总产量的53.0%。安徽省、山东省、内蒙古和贵州省在2021年的炼焦煤产量分别占炼焦煤总产量的9.0%、7.0%和5.0%。未来,由于资源稀缺、环境保护和煤矿安全问题,焦煤产量可能达到1,309.2百万吨,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9%。
在中国,炼焦煤主要被加工成焦炭,而焦炭又主要被用来生产生铁。中国的主要焦炭生产中心集中在北方,分别是山西省、河北省、陕西省、山东省和内蒙古。从2016年到2021年,炼焦煤的表观消费量从1,234.6百万吨增加到1,389.1百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4%。2021年,山西省、内蒙古、陕西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分别占全国炼焦煤表观消费量的约21.2%、10.0%、9.3%、8.7%和6.9%。由于钢铁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和淘汰落后的焦炭产能,预计2026年中国的炼焦煤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499.2百万吨,从2021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
由于中国对优质炼焦煤的需求,国内高度依赖从澳大利亚、蒙古、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进口炼焦煤。2021年焦煤进口量下降到54.7百万吨,因为中国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高质量炼焦煤,蒙古国港口也因新冠疫情而间歇性停工。由于进口情况不稳定,2016年至2021年焦煤进口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负1.6%。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消费国,供需缺口一直存在,因此炼焦煤的出口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炼焦煤的出口量从2016年的1.2百万吨大幅下降到2021年的0.1百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负40.2%。
在政府对煤矿安全问题的关注、优质炼焦煤进口受限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国炼焦煤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
在政府对煤矿安全问题的关注、优质炼焦煤进口受限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国炼焦煤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有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炼焦煤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朝着绿色环保发展。
首先,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安全和开采效率仍然是该行业的主要关注点。为了确保采矿安全和效率,需要积极引进机械自动化和智能技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采煤效率,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预计在 “十四五 ”期间,中国的煤矿机械化程度将达到85%,掘进机械化程度将达到65%。因此,将会有更多的炼焦煤企业注重提高煤矿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这促进了炼焦煤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随着大型和特大型焦炉的逐步建成投产,焦炭企业对炼焦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优质炼焦煤常年一直供应不足,大部分焦化企业依靠进口来满足需求;但近两年来,国内炼焦煤进口量大幅减少。未来,随着炼焦煤市场转型升级的加快,中国政府有可能为拥有优质炼焦煤资源的炼焦煤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以实现进一步发展。
第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更多的炼焦煤企业会实行绿色生产,即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开辟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例如,山西一些炼焦煤企业所属煤矿开始利用矿井废水和矿渣,实现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消耗效率。未来,越来越多的炼焦煤企业将在这个市场上走向绿色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