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储能电池市场未来机遇

    2022-09-21 14:02

    引言:

    回顾储能电池市场的发展历程,2018年至2020年国内的储能电池市场处于试点阶段。在“新基建”倡议和海外市场刺激的推动下,中国储能电池产业不断发展,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2020年以来,随着电力市场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以及“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的提出,储能市场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和成熟。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统筹推进发展新储能市场。报告指出,我国储能市场将从早期商业化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市场和商业模式趋于成熟。在国家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战略的背景下,储能是支撑清洁能源发展、提高用电质量和销量的重要方式,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储能指电能的储存,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相关技术及措施。依据储存方式,储能可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和化学储能。其中,机械储能分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分为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电化学储能包括铅酸电池、铅炭电池、锂电池、钠硫电池及液硫电池储能,热储能包括储热和储冷,化学储能包括电解水储能与合成天然气储能。

    机械储能中的抽水蓄能是当前商业化应用最为成熟的储能方式,以锂电池、钠硫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整体处于示范和部署阶段,而其他储能方式如机械储能中的高速飞轮储能,电磁储能中的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化学储能等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得到产业化应用。

    依据储存设备,电化学储能可分为锂电池铅酸电池铅碳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储能,其中,锂电池和铅蓄电池(铅酸电池与铅炭电池的总称)是产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

    储能电池是电池储能系统(ESS)的核心部件,其中以锂电池为主。储能系统(ESS)是指在需要时储存电力和输出以供使用的设备。与电动汽车电池不同,储能系统(ESS)具有调峰填谷、系统调频、平滑新能源功率输出等功能,在发电、输配电、用电等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

    材料供应商和子系统制造商是价值链的上游参与者。如图所示,储能系统(ESS)由多个子系统集合而成。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ESS)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约占系统总成本的60%。中游储能系统(ESS)集成制造商负责系统设计、子系统选择和子系统集成,形成可运作的储能系统(ESS) ,然后销售给客户。储能系统(ESS)被工商业和个人用户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主要包括发电,电力传输和分配和电力消耗。

     

    市场规模:

    中国储能电池市场的新增装机量由2017年的0.3GW上升至2021年的5.8GW,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9.7%,中国储能电池新增装机量预计将于2026年达到55.0GW,从2022到2026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0.6%

    碳中和目标和能源转型战略给储能电池市场带来了关键的发展机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下游应用场景的广泛跨度,将推动中国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伴未来随着电力系统对储能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的高要求,供应商将继续探索新技术以提高储能电池的整体性能。分布式新能源的兴起也将推动分布式储能的发展。此外,梯级利用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替代方案将在行业中得到发展。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