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报告:《2023年中国航空航天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未来,去太空可能就像现在坐飞机一样,更多的人能亲眼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6月,在京举行的2023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关村商业航天大会上,专家表示,中国正加快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服务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商业航天发展迅速,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从航空航天产业战略意义、产业链图谱及分布情况、行业融资情况、先进技术分析等角度为您深入分析中国航空航天零部件行业。
01
航空航天产业战略意义分析
商业航空方面,疫情对民航业造成巨大冲击,但商业航空机队仍然保持增长趋势,预计伴随放开政策对民航业的复苏,商业航空机队将迎来更快增长,激活对航空零部件需求。
商业航天方面,2015-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保持着22.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全球和中国商业航天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缺口巨大,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领域,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02
航空零部件
航空核心零部件包括机体、航空发动机、机电系统与航电系统四个模块,其中航空发动机技术壁垒最高,国产化率最低。
航空零部件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辅助材料供应商,下游为航空零部件应用领域。中游航空零部件制造环节,机体与发动机为飞机成本占比最高的两个组件系统。
飞机主机厂的内部配套企业是目前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主要参与者,科研院所与具备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形成补充。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航空装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整机拉动特点,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整体布局与整机制造布局类似,主要布局在华南、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
受产业链协同效应影响,中国航空零部件产业园区主要布局在具备航空工业基础的地区,其中四川和陕西产业园区数量最多。
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航空零部件融资事件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总体来看,行业投融资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其中北京地区获资本关注较多。
航空先进技术包括:复合材料、电动飞机
1)复合材料
航空复合材料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三种,其中复合材料的运用领域较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范围最广。
使用航空复合材料较多的第四代战机占比不高,预计未来5-10年内,随着费用的提高,新机型的上线将催生航空复合材料的需求。
民机方面,随着飞机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在现代航空业中的占比越来越高,预计未来伴随中国民航业发展催生的需求将带动航空复合材料迎来放量。
中国航天零部件制造基本涉及航空复合材料,而以中航为代表的中国航空材料自主研发制造商逐渐崛起有利于拉动中国航空材料的市场需求,但部分航空材料仍需进口。
火热的赛道吸引资本关注,与复合材料行业投融资情况不同,航空复合材料融资轮次早期居多,获投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2)电动飞机
电动飞机是指依靠电动机而不是内燃机驱动的飞机,作为清洁能源技术的代表,电动飞机具备绿色环保、易于传输控制、运营成本低的优点。
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从传统能源形式驱动的民航业转向更清洁的新能源民航模式或成为必然,电动飞机前景广阔。
纯电动飞机研发周期与投入使用时间较为长远,短期内主要关注以eVTOL为代表的城市空运,中期关注氢动力飞机与混合动力飞机,长期关注纯电动中大型飞机。
在项目方向分布上,受技术发展限制,目前研发项目主要集中在UAT/eVTOL与纯电推进领域。在新项目地域分布上,成熟的航空市场仍然抢占先机。
全球航空产业由于高门槛、高依存度、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点,行业壁垒极高,但在电动飞机上,通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积累新能源技术与产业链的中国或将把握“换道超车”机会,在未来持续发力。
中国电动飞机项目开展数量较少,且融资事件主要集中于城市空中交通和eVTOL领域。被投企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广东地区,得到资本青睐的电动飞机初创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已初露锋芒。
03
航天零部件
航天核心零部件包括卫星制造、火箭制造与地面设备三大系统,其中卫星整星制造是航天零部件产业中游成本最高的部分,地面设备占成本占比较小。
航天零部件产业链较长,上游为研发环节,中游为制造环节,下游为运营与应用环节,其中中游制造环节较为复杂,包含子环节较多,但价值集中在应用领域,占卫星价值链84.6%。
中国航天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的市场参与主体众多,但受中国商业航天历史较短因素影响,中游环节具有规模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多为国企或科研院所背景。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航天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及京津冀地区。产业集中于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受航天工业基础影响较大,集中于京津冀地区则受资本及商业化因素影响较大。
航天零部件产业园区主要布局在京津冀以及陕西地区,京津冀布局主要受益于商业航天的发展,陕西布局主要依托深厚航天产业基础。
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航天零部件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融资事件地企业域方面,仍集中于北京及陕西地区。
航天先进技术包括:液体火箭回收、卫星互联网
1)液体火箭回收
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固体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液体推进剂,由于固体燃料一旦燃烧就很难对发动机关闭或者重启,因此液体燃料更有望成为商业航空未来趋势。
火箭回收技术是指火箭发射后回收并重复使用的技术,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火箭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成本,进而有效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行业,技术将成为未来商业航天中火箭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
因为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强,液体发动机可控,且液体火箭上可重复利用的装置多,回收效益更高,因此市场重点关注液体火箭回收技术。
作为商业航天的新兴先进技术,液体火箭回收研发依赖于技术积累与资金投入,目前液体火箭回收研发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技术底蕴且资本活跃度高的北京。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2)卫星互联网
卫星联网是一种可向地面及空中终端提供互联网通信服务的网络,可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及运营段,其本质是建立在卫星通信上的应用。
随着卫星技术的提高与成本的减少,卫星互联网逐渐与地面网络融合、互补,广泛应用到各个场景当中,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助力6G的发展。
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可实现全球覆盖,时延短应用场景丰富,是大规模卫星组网及应用卫星联网的必然选择。
美国与中国的宽带人口普及率皆不高,庞大的用户基数将给卫星联网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卫星联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空间段与运营段最具商业价值。
自2017年以来中国目前已有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预计发射15,318颗通信卫星,卫星联网空间段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