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大势下最后的防线,“小而美”行业有望高速增长

    2023-09-15 11:50
    头豹研报

    2023年中国熔断器行业概览:新能源大势下最后的防线(独占版)

    2023-07-19



    *本文参考报告:《2023年中国熔断器行业概览:新能源大势下最后的防线》,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熔断器(fuse)是指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器。


    熔断器分为开启、半封闭式和封闭式,封闭式因安全性更高,因此在全球应用更广,封闭式又分为无填料管式,有填料管式和有填料螺旋式。

     

    预计未来封闭式熔断器将会成为市场主流熔断器,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5G通信、光伏和储能,行业整体有望获得全新突破,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新能源车的熔断器更多为进口,主要由于国产熔断器发展较晚,技术整体仍有差距,但现已有国内公司可完成技术要求,未来国产替代将成为趋势。

     

    中国熔断器行业的驱动因素有哪些?参与着类型及竞争情况如何?不妨从行业角度,深入了解中国熔断器领域。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通过探究行业特征、驱动因素、产业链图谱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等特征,深入分析中国熔断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1

    中国熔断器行业现状

     

    熔断器(fuse)是指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器,可分为开启,半封闭式和封闭式,封闭式因安全性更高,因此在全球应用更广。

     

    熔断器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主要有资质、客户、技术壁垒,同时具有市场规模不断提高、国产替代空间大、产品多样性和利润高的行业特征。

     

    熔断器行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50s-1980s为萌芽阶段,产业从无到有;1980s-1996s为起步阶段,技术上得到不断完善;1996s-2010s为突破阶段,进一步缩小技术上的差距;2010年以后为变革阶段,中国企业有望获得洗牌机会。

     

    02

    中国熔断器行业驱动因素

     

    目前新能源车的熔断器更多为进口,主要由于国产熔断器发展较晚,技术整体仍有差距,但现已有国内公司可完成技术要求,未来国产替代将成为趋势。

     

    测算2022年国内通信市场熔断器需求规模约为0.5-0.7亿元,随着5G通信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加之全球对于5G的战略布局,熔断器行业在全球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碳中和,政策对风光发电与储能系统的装机给予大力支持,所有的发电系统、变流系统、储能系统都需要控制系统进行配合,熔断器在其整体应用中属于不可或缺地位,预计增长空间可观。

     

    风光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近年持续上涨,即将进入高增长周期。

     

    2022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365.44GW,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392.61GW,近年来规模持续上涨。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碳中和,政策对风光发电与储能系统的装机给予大力支持,熔断器应用场景在其确定性较高。

     

    风、光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环保属性较强,预期为中国政府未来长期推动行业,新能源风光发电功率波动大,需要配置储能系统达到峰谷功率均衡,其中光伏发电由于单电池功率较小,一般通过汇流系统增加发电功率。

     

    所有的发电系统、变流系统、储能系统都需要控制系统进行配合,熔断器在其整体应用中属于不可或缺地位,预计增长空间可观。

     

    中国熔断器企业将逐步增加,对于熔断器技术突破也将处于加速阶段,熔断器单价也将获得增长,加之政策对于光伏市场的不断推动,熔断器在光伏市场的市场规模也将获得不断增长空间,2026年有望突破40亿元。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03

    中国熔断器行业产业链分析

     

    熔断器上游为原材料,其中包括熔体材料、绝缘材料和灭弧材料,主要成本为熔体材料约占30%,绝缘材料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有机会进一步降低熔断器原材料价格;中游为制造商;下游为应用,主要分为电子熔断器和电力熔断器应用。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熔断器行业参与者分为国际厂商和中国厂商,目前国际厂商为Littelfues、美尔森、EATON、Schurter等,其占据了全球熔断器大部分市场份额。

     


    本文推荐阅读

    如您想阅读更多内容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