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报告:《2024年中国中药饮片短报告:中药饮片行业能否借助政策东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日前,一种融合传统中医药元素的酸梅汤走红,中国风浓郁的“中药茶饮”在青年群体间快速风靡。以决明子、枸杞、黄芪、金银花、桑葚、甘草为代表的中药材,正逐渐成为茶饮配方中的常见成分。
在行业内部,这些用于茶饮制作的中药材被称为中药饮片,它们在中药产业链中扮演着连接上游原材料与下游产品的重要角色。随着养生茶饮在年轻人中流行,中药饮片的应用范围和市场需求正不断扩大。
近年来,为促进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推进药食同源目录的制定与实施,旨在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药食同源资源,为健康产业注入新活力,目前,已有逾百种中药材被列入该目录。药食同源流通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中药饮片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对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图谱、行业规模以及竞争的据等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发展市场方向提出研判。
01
中国中药饮片行业综述
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及国家药监局的信息,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炮制(包括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的中药材及其加工炮制品。中药饮片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处方调配或制剂生产。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旨在优化临床应用和药效发挥。
按药效分类,如解表、清热、泄下等,突显了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按自然属性和药用部位分类,如植物、动物和矿物类,揭示了药材的来源和特性;按炮炙方法和饮片规格分类,则展示了不同处理手法对药效的影响;按形式分类的传统中药饮片与新型中药饮片,如中药配方颗粒和破壁饮片,体现了中药饮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中药饮片行业经历从自主加工到规范化管理的转变,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提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中医药振兴,强化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并规范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管理,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中药饮片市场。
02
中国中药饮片行业产业链图谱
中药饮片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中游为中药饮片生产商,下游为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中药饮片产业链上游涵盖了原料药供应和设备供应两个关键环节,其中设备供应是核心环节。
在原料药方面,中药材的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植物的根、茎、枝、叶、种子、果实等,同时也有少数动物药和矿物药。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生产的基础,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设备方面,中药饮片的生产离不开初加工设备、炮制设备、粉碎设备、混合设备、制剂设备、包装设备等一系列设备的支持。
中药饮片产业链中游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专注于将中药材进行炮制加工,制成适合直接入药或进一步加工的中药饮片。
随着中医药市场的持续扩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数量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截止2022年,国内生产中药饮片企业有2,250家,比往年增加110家企业。然而,尽管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行业内却缺乏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同时,中药饮片生产公司规模不一,差距明显,云南白药、同仁堂、中国药材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而其余几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50亿元以下规模。
中药饮片行业内竞争格局分散,实力不均等,未来可能面临竞争格局的变化。
03
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165.3亿元人民币回落至2022年的2,110.0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0.52%。预计至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3,382.8亿元人民币,2023年至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为9.89%。
行业过去五年市场的变化由以下因素影响:
社会需求激增,尤其老年群体对中药饮片治疗、保健和养生需求增加。
政策支持持续加强。
支撑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未来五年变化的因素如下:
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创新和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热潮即将来临。
中药饮片企业数量增多,行业竞争增强,有望出现龙头企业。
中药饮片联采及降价推动规模化,提升集中度。
04
中国中药饮片行业竞争格局
中药饮片市场集中度低,以微小企业为主,龙头企业具规模及渠道优势,覆盖全国;后端梯队销售具备区域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重点区域市场覆盖率高。
形成梯队的原因包括:
中药饮片质量高、信誉好是行业重头指标。
资金技术壁垒加剧企业分化。
未来中药饮片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且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饮片大流通市场格局,原因包括:
统一标准将促进市场流通。
外资竞争压力加剧行业竞争。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此外,我们还在报告中完整分析了中国中药饮片行业代表性企业案例等,可前往文末获取完整版报告。
“读研报 找头豹!”
本文推荐阅读
如您想阅读更多内容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