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报告:《2024年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行业概览报告》,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失眠症状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尤其是在65岁以上的群体中,这一比例接近50%,睡眠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健康挑战。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强度压力亦导致失眠率在各年龄段均有上升,20~29岁的青年人群处于亚健康失眠状态的比例最高,失眠问题正逐步年轻化。
面对“优质睡眠”日渐稀缺的现实,市场对助眠产品的需求随之高涨,尤其是那些主打天然、温和特性的助眠保健食品,因其符合消费者对安全、有效助眠解决方案的追求,正赢得广泛青睐。
在未来,健康消费有望被进一步催热,“防病于未然”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预计消费者对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基于此背景,叠加银发经济对保健食品的政策支持,预计行业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对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产业链图谱以及竞争格局等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发展市场方向提出研判。
01
行业综述
非营养素补充剂又称功能性保健食品,目前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有24种,包括有助于改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等。有助于改善睡眠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就是本文研究的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适宜人群为睡眠状况不佳者,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
根据《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规定的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评价方法,仅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产品对睡眠时长的影响,试验项目包括体重、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或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试验结束时,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或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三项实验中任二项阳性,且无明显直接睡眠作用,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有助于改善睡眠的作用。
失眠是指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者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的睡眠障碍。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压力的增加,失眠率有所上升。根据国内失眠的流行现状及特点,国内普通人群里20~29岁青年的亚健康失眠状态发病率最高,失眠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中青年人群失眠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与行为生活方式,包括焦虑和抑郁、长期应激状态的心理因素是引起失眠最常见的因素。
食物中的膳食成分具有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的生物活性,能调节细胞的生物钟或整个身体的生物钟系统,恢复正常节律,不仅符合人们日常饮食需求,而且安全性较高。目前,市场上已明确的具有改善睡眠的有效成分包括活性肽类、氨基酸类、皂苷类、黄酮类及益生元等。
活性肽类:生物活性肽中所含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谷氨酸可分别促进褪黑激素和γ-氨基丁酸的合成,进而发挥改善睡眠的功效。植物来源的肽如核桃低聚肽、菜籽多肽和动物来源的肽如酪蛋白水解肽均具有良好改善睡眠效果而受到关注。
氨基酸类:目前有数百种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大部分存在于普通食品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学术界已经进行了许多关于氨基酸对改善睡眠作用的研究, 包括色氨酸、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
回顾发展历史,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行业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质方面进步显著,正向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迈进。
行业政策法规完善经历了从法规确立、标准化建设到功能宣称精细化的过程,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规模按销售额计,经测算,2019-2023年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的行业规模实现从142.1亿元至162.2亿元的增长,CAGR为3.4%。从量级因子看,2023年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市场的销售数量达到1.37亿件。
在过去,即使受全球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市场仍保持稳定上涨的态势,这得益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国民对睡眠质量关注度的增加。在未来,健康消费有望被进一步催热,“防病于未然”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预计消费者对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基于此背景,叠加银发经济对保健食品的政策支持,预计行业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02
产业链分析
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的产业链较完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生产商及贸易商,中游厂商主要提供产品方案,下游是销售终端与消费者。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根据国家市监局披露的保健食品注册数据,2021至今以酸枣仁类为主要原料的睡眠保健食品占整体的比重达到81.5%,领先其他原料;五味子类占比达42.6%,灵芝类占比达37.0%。中药是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最主要的组成原料,这与中国传统医学多元的养生理论及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密不可分。
对比中游各细分食品加工公司的毛利率,2021-2023年保健食品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56.1%、56.6%和59.2%,显著高于预加工食品公司和肉制品公司。保健食品属于健康消费品,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普遍较高,因此产品对成本上涨的消化能力较强,中游厂商的毛利表现优异。
从中游上市公司的保健食品注册数据看,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仅占整体较小的比重。为响应消费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保健食品市场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一方面,改善睡眠类仅针对特定的健康需求,相对狭窄,因此占比有限。另一方面,除改善睡眠外,消费者对于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另具不同功效的保健食品纷纷推出,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的市场份额。
从夜间睡眠时长看,有45%的居民在6小时至8小时之间。多数居民的睡眠时长维持在较为理想的区间,但仍有相当部分的人群存在睡眠不足、睡眠效率不高或睡眠习惯不佳的问题,市场对于个性化睡眠调节方案存在一定的需求。
从入睡时间看,34%的居民在凌晨0点至2点间入睡,24%在23点至凌晨0点间入睡,按年龄层看,80后、90后和00后的平均入睡时间逐渐推迟。晚睡现象具有普遍性,并且年轻群体对夜生活的偏好和睡眠习惯的变化凸显,可解决入睡难题的保健食品具备增长潜力。
从失眠现象看,59%的居民存在失眠问题,22%的居民认为可能存在失眠问题,这意味着超八成的消费者或将寻求外部辅助以改善睡眠质量,驱动行业需求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03
竞争格局
中国睡眠保健食品行业的参与者众多,一类是背靠大型医药集团的子公司,另一类是深耕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食品公司,可划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公司专注营养保健食品业务,睡眠保健食品在市场上较受欢迎,具有较高的市场接受度,并且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品质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能够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业内最具有竞争优势。
第二梯队:领先医药集团子公司的科研实力强劲,品牌影响力高,业内竞争优势突出。其中,同仁堂依托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药材资源推出行业产品,在业内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知名保健食品公司具有更高的市场灵活性,能更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业内存在一定的竞争力。
第三梯队:多为医药集团子公司,凭借独特的市场定位、产品特色与研发潜力构成业内不可忽视的力量。公司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和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其品牌辐射力与市场覆盖度相对有限。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此外,我们还在报告中完整分析了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行业代表企业案例等,可前往文末获取完整版报告。
“读研报 找头豹!”
本文推荐阅读
如您想阅读更多内容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