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疗服务:科技赋能下的精准治疗,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

    2024-07-19 10:44
    头豹研报

    2024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概览(独占版)

    2024-03-13



    *本文参考报告:《2024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近期,继新风天域5月宣布完成收购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后,集团旗下和睦家医疗与妙佑医疗国际联合举办国际个性化肿瘤治疗学术研讨会,并正式建成合作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跨国制药企业亦在积极行动。百济神州、阿斯利康和赛诺菲等药企分别与国内机构展开合作,构建起集研发、生产与临床试验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涵盖了肿瘤专科医院和研究机构的建设,旨在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推动肿瘤治疗的前沿进展。

     

    早期诊断被视为肿瘤防治的关键,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均在推动早期诊断手段的精准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与企业正协同合作,探索肿瘤防治的新路径。跨学科的协作不仅有助于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还能提升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与质量,为老龄化社会下的肿瘤防控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01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综述

     

    肿瘤医疗服务行业是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诊疗服务的行业,包括提供肿瘤医疗服务的综合医院、肿瘤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

     

    这些医疗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技术设备,提供肿瘤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支持等全方位服务,旨在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其中癌症筛查和诊断的方法包括:生化检测、基因检测、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肿瘤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利好政策推动,肿瘤医疗服务行业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呈现出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个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

     

    它是一种规范化治疗、国际领先的诊疗模式,可以为患者选择基于规范基础上的最合适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起着明诊断、定方向、细方案的重要作用。 

     

    MDT模式源于二十世纪90年代的美国,1994-2004年,MDT模式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被快速推广,MDT肿瘤诊治的病人比例由20%上升至80%以上,MDT诊疗已成为肿瘤诊疗的必要环节。

     

    MDT模式在中国医院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覆盖率低,集中在中国三甲医院。

     

    目前治疗肿瘤方法分为五大类,即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疗法。

     

    治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生物制剂,例如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溶瘤病毒及化学药物,化学药物主要为小分子药物,包括小分子靶点药物及化疗药物。

     

    放疗应用广泛,可覆盖近95%的癌症类型,是恶性肿瘤重要治疗方式,市场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当前较为先进的疗法。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理论上只会抑制癌细胞,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显著伤害,具有疗效更好、毒性更低等优势;免疫药物通过激活免疫系统,间接杀死肿瘤细胞,其提供持久缓解的能力。

     

    中国肿瘤诊断及治疗技术发展起步较晚,1981-2000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逐渐向市场化、企业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肿瘤诊疗技术快速迭代,肿瘤医疗服务行业高速发展且愈加规范。

     

    02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格局

     

    2018-2022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由33.1百亿人民币元增长至49.8百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7%。

     

    预计2023-2027年,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由55.1百亿人民币元增长至81.0百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0.1%。

     

    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受到以下两点因素驱动:

     

    1、癌症患者数量日益增长,带动肿瘤筛查、治疗需求增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2、政策推动私立肿瘤医疗机构快速增长,在社会资源注入下,私立肿瘤医院品牌逐步受到患者认可,承接患者能力向公立医院看齐。

     

    未来,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呈现以下两点趋势:

     

    1、医疗基础设施发展、放疗质量控制持续提升、放疗技术进步等因素加速放疗市场发展,加速肿瘤医疗服务行业扩容;

     

    2、医疗机构数字化服务技术提升、私立医院MDT模型的流行等因素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行业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中医疗机构数量多且分散,行业集中度低,主要分公立肿瘤医院及私立肿瘤医院两个梯队,公立肿瘤医院主导市场。

     

    形成梯队的原因主要有:

     

    1、公立肿瘤医院是主力军,龙头医院凭借丰富的人才储备、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肿瘤领域的品牌形象在肿瘤医疗服务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2、私立肿瘤医院是肿瘤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承接能力向公立医院看齐。

     

    未来行业将形成以下趋势:

     

    1、医疗技术提高、生存周期延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行业门槛及服务质量提升;

     

    2、医院权利提升、设备配置环境优化、医疗保障支持等因素推动私立肿瘤医疗机构的兴起。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受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共同影响,癌症潜在及新增患者均稳步增长,肿瘤诊断及治疗市场需求未得满足。

     

    根据国家卫健委披露数据及预测,2017-2022年,中国医院肿瘤科门诊及急诊患者人数由35.1百万例增长至62.7百万例,年复合增长率达12.3%,肿瘤科出院患者数量由7.8百万例增长至13.5百万例,年复合增长率达11.5%。

     

    为满足医疗需求、改善国家医疗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市场竞争,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办医。

     

    2016-2022年,中国公立肿瘤医疗机构由1,300家增长至1,400家,私立肿瘤医疗机构由400家增长至700家,私立肿瘤医疗机构增速显著高于公立医院,且在肿瘤专科医院数量上公私立医院数量相当,2022年,公立肿瘤专科医院81家,私立76家。

     

    在政策支持及社会资源注入下,私立肿瘤医院品牌逐步受到患者认可,患者承接能力向公立医院看齐。

     

    03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产业链

     

    肿瘤医疗服务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肿瘤相关药物及设备供应商环节;产业链中游为肿瘤医疗服务机构环节,为肿瘤患者提供肿瘤医疗服务支持;产业链下游为患癌风险人群及肿瘤患者。

     

    肿瘤药物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环节,研发难度大、获批数量少、适应症较为集中为行业突出特点。

     

    ADC是发展最快的癌症治疗方式之一,其结合了抗体的靶点选择性和高细胞毒性药物的细胞杀伤力。

     

    其利用抗体将高细胞毒性药物有选择性地输送到肿瘤细胞,可潜在地降低脱靶毒性,又可使用在其他全身疗法中无法忍受的高细毒性药物,从而改善治疗窗口和提高疗效。

     

    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2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79亿美元,自202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首款ADC药物—赫赛莱(恩美曲妥珠单抗),中国ADC药物市场开始增长。

     

    截至2023年,共有13款ADC获得FDA批准,ADC已从特定血液癌症的后线治疗发展为有前景的前线治疗模式,适用于更广泛的实体瘤适应症及其他适应症。

     


     

    “读研报 找头豹!”

     

    本文推荐阅读

    如您想阅读更多内容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