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报告:《2024年中国机器人传感器行业研究报告:商业化启航,人形机器人引领传感器行业新飞跃》,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人形机器人是重点展示方向之一。
作为WAIC大会入口处人形机器人“十五罗汉”之一,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银行大堂经理场景训练基地已在建行上海浦东分行正式启用。GR-1可在银行大堂帮助引导客户、分流叫号,并对客户进行简单的反诈骗培训。未来GR-1将进一步融合肢体语言和行动能力,以实现迎宾、巡逻,乃至参与存取款和文件整理等更为复杂的服务场景。
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则在大会中展示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潜力。通过视觉神经网络与FSD芯片的协同工作,Optimus已经在特斯拉工厂进行了电池分拣的模拟操作训练。
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触角,其性能与可靠性将成为决定机器人智能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精进,人形机器人将更好地理解并适应复杂环境,实现与人类更自然的互动,为智慧城市的构建、医疗服务的革新、教育体验的升级以及娱乐产业的拓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哪些传感器市场更具发展潜力?人形机器人为传感器市场带来多少增量?传感器优势企业具备怎样的共性?本文,头豹研究院将梳理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情况、全球竞争情况以及未来市场空间等。
01
传感器行业综述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相关厂商及组织积极推动商业化进程,人形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扮演关键角色,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高速发展将为传感器市场带来显著增量。
人形机器人市场在经历了2022-2023年的高速发展后,已有多家厂商入局该领域,预计2024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实现小批量量产,2025年真正实现商业化。
在量产前夕,各厂家研发行动密集,相继发布通用大模型、新型机器人等,机器人联盟的成立也将推动产业化进程。
此外,目前人形机器人成本较高,量产前必然需要降本,宇树发布低定价机器人并进行商业化试水,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迈向商业化的第一步。
据预测,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多,以及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2030年量产能力将达到500-60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4,500亿元。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人形机器人用到的传感器类型众多,除了满足传统机器人需求的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之外,还有一些价值量较高、对于性能提升较为关键的传感器,包括力传感器、电子皮肤、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
传统传感器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是必要的,例如人形机器人是由锂电池驱动的,需要电流和温度传感器对电池进行管理、监控。但传统传感器一方面价值量较低,另一方面,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因此这类传感器市场增长潜力受限。
相对而言,力传感器、电子皮肤、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传感器,不仅因其高价值量而受到重视,更因其与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仿生化和高自由度等发展方向紧密相连,对提升机器人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些传感器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02
传感器行业应用及规模
六维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手腕和脚踝等关键部位。通过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可以感知自身的重量和外界的交互,从而实现更加灵活、自然的运动。双足机器人在行走时,需要根据脚掌的接触情况调整姿态,因此需通过六维力传感器来测量脚踝处的力和力矩,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处理。六维力传感器安装在人形机器人的手腕上,使机械手能够执行精细的操作,如抓取、装配、缝纫等。
机器人各部位根据实际需求有不同的力传感器解决方案,如主体的力控方案需考虑使用场景和成本,腕部的力控需根据机器人的工作性能要求来确定。
此外,我们还在报告中完整分析了电子皮肤、视觉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等原件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可前往文末获取完整版报告。
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逐渐成熟,各类传感器市场增长的新动力主要源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领域。随着行业参与者的增多、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各大厂商在量产前采取的成本降低措施,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已指日可待。
预计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量产阶段,得益于规模化生产的影响,市场扩展速度将显著加快。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必备部件,各类传感器的需求量预计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其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2030年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5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1.6%。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03
传感器行业竞争情况
中国在视觉传感器行业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市场主要由国际企业主导。国际头部企业如三星、索尼、LG等,凭借其先发优势,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和市场资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在视觉传感器技术研发方面的不断努力,中国厂商与国际厂商在产品性能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此外,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未来机器人供应链将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将逐步提升。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传感器市场中具备优势的企业存在研发逻辑严谨、研发团队专业、下游资源丰富以及资金实力强等共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企业在市场中能够占据优势地位。
首先,市场中占优的企业具备非常严谨的研发思维逻辑。这类企业对产品未来的技术迭代有着明晰的规划,其研发平台不仅具备较高的技术连续性,而且能够灵活适应市场变化,通过不断的市场反馈和试错,持续优化技术,推动产品的持续成长和创新。
其次,这类企业具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企业本身的核心人员技术等级高,同时能够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因此企业需时刻保证其内部人员的技术高度自主、研发团队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有较强的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证企业有较高的市场优先地位。
再次,优势企业具有丰富的下游市场资源。这类企业在汽车、消费电子、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下游合作伙伴和丰富的市场资源。作为传感器供应商,其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客户的具体需求。通过与市场的紧密互动,企业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技术的持续创新。
最后,强大的资金实力也是优势企业的必备要素。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过程中,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强大的资本不仅能够保障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亦能够支持企业在新市场的开拓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此外,我们还在报告中完整分析了机器人传感器行业代表企业案例等,可前往文末获取完整版报告。
“读研报 找头豹!”
本文推荐阅读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内容
若需购买报告,请使用PC端打开阅读页链接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