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汽车到航空航天,高分子改性材料如何成为多行业创新的关键?

    2024-11-01 11:14


    *本文参考报告:《2024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下,我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期。这些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如耐候性、抗冲击性和轻量化等特点,在多个应用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高分子改性材料因其优异的耐候性、抗冲击性和轻量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电池包保护等方面,如比亚迪在新款唐DM-i车型中使用高分子改性材料制造内外饰件和电池包保护壳,实现了轻量化和高强度,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

     

    此外,在光伏行业,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因其良好的透光率、耐老化性和粘结力,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了光伏组件的长期稳定运行。

     

    随着智能交通、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多功能的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类材料的应用不仅限于提供物理保护,还包括电磁屏蔽、热管理等功能,为各行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对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产业链上中下游图谱以及驱动因素等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判。

    01

    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背景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凭借出色的耐磨性、隔热性、防撞击能力及其他多项功能,经过ISO6722等国际通用标准或主机厂标准的严格测试与评价,确保恶劣条件下部件的安全与稳定性。


    在国内市场,化工行业的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导致了激烈的低端竞争。为了突破这一局面,研发新型化工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制造和消费市场,但国内产量只能满足约56%的需求。在高端高分子材料领域,自给率降至52%,而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的自给率仅35%和30%,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为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线束和流体管路提供关键的耐磨等安全防护,随着汽车向电动化转型,套管对高压线束的防撞击和电磁屏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02

    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综述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主要以聚酯(PET)、尼龙(PA)、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树脂材料为基础,辅以特定的功能助剂配方,通过纺丝、编织、纺织、挤出、复合等工艺加工成型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医疗等领域,提供如耐磨损、防腐蚀、隔热、抗菌等保护功能。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主要产品纺织套管由功能性单丝、尼龙和涤纶等复丝构成,通过打纱、上纱、纺织等一系列成型工序制成,产品呈现中空管状。


    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不同领域和行业。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各类设备因其用途各异,对保护性能的要求也各有侧重。可主要分为纺织、编织、挤出和复合套管。

     

    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在汽车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主要随新能源汽车市场波动。在2019-2023年,市场规模由43.9亿人民币增长至69.3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2.1%;预计2023-2028年,市场规模将由69.3亿人民币增长至113.5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0.4%。

     

    过去五年,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在汽车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

     

    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自2021年起,新能源车市场迅速增长,对传统燃油车造成冲击。即便国家推出减税刺激措施,燃油车市场全年负增长16%,与2021年相比减少300万辆。过去5年中,市场结构变化明显,燃油车市场自2021年5月以来持续负增长,至2022年与2017年峰值相比下降36%,总减少8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单位线束/管路价值通常情况下是燃油汽车的2-2.5倍,其渗透率提升对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在汽车市场规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中国汽车市场韧性强:尽管2018年至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由95.66万辆跌至82.87万辆,中国汽车市场在2010年至2020年,汽车销量从18.06万辆增至25.3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3.43%。2022年,产销量分别为27.02万辆和26.86万辆,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03

    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产业链分析

     

    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最上游原材料为石油,后通过工艺技术制成尼龙(PA)等合成纤维以及特种树脂。树脂材料占比原材料总成本约20%,为最重要原材料,对中游企业成本影响较大。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交通、汽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对零部件性能要求严格,主机厂对供应商资质认证严格。产业链包括三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和主机厂。主机厂负责车型设计、组装和经营,零部件企业负责模块化设计和制造。功能性保护套管用于线束系统和管路的安全防护。生产厂家通常是二级供应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三一重工等,也可能直接与保护套管制造商采购。


    根据行业内企业披露信息,一般为了平滑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中游企业通常采取锁价模式。以骏鼎达为例,锁价采购中的前三大供应商金额占比超过80%。在2021年到2022年期间,尽管石油产品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但是由于锁价措施,这两年中分别节约了265.53万元和293.83万元的原材料采购费用。

    04

    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驱动因素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较快。纯电动汽车销量显著增长至668.5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2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售出280.4万辆,同比激增了85%。尽管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在市场中的份额较小,但它们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累计销售0.5843万辆,较2022年上升了72%。 

     

    据相关企业描述,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复杂的电气结构以及动力系统的调整,其内部高压线束对防撞击功能比普通燃油汽车有更高要求。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飞速增长将刺激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市场。

     

    一起光伏电站35kV接地变保护跳闸事件中,35kV母线B相的电压下降,而零序电压上升,B相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从而导致母线的零序过压保护动作。在35kV系统中,由于采用了经过接地变的接地方式,因此接地故障会导致流经接地变A、B、C三相的电流相等,形成三相同幅的电流情况。有了这些保护装置的及时动作,才避免了可能对设备和系统造成更大损害的情况发生。 

     

    针对此类事件研究指出为有效地防止母线绝缘下降,确保母线安全运行,加装热缩母排保护套管是较为有效的方式,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在光伏等新兴战略行业的应用将成为趋势。

     

    此外,我们还在报告中完整分析了中国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上市企业代表案例等,可前往文末获取完整版报告。

     


     

    本文推荐阅读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内容

    若需购买报告,请使用PC端打开阅读页链接进行操作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