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218字,精读时间:4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2020年4月2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召开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以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被纳入其中,引发市场关注。随后,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基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北京、重庆、上海等地区先后发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将卫星互联网、太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其重要任务范围,卫星互联网行业按下“加速键”。
卫星互联网具有覆盖广、低延时、低成本、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新型网络,通过多次发射数百颗至数千颗卫星组成卫星星座,构建覆盖全球且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卫星系统,进而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卫星互联网具有覆盖广、低延时、低成本、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1)覆盖广:卫星互联网可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弥补地面网络无法覆盖及人群密度低的区域,如海洋、天空、高原、农村等地区,有效解决这些地区的互联网接入问题;(2)低延时:卫星互联网多布置于近地轨道,数据信号在卫星与地面终端往返传输延时降低,可达数十毫秒级别,在远距离通信中优于部分地区的移动通信与宽带网络;(3)低成本:卫星互联网与5G、海底光缆等通信基础设施相比成本较低。卫星建设完成后,无需增加基站、光缆等设施。加之小卫星研发制造成本逐步降低,软件定义技术延长在轨卫星的使用寿命,卫星互联网的总体建设成本较低;(4)应用场景丰富:高频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等技术的使用,提升卫星互联网的通信能力。同时,卫星天线与终端设备体积小,便于用户在船只、飞机、汽车等不同场景使用。
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中,卫星运营服务利润价值最高
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环节主体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企业,产业链中游环节参与者是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商,产业链下游为卫星互联网应用领域。当前中国卫星互联网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市场尚未成熟,众多企业为抢占市场先发优势提前布局。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将快速增长。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细分行业,该环节将是中国未来卫星互联网相关行业重要盈利点。
在行业技术进步与融资增加等因素驱动下,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加
受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等卫星相关技术进步驱动,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加速发展。2015-2019年期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按产值计)从1,966.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463.4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5.8%。未来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增加。
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驱动:
(1)技术进步: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中相关技术(如软件定义卫星、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等)的持续进步,推动行业加速向好发展。例如,软件定义卫星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多种功能,使卫星对各类硬件的需求减少,其重量进一步降低。加之软件定义技术具有重构优势,可根据需求调整功能,延长在轨卫星使用寿命。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2)资本加持:卫星互联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需投入较高的资金(数百亿元),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近5年来,众多资本进入卫星互联网行业,驱动行业快速发展。
卫星互联网将与5G相互融合补充发展
近20年来,全球地面蜂窝通信与光纤固网发展较为成熟,但仍存在尚未覆盖通信网络的地区,主要原因为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施工困难或建设性价比较低,而卫星互联网则可弥补地面通信网络的不足。从成本与投资回报角度而言,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与运营成本低于5G,但5G的投资回报周期短于卫星互联网。从特点角度而言,卫星互联网可提供的带宽低于5G,且延时较高,但其覆盖范围广,可弥补5G网络的覆盖盲区。综合而言,卫星互联网与5G网络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可相互补充,因而未来二者将相互融合发展。
深度见解:卫星互联网行业中,全球向多极化竞争格局发展,中国或将逐步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为解决沙漠等偏远地区的通信问题,同时由于卫星轨道与频段资源的日益稀缺,各国纷纷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行业。
从全球角度来看,SpaceX、OneWeb等企业拥有先进的卫星技术,在卫星互联网行业中处于头部地位。2020年5月,印度电信巨头Bharti Enterprise旗下子公司联合英国政府投资机构拍下OneWeb,英国、印度由此完成其在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初步布局。至此,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等全球主要航天国家均已在不同程度布局各自的卫星互联网,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行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从中国角度来看,中国星互联网行业已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模式,国有企业进入卫星互联网行业较早,卫星技术积累雄厚,工程能力优秀,资源较丰富。2014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自此逐步进入该行业。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受体制束缚较少,在应用先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具有优势,在降本增效方面可占得先机,同时卫星研制周期较短。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独特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模式,将加速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促使中国有望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总体而言,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由于存在经营资质壁垒、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导致新企业入局卫星互联网行业较为困难,未来或将逐步形成寡头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