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伞:下雨不愁

    2020-10-09 14:34
    头豹研报

    2019年中国共享雨伞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2508字,精读时间:5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19年中国共享雨伞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共享经济迅猛发展,共享雨伞受到关注

    在共享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的共享项目服务于消费者。网约车、在线短租等模式创新引入中国后,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共享单车等新模式不断涌现,表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共享雨伞作为共享经济热点领域,受到资本和消费者强烈的关注。共享雨伞可实现雨雪等特殊天气场景下,对于雨伞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促进雨伞在租借、转租过程的价值最大利用化。

    共享雨伞分为有桩式共享雨伞和无桩式共享雨伞两类

    Ø 共享雨伞定义

    共享雨伞是一种新型的共享经济业态,为相关共享雨伞运营企业在酒店、地铁站点、车站、商场、超市、校园等各类公共场所提供雨伞共享服务的一种模式。

    Ø 共享雨伞分类

    (1)有桩式共享雨伞:通常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将雨伞锁扣在雨伞桩上面,雨伞桩通常可以放置共享雨伞,此类雨伞通常有固定位置,雨伞运营损耗率相对更低。代表品牌主要包括魔力伞、JJ雨伞等。

    (2)无桩式共享雨伞:可实现即时取用,此种模式下设备成本相对更低,运营模式可复制性更强。

    共享雨伞运营商不断拓展铺设场景,拉动共享雨伞市场覆盖率、普及率增长

    中国共享雨伞行业起步于2016年,2017年行业内涌入大批参与者,且不断获得资本扶持,行业快速扩充带动市场规模激增。2018年,随着共享雨伞企业铺设渠道不断拓展,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盈利模式不断多元化,其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2016-201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2.1%。未来,随着中游共享雨伞运营企业对产品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其共享雨伞市场普及率、覆盖率度不断提升,用户群体规模效应不断扩大,相应基于伞面和伞柄以及设备其他方面的广告费用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在此基础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共享雨伞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

    共享雨伞备受关注,未来将何去何从?

    Ø 场景布局多元化

    共享雨伞作为依托实体经济、依靠人流密集区域布局的高度用户趋向性产品,其完善的场景铺设有利于催生用户需求,有助于弱化产品非刚需的行业痛点。随着相关技术与设备研发逐步完善,共享雨伞品台服务商在铺设渠道布局方面,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拓展产品功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未来,全场景服务模式将成为共享雨伞市场竞争重要聚焦点之一,其全场景布局密集程度是一个共享雨伞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场景运营,行业参与者正积极地从单一场景领域向全场景扩展,一方面不断提高共享雨伞渠道铺设密度,在完成了对地铁站、酒店、写字楼等商场等领域基础场景的布局后,继续开发办公区、医院、学校、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景,例如魔力伞通过与阿里巴巴和万科合作,将铺设渠道往产业园区进行拓展。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场景深度融合,不断将场景延伸至更多细分领域。共享雨伞企业通过打造全场景通道,无缝衔接各场景,更大程度满足用户即时用伞需求。

    Ø 产品运营精细化

    共享雨伞行业生态遵循共享经济模式,雨伞与用户的关系从一次性买卖关系成长为长期服务关系,因此共享雨伞运营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运作精细化程度,满足用户不断演变的需求,培育良好服务口碑,才能更加有效保持市场竞争力。其中,产品升级以及品牌宣传两方面是产品运作精细化重要内容,因此相关共享雨伞运营企业若想进一步保持市场竞争力,则需持续加强产品升级以及品牌宣传:

    (1)产品升级:共享雨伞运营企业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升级,提升用户体验,建立良好口碑,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粘性。以漂流伞为例进行分析。漂流伞自2017年成立以来,从软硬件技术两方面着手,注重工业设计,进行数代产品升级迭代。其中雨伞伞面从基础版升级至现阶段设计版,目前雨伞产品为直柄八股伞,伞骨材质采用铁中棒骨架烤黑漆,伞面材质采用涤纶伞面,并覆盖银胶防涂层,从最初的防雨功能扩展至现今防雨、防晒及防紫外线(UPF值>30,UVA<5%)多重功能。伞桩方面,从密码伞桩(PLS-三代密码V1.0)升级至智能伞桩(PLS-四代智能V2.0),从扫描伞柄进行解锁使用演变成扫描伞桩进行后续使用,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2)品牌宣传:共享雨伞用户群体中超过70%用户年龄分布在18岁至30岁,即90后和00后,此类用户对新鲜事物追寻度更高,因此共享雨伞企业APP端、微信端等用户客户端进行页面功能和美化程度升级,以此抓取年轻用户眼球,从而进行用户引流。此外,共享雨伞企业还应该探索与其他高流量广告商、网红概念等热门IP合作方式,以此提高产品认知度,不断提升用户活跃度,以期进一步抢占市场。

    深度见解:共享雨伞行业进入资本冷静期,存在资金断裂风险

    (1)市场进入资本冷静期:共享雨伞作为新兴的创业行业,中游企业在成长初期及发展时期均需要大量资金输送,维持资金链稳定是扩大产品规模的前提必要条件。2018年,“共享”市场热度逐渐降低,市场逐步进入资本冷静期,其中部分铺设规模较小,盈利模式较为模糊的企业在失去外部资金支持后逐步被市场淘汰。

    (2)盈利模式较为模糊:现阶段共享雨伞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租金收入、押金再投入收益、广告费收入等,其中租金收入是共享雨伞最直接的收入来源,由于共享雨伞应用场景自身具备“应急性”特征,与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其他共享经济衍生品而言,其用户使用需求相对低频,且对严重依赖天气情况。与此同时,多数共享雨伞运营平台针对新用户采用15天内免费使用之后再收费的形式,旨在引流并提高用户使用粘性,但从资金收入角度来看,在共享雨伞使用低频的情况下采取免费措施,将导致企业减少直接租金收入来源,此外运营商还需同时共享雨伞的运营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营管理费用和人员工资费用等,因此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