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推进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2022年6月,我国财政部及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提出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提升。而农副食品加工行业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一批基础好、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活跃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绿色、健康、优质的特色农副食品通过产业化加工,实现了提质增效,从而在更广阔的市场中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什么是农副食品加工?
农副食品加工是农副食品产出以后,进入消费领域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再制造活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农副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农副食品加工按其生产性质不同,可分为简单加工和生产新产品加工两类。简单加工是指对农副食品进行挑选、分类、分等、干燥、整理和包装等活动,一般是结合农副食品的验收和保管业务进行的; 生产新产品加工是指为了适应生产或消费的需要,把收购来的农副食品作为原料,通过工业加工过程创造出新的产品。
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的上游供应商、中游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和各类下游客户。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是来源于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各类农副食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属于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则是产业链的核心,通常从事初级加工、深加工和从农副食品中提取油等各类生产活动。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下游主要包括饲料业、商品零售业、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业和化工等各个行业的下游客户。
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分销渠道主要包括零售渠道、餐饮渠道和食品行业渠道,其中餐饮渠道和食品行业渠道一般是指直接向餐饮行业和食品行业的企业客户销售产品。零售渠道主要包括超市和百货公司、便利店以及社区商店等线下分销渠道、电商平台和自有在线商店等线上分销渠道、拥有自己销售渠道的分销商,以及将线上服务、线下消费体验、各个物流环节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相结合的新零售渠道。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线上分销渠道的比例近年来逐渐增加。一些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已经专注于开发其线上渠道,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提高品牌知名度。
中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随着我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近年来很多不合规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纷纷关停,导致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减少,行业整体的集中度则相应提升。自2016年至2021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总销售收入从大约6.9万亿元下降至5.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2%。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型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以及农副食品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至2026年底,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总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约5.8万亿元,2021年至202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
就具体的农副食品加工产品而言,我国大米的产量和消费量近年来维持稳定。2016年至2021年,我国大米的产量从1.48亿吨略微增长到1.50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0.3%,在此期间,由于中国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大米消费量从2016年的1.45亿吨下降到2021年的1.42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0.4%。未来,中国的大米产量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2026年达到1.54亿吨,2021年至202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0.5%。受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大米消费量预计在2026年将进一步降至1.39亿吨,2021年至202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大约为-0.4%。
再以食用植物油为例,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从2,680万吨增加到3,01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3%。在此期间,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从3,030万吨增长到3,7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未来,中国食用植物油的产量预计将保持增长,2026年达到3,360万吨,2021年至202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2%。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在2026年预计将增加到4,140万吨,2021年至202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
中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驱动因素如何?
第一,人口的稳定增长和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自2016年到2021年,中国人口稳步增长,从1.39亿增加到1.4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0.3%。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6年的33,616元增加到2021年的47,412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1%。由于食用油、大米、面粉等农副食品加工产品是我国主食的主要成分,人口的稳定增长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支撑了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第二,有利政策的推动。为确保我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和培育农副食品加工产业。例如,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村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包括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促进副产品综合利用,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因此,政府的有利政策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扩大和巩固市场份额的巨大机会,尤其是对于已具备规模效应的大型农副食品加工企业。
第三,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一直致力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那些没有生产能力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已被逐步淘汰。同时,《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表明了食品安全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也推动了中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产业整合。
中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第一,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业面临着初级加工产品较多、深加工产品较少、中低档产品较多、高档产品较少的问题。此外,农副食品的深加工技术和设备也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对深加工发展的重视以及冷冻干燥、超高压灭菌和微波干燥等农副食品加工新技术的普及,深加工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多样化的分销渠道。新零售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商品交易效率,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通过新零售模式,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瞄准潜在消费者,扩大消费者基础。此外,由于价格相对较低且选择更为多样化,消费者更喜欢通过线上零售渠道购买农副食品。因此,领先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已将分销渠道扩展到线上平台。
第三,行业整合加速。大型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并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业中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声誉。虽然行业内存在大量的中小型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但随着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份额将逐渐集中于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