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报告:《2024年中国物流无人机行业概览:低空经济助力物流无人机腾飞》,首发于头豹科创网。
今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快递物流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庞大的业务量背后,价格战仍在继续,在这一背景下,头部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布局低空物流,探索新的增长点。
以“双十一”购物节为例,快递行业迎来了投递高峰期。顺丰利用无人机技术实现了从仓储中心到末端配送点的高效转运,尤其是在交通不便或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无人机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增强了客户体验。此外,诸如圆通、京东等快递及电商平台也纷纷加大了对物流无人机的投资力度,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缓解传统物流方式面临的成本压力,也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物流无人机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物流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减少环境污染,有望在未来成为快递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整个产业链带来深远影响。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对物流无人机行业的驱动因素、产业链图谱以及市场规模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研判。
01
物流无人机行业综述
物流无人机是指通过无人机技术方案,实现实体物品从供应地高效地运输至接送地的完整流程系统。
该系统涵盖了从物流途径的精准规划、货物自动化装卸与运输,到最后的精准投递与全程监控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物流服务的自动化、无人化和信息化,并显著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物流无人机的应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仓库成本以及人力成本。
物流无人机可以分为支线无人机运输、无人机快递、无人机救援和无人机仓库管理四大类,最主要的形式是支线无人机运输和无人机快递。
其中支线无人机运输主要用于辅助干线运输,可以解决周边城市与区域枢纽运输速度不足的痛点;无人机快递则主要用于低空配送,可解决偏远地区配送困难的痛点。
21世纪初,无人机技术起步,物流业探索无人机配送潜力。2010年,亚马逊、京东、阿里等电商物流巨头着手布局,开展无人机配送测试。现今,技术成熟加之政策扶持,物流无人机已在偏远地区配送、紧急物资运输等场景实现商业应用。
02
物流无人机驱动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老年人口持续攀升,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2亿人,占比分别为21.1%和15.4%,中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且在向高龄化社会发展。劳动人口缩减造成人力成本的升高。
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物流行业,其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逐年上升,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至6.8万元。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鼓励物流与低空经济相结合,无人物流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无人物流可大幅缩减人力成本,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解决物流行业痛点。预计物流无人机需求将持续旺盛。
随着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愈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推动了物流总额的提升;同时,电子商务和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兴起,网上零售物流需求保持稳步增长,直接拉动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
据统计,物流总额从2013年的近200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52.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
社会物流总额的增加引起市场对物流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更高要求,而物流无人机能够凭借其快速、灵活的特点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紧急配送场景中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层面,企业的研发活动加速了无人机性能的提升,包括飞行控制、导航定位、载荷能力及电池续航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的配送效率和安全性,也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应用场景方面,随着研发的深入,物流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从最初的仅在偏远地区配送,逐渐拓展到城市即时配送、医疗急救物资运输等多元化场景,拓展了物流无人机的应用场景。
市场方面,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物流无人机的赛道,市场竞争加剧,推动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将无人机技术有效融入现有的物流体系中,提供更高效、成本更低的物流解决方案,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无人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制造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地理测绘安全巡查、文化娱乐及载人运输等领域。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影响航空安全、干扰民航飞行等问题。
2024年,第一份无人机运行规章性文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发布,旨在确保在民用无人机的适航管理、人员资质、登记管理、飞行活动等管理链条上形成“闭环”,规范民用无人机的运行安全管理。
《规则》对最大起飞重量小于25KG的微轻小型无人机,若不进入城市密集地区,无需适航审定;对最大起飞重量为25KG及以上的中、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类型划分为正常类、运输类和限用类,进行型号合格证的审核及颁发。此外,《规则》简化了适航标准认证流程,主要进行结果认证,省去中间步骤,提升认证的便利性。
鉴于物流无人机在承载能力方面的特定需求,主要涉及中大型无人机的应用,因此,针对这一细分市场的适航管理规则的明确与发布,将促进物流无人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中国的政策正在大力推动物流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和《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支持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的产业化。此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低空经济”,旨在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低空经济涵盖了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其中包括物流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更好地支撑无人机应用需求的释放,把握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城市上空物流无人机的发展也正在成为快递行业的下一个战略级竞争点。随着大企业的关注和加入,以及无人机的软硬件技术更加稳定、载重能力更新,物流无人机的概念正在加速发展。
03
物流无人机产业链分析
物流无人机上游为硬件和零部件的供应,是产业链的基础,飞控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大脑;中游为物流无人机的研发和制造,是技术驱动、创新密集的领域;下游为无人机的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有望实现广泛应用。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无人机芯片和计算平台是物流无人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无人机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其飞行稳定性、导航精度、通信能力、续航能力和任务执行效率。
物流无人机配送的三大关键技术包括无人机数据链系统、飞行控制导航系统和自主控制技术。这些技术的实现均依赖于高性能的芯片和计算平台。
菜鸟网络推出的“驼峰计划”中,菜鸟与GTI等企业合作,推出了基于AI芯片的计算平台,用于无人驾驶中的红绿灯检测识别等任务。
此外,一些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企业,如高通、英特尔、三星、ST、德州仪器等,均在无人机芯片有所布局和贡献。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芯片正朝着更高性能、更低功耗和更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04
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
近年来,工业无人机突破核心技术,在测绘、巡检、物流、安防监控等领域逐步应用和发展,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重点向工业领域转移,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占比逐渐提升,由2021年的55.0%提升至2022年的65.3%,产业处于快速发展前期,行业集中程度逐步提高,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断完善,预计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增速30%以上。
2021-2023年,物流无人机在工业无人机下游应用中占比较低,但随着配送需求持续扩大,物流无人机降本增效的优势逐渐显现,市场占比将有所提升。
同时,物流与低空经济的结合使得物流无人机市场能够受到带动作用,规模进一步扩张;监管法规的完善、认证手续的简化,加之人工智能、5G通讯等新技术赋能亦促进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应用的落地,预计2030年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近1,500亿元。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此外,我们还在报告中完整分析了物流无人机产业链上中下游图谱及其代表企业案例等,可前往文末获取完整版报告。
“读研报 找头豹!”
本文推荐阅读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内容
若需购买报告,请使用PC端打开阅读页链接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