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概览
报告摘要
液流电池是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通过正、负极电解液活性物质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全钒液流电池循环周期长、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是目前商业化最为成熟的液流电池。
市场现状:目前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2021年液流电池仅占新型储能市场装机规模的0.6%;2018年至2021年,全球及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不断上涨,且增速变快,液流电池发展速度加快。
驱动因素:全球锂矿储量主要集中于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锂资源储量小,需求量大,导致碳酸锂成本不断上涨;全球钒资源储量及产量分布中,中国分别占比39.7%、66.7%,钒资源储量丰富,自给率高。2011年至2021年,全球发生32起电化学储能电站起火或爆炸事件,其中25起使用三元锂电池,同时中国国家政策强调储能电站安全性,推动了高安全性的液流电池发展。全钒液流电池循环周期长,最高可超过15,000次,且循环周期内可持续保持100%电池容量;同时,使用寿命长,全生命周期内使用成本相对更低,是全钒液流电池在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有利因素。
制约因素:初装成本较高是全钒液流电池发展规模扩大的最大制约因素,全钒电池电站投资成本较高,是锂离子电池的2-3倍,同时产业链中下游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导致全钒电池目前规模化发展较为困难。
发展趋势:长时储能具有周期长、容量大的特点,能够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增强储电能力、保障电力系统调峰和稳定运行,预计到2040年,全球长时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500-2,500GW。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相互独立,设计和安装灵活,适用于大规模、大容量、长时储能,且全钒液流电池长时储能系统成本较低,在长时储能领域发展潜力较大。
特色图表

登录后查看
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