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或文章可用于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等一般性转载,或用于企业的公开市场宣传,或用于企业投融资咨询、上市咨询等用途。这些引用可能是免费的,也可能产生额外的授权费用,头豹将根据您的引用需求向报告或文章发布者取得相应授权,并派专人与您进一步联系。
请务必如实填写引用需求并按授权范围使用本报告或文章,如头豹发现您最终的引用目的超出所引用需求相应的授权范围,头豹有权要求您停止引用并就头豹因此遭受的损失追究您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2021年中国防水材料行业概览
随着行业绿色环保政策落地,行业标准提升,供给侧改革引领防水材料行业规范化发展,整体行业需求或将扩容,优质防水材料企业市场需求激增。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被挤压淘汰,头部企业将受益于发展红利。下游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及精装修渗透率稳步提升,头部防水企业品牌更受房企青睐,房企集采模式将倒逼防水龙头市场量价齐升
2021年中国茂金属聚丙烯行业概览
熔喷布带动茂金属聚丙烯需求提升,中国商业化量产仍处于探索阶段 现阶段中国仅燕山石化具有茂金属聚丙烯商业化可量产能力,燕山石化的产能无法满足中国茂金属聚丙烯的消费需求,中国大量的茂金属聚丙烯需求依赖从LyondellBasell、ExxonMobil、Total以及JPP进口,其中LyondellBasell是全球最大的茂金属聚丙烯供应商,也是中国最大的茂金属聚丙烯供货商。 LyondellBasell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茂金属催化剂技术,在生产可持续性、生产稳定性、催化剂控制方面具有行业内最高的技术积累。 全球茂金属聚丙烯的牌号较少,且大规模量产商用的牌号占比约为20%。以LyondellBasell为例, LyondellBasell拥有二十余种茂金属聚丙烯牌号,但目前大规模量产的牌号仅有3-4种。2010年后, LyondellBasell逐渐关停全球多地的茂金属聚丙烯工厂,目前仅韩国一处年产能为10万吨的工厂仍在运营,2020年产量约为7-8万吨。 由于中国茂金属聚丙烯集中于医疗卫生场景与熔喷料生产,中国进口的茂金属聚丙烯牌号更为集中,主要包括LyondellBasell的Purell HM671T,ExxonMobil的Achieve 3825与Achieve 3854(二者化学性质接近),Total的MR2001、MR2002和MR2007和JPP的Wintec等。
产业园系列报告(二): 2021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园评估体系构建及标杆案例分析
自新材料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中国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通过开发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加速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期打造当地经济新增长点 当前中国实现新材料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技术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显著提高产业效益,逐步向新材料强国迈进 加快建立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从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绿色生态、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对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引导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是中国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中国新材料宏观系列:新材料上市企业全景分析
新材料是指传统的材料改良后性能显著提高或者产生新功能的一些材料,或者是具有特殊功能或优异性能的新发现的材料。材料作为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要素之一,其材料技术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制造和装备的先进水平。新材料能够显著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使其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催生出新兴产业的核心发展产业。因此,新材料是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材料强则制造强,制造强则国力盛。发展新材料已然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是中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卡脖子”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为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突破口。 当前中美两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从海外获得芯片关键材料与技术的难度剧增。芯片技术不实现自主可控而完全依赖进口,虽然短期内能够实现发展,但终将面临“断粮”与“掐脖子”风险。如美国以断供芯片等手段制裁华为,导致华为的手机业务面临瘫痪,该事件表明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唯有充分实现芯片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才能应对国际形势突变形成的危机,中国唯有发展自主技术才能抵御海外突然技术禁运带来的风险,芯片材料的国产化程度将直接决定中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强国。
2021年中国新材料宏观系列:“十四五”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与趋势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逆全球化的浪潮下,为了摆脱关键技术与材料被“卡脖子”和受制于人的困境,在“十四五”期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将更加着重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突破以及关键材料产业链的国产化程度 根据《中国制造2025》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2025年,中国在先进基础材料领域的产业结构得以显著调整,基础材料产品结构实现升级换代,保障能力超过90%。在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国产化进程效果明细,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重点领域所需的关键战略材料的制约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85%,部分产品进入国际供应体系,关键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前沿新材料领域,中国实现前沿新材料技术、标准、专利等有效布局,前沿新材料取得重要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