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3D打印

    航空航天3D打印

    贾雨桐 · 共创作者

    2023-10-29icon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击投诉
    行业分类:
    Header
    icon
    行业定义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为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快速制造航空航天领域的单件小批量的复杂结构的零部件,未来将向着设计、材料和 成形 一体化方向发展。当前,3D打印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采用增材制造技术进行构件制造,改变传统设计方法和材料体系;二、采用增材制造金属进行新的结构设计,根本上改变部分零部件的设计制造理念;三、采用新的功能材料与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实现更多新的功能,提供新方法。航空航天3D打印利用3D打印技术为航空航天领域生产零部件和产品,通过采用粉末床熔化、直接能量沉积等技术,使用钛合金、镍基和铁基高温合金、碳纤维等材料,通过逐层增材方式制造出航空航天领域所需的金属结构件、发动机部件、飞行控制部件等产品。提供快速设计迭代、综合性能优化、轻量化减少大量物料浪费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航空航天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周期,使产品结构更轻、更复杂,性能更优。其相关参与方包括3D打印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航空航天设计公司、航空航天制造企业等组成的产业链。这一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并将推动航空航天产品向更高性能、更高可靠性的方向演进。
    icon
    行业分类
    定向能量沉积(DED)由激光或其他能量源在沉积区域产生熔池并高速移动,材料以粉末或丝状直接送入高温熔区,熔化后逐层沉积,这是最广泛的3D打印类别之一。从本质上讲,与焊接有很多共同点。该技术具有高堆积率,能够向现有组件添加金属的特点,可用于零件增材制造和残损零件的修复,如修复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被腐蚀区域、修复飞机发动机的叶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损伤和缺陷、修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失效的锻造模具。
    icon
    行业特征
    中国航空航天3D打印行业面临技术门槛高、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困境,但发展空间广阔。
    icon
    发展历程

    航空航天3D打印行业

    目前已达到 3阶段

    icon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icon
    行业规模

    航空航天3D打印行业规模

    暂无评级报告

    SIZE数据
    icon
    政策梳理

    航空航天3D打印行业

    相关政策 5

    icon
    竞争格局
    15.00
    摘要

    中国航空航天3D打印行业门槛较高,需在材料、设备、技术等方面具备强大的创新与集成能力。目前行业整体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相关标准也需进一步完善。从产业链看,上游原材料供应竞争激烈,但高端零部件材料供应还有缺口,需加快自主研发。中游材料制备环节需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下游需求。下游航空航天应用领域中,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需求旺盛,随着民用飞机订单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也将提高。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3D打印产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并积极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当前市场呈现头部企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激烈态势。大量中小企业参与竞争,但整体实力参差不齐。核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重点。总体来看,受政策驱动和下游需求拉动,中国航空航天3D打印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需关注技术积累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标准体系,中国航空航天3D打印产业将取得新的发展。(该词条由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贾雨桐同学于2023年7月完成)

    shade

    成为会员,您可以查阅完整资料

    shade发展历程
    shade产业链分析
    shade行业规模
    shade政策梳理
    shade竞争格局
    shade企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