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词条 / 详情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作 者: 陈志煌
    行 业:头豹分类/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池制造港股分类法/工业制品/工业制造
    关键词:石墨烯锂电池固态锂电池柔性电池
    摘要:随着5G、AIoT时代到来,可穿戴设备、柔性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续航、柔性、安全等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为满足下游应用产品长续航、柔性化、微型化发展需求,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固态柔性锂离子电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将攻克固态锂电池的技术难点,实现高能量密度、柔性可折叠、和稳定的循环性等优点,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定义
    固态电池是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一般由有机、无机化合物合成,不含有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固态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还具备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固态电池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有望获取安全性更高、单体能量密度更高(>300Wh/kg)和寿命更长(>5000次)的动力电池。 固态锂电池可从根本上解决液态的安全隐患。固态锂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进而解决电解液的易燃性,其最突出的优点是高安全性,且具有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等特性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分类
    按照电解质材料的选择,固态电池可以分为聚合物、氯化物、硫化物三种体系电解质;其中,聚合物电解质属于有机电解质,氧化物与硫化物属于无机陶瓷电解质;按照正负极材料的不同,固态电池还可以分为固态锂离子电池(沿用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如三元正极等)和固态锂金属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分类
    电解质材料
    有机电解质(聚合物)
    有机陶瓷电解质(氧化物、硫化物)
    正负极材料
    固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基、硅碳材料等)
    固态锂金属电池(负极材料是金属锂)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特征
    中国石墨烯行业产品性能优良,下游需求逐年扩大,但受限于技术难题和材料成本等因素限制,石墨烯产能不足、规模化程度低。突破石墨烯量产技术瓶颈将给行业市场规模带来指数性爆发
    固态锂电池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
    固态锂电池相比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所具有的优势主要包括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电化学窗口宽、生产效率高、具备柔性优势。固态电池是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一般由有机、无机化合物合成,不含有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固态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还具备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
    优势明显
    固态锂电池面临的发展瓶颈主要是界面问题
    固态锂电池石墨烯离子电导率和电子迁移率较高的特性,对锂电池进行石墨烯的掺杂修饰改性,实现界面问题的解决。由于固态电解质缺乏流动性,导致固-固接触面积小,电阻阻抗高等问题出现,进而影响了固态电池的物理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因而一系列界面问题制约着固态电池发展。
    瓶颈明显
    下游市场中国消费级电池出货量达41GWh,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在可穿戴设备、高端智能柔性手机等细分市场驱动下,柔性电池、高倍率数码电池、软包电池等领域将为消费级电池市场带来增量。预计2022年中国消费级电池出货量达41GWh,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整体而言,消费级锂电池的传统业务较稳定,固态柔性电池赋能新应用,新兴应用市场持续活跃,新兴消费级电池市场有望迎来发展红利。
    下游应用市场广阔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发展历程
    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可追溯到1972年,现阶段的应用技术是基于10年前的基础体系搭建。固态锂电池并不是飞跃式发展的行业,目前产业化进程尚处早期,但随着产业投入加大有望迎来超速发展,2000年,我国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进入兴起阶段,改进了液态锂电子电池,提出固态电池概念。
    萌芽期 1970-1990
    20世纪70年代,惠廷厄姆提出采用硫化钛作正极、金属锂作负极,制成首个锂电池;阿尔芒提出“摇椅电池”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古迪纳夫发现钴酸锂可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贝尔实验室制成首个可用的锂离子石墨电极;曼蒂兰和古迪纳夫采用聚合阴离子的负极能产生更高电压;萨克雷和古迪纳夫发现锰尖晶石是优良的正极材料
    1972年固溶电极和“摇椅电池”概念诞生。同年,Exxson公司(经营石油天然气等化工品,1999年与美孚合并成埃克森美孚)研发出第一块商品化锂金属二次电池。标志着对于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开始了萌芽期的阶段。
    萌芽期 1991-2000
    1994年,Armand发表了有关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电池中的应用前景评论,从电池设计到电池工程各个方面提出担忧。索尼公司发明商业化液态锂离子电池;塔拉斯孔和盖约马德组装了第一个石墨“LiMn204”摇椅电池,证明LiMn204作为有前景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可能性
    索尼公司发明液态锂离子电池并使其进入商业化。对于固态电池来说,聚合物电解质首先引起锂金属二次电池研发者的兴趣,因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层可以做得很薄,电池可做成任意形状而且防漏。但在Armand最初提议之后的20年内,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没有在锂电池应用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启动期 2001-2023
    帕迪和古迪纳夫发现磷酸盐和磷酸铁锂比传统正极材料更安全、耐高温、耐充电;塔拉斯孔和盖约马德提出了一种基于LiPF6的EC/DMC电解质,是目前电解液配方高比容量、高电压的NMC;阿尔芒提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础的固态电池概念;同时提出新型亚氨基酸、锂迁移、锂负极保护方法固态电池技术
    对于固态电池的探索一直在持续,然而相对液态电解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界面阻抗高、离子导电率低等问题。2014年,Sakti3的研究人员发布了固态锂离子电池,声称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 2015年,Sakti3被Dyson收购。在2017年,古迪纳夫公布了一个固态电池。然而固体电池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大多数还处于研发阶段。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产业链与锂电池行业并无较大区别。因此,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厂商所面临的上下游环节较为清晰,为从原材料成固态柔性锂电池再应用的过程。主要产业链上游包括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集流体、导电剂。其中,正极材料的出货量在2020年有明显提升,其中磷酸铁锂增速最快,磷酸铁锂2020年出货量达到12.4万吨,同比增长100%。
    而针对于固态电解质,这是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部件,承载着电池内部离子迁移传递的关键作用,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能的关键材料。产业链中游主要是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厂商;然而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界面问题制约着固态电池发展。目前,清华大学、北大深圳研究院等单位已开始对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固态电池制造装备及电芯制造技术进行研发。截至目前,申请已公开的专利共有近2000件。
    因此目前产能主要受限于电池制备技术,中游电池制备尚未实现商业化规模量产。而产业链下游市场主要以可穿戴设备、柔性手机等消费级电池领域为主。其中,IDC预测2025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接近8亿台综合来看我们认为,随着电子产品等兴起,消费锂电池下游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固态柔性电池赋能新应用,新兴应用市场持续活跃,新兴消费级电池市场有望迎来发展红利。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ollore
    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
    三星
    北京翌柔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集团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可穿戴设备行业
    柔性手机行业
    新能源车行业
    产业链上游说明
    从原材料产能产量分析来看,锂电池的生产仍然受上游很大的影响其中三元材料2020年出货量21.4万吨,同比增长22%,市场占比最高达45%,仍为市场主要需求方向;并且三元材料的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格局分散。2020年行业CR5约为52%,头部大型厂商之间的份额差距较小。然而,我们认为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部件是固态电解质,这也是目前固态锂电池的核心限制因素。综合来看聚合物体系最成熟,有望最快突破商业化瓶颈。国内厂商,小米固态电池技术,在实验室内已经取得阶段成果,不仅能量密度突破1000Wh/L,而且更大幅提升低温放电性能和安全性。
    产业链中游说明
    对于固态电池来说,出货量在2020年只有0.7Gwh,但预计在接下来10年内快速发展,在2030年达到250Gwh。从头部企业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建设半固态产线,卫蓝正着手建设2GWh固态电池产线,预计2023年初量产,并与蔚来合作。清陶投资50亿元,建设10GWh固态电池产能。从技术路线分析来看,我们认为理想的全固态电池应>4Ah电芯,足以快速低成本的生产。然而固-固接触面积小,电阻阻抗高等问题出现目前成为制约着固态电池发展的主要原因
    产业链下游说明
    从下游应用来看,我们认为随着可穿戴设备新型电子产品兴起,消费类电池应用不断拓宽。全球可穿戴设备2024年出货量将突破超5亿件,2020-2024年CAGR达8%,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次,5G手机的快速放量驱动柔性OLED屏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到2023年柔性OLED渗透率将达到40%。预计2023年全球柔性手机出货量达6.53亿部,2020-2023年CAGR达28%,呈快速增长态势。综合来看,固态柔性电池作为可穿戴设备和柔性手机行业的上游,其市场需求规模也随之激增。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规模
    由于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当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规模量产,市场暂未大范围应用。因此在2020年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市场规模大致为13.8亿元。然而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和传统液态锂电池存在替换关系,因此我们根据动力电池和消费锂电池市场规模估算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潜在的市场规模,假设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从2021年到2025年在动力电池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5%、7%、10%;而消费电池市场相对门槛较低,预计渗透率为6%、8%、10%、15%,测算出2025年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市场规模最高可达381.5亿元,2020-2025E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5.5%
    目前固态电池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由于固态电解质缺乏流动性,导致固-固接触面积小,电阻阻抗高等问题出现,进而影响了固态电池的物理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固态电池的迭代过程中,液态电解质含量将从20wt%降至0wt%,电池负极逐步替换成金属锂片,电池能量密度有望提升至500Wh/kg,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扩大三倍以上固态锂电池面临的发展瓶颈主要是界面问题。利用石墨烯离子电导率和电子迁移率较高的特性,对锂电池进行石墨烯的掺杂修饰改性,实现界面问题的解决。
    未来,固态电池的替代范围会逐步扩大,因为目前液态锂电池由于电解质易燃的问题,安全性仍无法完全得以保障;其次冬天续航显著下降,严重的里程焦虑,而固态电池去掉了液体电解质和隔膜,储能空间变大,能量密度的提升显著;相比传统锂电池 250Wh/kg 的能量密度,NASA声称其研发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经逼近 500Wh/kg第三,尽管目前快速充电等充电桩发展迅速,然而相比于传统油车依旧较为不便。美国QuantumScape公司曾公布,研发的固态电池未来量产后最高续航达到2000公里,15分钟可以充满80%,使用寿命超过100万公里因此,随着新的电池设计方法被不断研发攻克,以高效且价格合理的固态电池将落地。
    中国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按需求计),2020-2025年预测
    *注释:电池需求量(Wh)✖️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电池渗透率(%)石墨烯基固态柔性电池需求量(Wh)
    *注释:石墨烯基固态柔性电池需求量(Wh)✖️ 市场均价(元/Wh)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电池市场空间(亿元)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工信部赛迪研究院、GGII、头豹研究院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政策梳理
    政策颁布主体生效日期影响政策内容政策解读政策性质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2016-116突破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技术。开展燃料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新技术研究开发该政策促进了核心技术的突破,新技术研究以及开发;并且对于开发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电极材料、电池隔膜、 电解液、新型添加剂及先进系统集成技术来说,这些进程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支持类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科技部2017-045高性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材料作为先进能源材料称为国家重点战略新材料引进国家重点战略新材料,大力开展新材料建设工作。例如上游原材料中,磷酸铁锂2020年出货量达到12.4万吨、三元材料2020年出货量21.4万吨,对于上游整体材料的把控刻不容缓。支持类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2019-015规范从事正极、负极材料、隔牖、电解液(含电解质)、单体电池,电池组等生产企业上游原材料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格局分散,头部大型厂商之间的份额差距较小。因此需要规范从事行业,严守行业规定,加强生产企业的管理。规范类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工信部2020-066不将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的积分核算权重放在续航里程上,而是综合考虑整车续航水平、整车电耗水平、电池能量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纯电动车车型的各种因素再实行一系列措施,其中整车损耗因素重点考察是因为新能源车电池落地的因素考虑。指导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国务院2020-117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施电池技术突破,推动电池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性能、长寿命方向发展都对产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支持类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前中国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大多数企业处于研发及测试阶段。其中翌柔科技、广汽集团、东旭光电占据较强竞争优势。翌柔科技已实现石墨烯基固态柔性电池中试线生产东旭光电于2019年实现石墨烯基大动力电池首次商业化应用;广汽集团成功发布石墨烯基快充电池,计划于2021年底实现量产。而在固态电池方面,日产表示已经成功开发出全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试生产,2028年正式生产一款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赣锋锂业宣布搭载自家电池的固态纯电SUV将要在今年上市;高乐股份发公告正式量产2GWH固态电池项目。
    对于整体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行业来说,一方面在石墨烯基电池领域拥有竞争优势的翌柔科技、广汽集团等将有可能提前抢占市场,占据一定地位;而另一方面,传统新能源电池企业赣锋锂业、宁德时代、金龙羽等,在液态电池方面拥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将有可能通过抢占半固态电池高端应用市场来锁定布局。同样,我们认为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30年之前完全实现商业化应用。未来,固态电池也会通过在高端市场的应用,例如新能源车、无人机、医用等,由此再慢慢向动力及消费电池领域扩展。
    营业收入、毛利率、技术力等指标可以衡量电池厂商自身体量以及产品竞争力。
    上市公司速览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238)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2,326,775.07万元
    同比增长(%)
    45.67
    毛利率(%)
    6.12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0413)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131,527.62万元
    同比增长(%)
    10.90
    毛利率(%)
    8.99
    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09)
    总市值
    22052300000
    营收规模
    1,760,629.43万元
    同比增长(%)
    65.69
    毛利率(%)
    28.74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438)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166,199.91万元
    同比增长(%)
    56.48
    毛利率(%)
    17.31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733)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72,378.02万元
    同比增长(%)
    19.89
    毛利率(%)
    12.99
    石墨烯基固态柔性锂电池代表企业分析
    北京翌柔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1000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市辖区
    行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法人
    史晨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MA01AXMQ5B
    企业类型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时间
    2018-03-21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产品设计;模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经济贸易咨询(投资咨询除外);企业策划;市场调查;企业管理咨询;数据处理;销售家用电器。(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品牌名称
    北京翌柔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翌柔科技有限公司融资信息
    财务指标
    /
    北京翌柔科技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专业人才优势助力研发:诺贝尔奖获得者Goodenough教授团队成员负责柔性电池制备;80%以上团队成员为技术研发人员,现有发明专利7项
    生产技术优势攻破难点:英国最大的石墨烯上市公司VS集团CTO、剑桥大学Stephen博士为公司联席首席科学家,主要负责石墨烯粉体制备
    生产全流程安全环保:产品原料无污染、反应期间无污染、成品无污染,小容量锂电池产品目前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573025.0118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石家庄市
    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法人
    郭轩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301001043959836
    企业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1992-12-25
    经营范围
    电真空玻璃器件及配套的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平板显示玻璃基板产业投资、建设与运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A股
    品牌名称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研发实力与技术创新优势: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产、学、研”科研合作机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研发支撑
    核心材料联动效应优势:各类核心光电显示材料实现联动性效应,增强了公司在光电显示材料领域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
    业务板块协同性优势:依托光电显示材料与智能制造业务积累的客户资源,发挥协同性效应优势,协助各业务板块间借力,形成综合销售商业模式
    东旭光电企业年报,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238】
    企业状态
    开业
    注册资本
    1023249.7472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广州市
    行业
    批发业
    法人
    曾庆洪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101633203772F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国有控股)
    成立时间
    1997-06-06
    经营范围
    企业自有资金投资;车辆工程的技术研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汽车销售;汽车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会议及展览服务;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技术进出口;物业管理;
    品牌名称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1.171.191.171.171.141.11.141.13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41.057542.047241.283545.379241.126641.022739.993839.3168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5.205218.867931.428667.983244.83671.1344-17.51245.7829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35.441119.369932.476748.57571.53071.0794-39.3034-9.8482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19.579616.763810.96326.8746.39758.890817.09322.339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1.46621.33241.50041.43791.75521.63491.36741.3364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1520.17170.78970.8522.0701-0.1239-0.0372-0.279
    毛利率(%)14.402715.270615.643619.95123.003918.5616.89756.4708
    流动负债/总负债(%)76.212177.263467.3265.288374.690974.723475.671275.4885
    速动比率1.26551.07991.27041.13621.56441.33961.04540.9798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4.74934.87486.1898.436910.73138.69714.97994.3189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52.764338.007939.448415.992918.246915.717813.580114.2867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14.697926.247595.1074-61.206-48.7319-77.4478-147.5571-81.0591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8.289.2711.4315.3921.4914.978.467.27
    基本每股收益(元)0.410.50.660.981.651.070.650.58
    净利率(%)13.519513.083213.620312.741115.211815.306411.32999.6482
    总资产周转率(次)0.35130.37260.45440.66220.70550.56820.43950.4476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58.356466.999160.8514-58.2364-34.3734-64.6343-80.051-64.0842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1.38321.38671.39061.35953.39322.18742.21772.2252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38.359144.593633.275120.114519.190731.142444.577641.5776
    营业总收入(元)188.24亿223.76亿294.18亿494.18亿715.75亿723.80亿597.04亿631.57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2.53142.80753.24263.95614.60063.83524.05944.3335
    稀释每股收益(元)0.410.50.660.971.611.060.640.58
    归属净利润(元)26.69亿31.86亿42.32亿62.88亿107.86亿109.03亿66.18亿59.66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0.480.430.620.951.570.960.380.47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0.1520.17170.78970.8522.0701-0.1239-0.0372-0.27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广汽集团主营业务涵盖汽车研发、整车、零部件、商贸服务、金融服务、出行服务六大板块,坚持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同步推进,目前正全力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专业化、规模化的零部件板块精兵能力,与宁德时代合资合作建立电池工厂,提升了新能源汽车核心产品电池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广汽集团官网
    [9]
    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的制造技术于中国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相关政策通过制定产业规划、规范行业标准等方式倒逼锂电池产业升级,间接推动拥有高能量密度和强续航能力的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发展
    [11]
    Wind
    [12]
    Wind
    [13]
    Wind、智慧芽
    备注:具体数据及来源在底稿中呈现
    [14]
    附件23:企业推荐-北京翌柔科技项目建议书.docx 来源:企查查、公开资料、知乎
    [16]
    公司官网
    正在加载...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