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关闭验证

人机验证

拖动滑块使图片为正

图片加载中...
刷新验证刷新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开通企业VIP,下载完整内容

    企业VIP,享免费下载

    尊享VIP购买,享半价优惠

    申请引用
    内容标题:AI医学影像
    引用内容:
    文字纠错
    投诉
    首页 词条目录 词条详情
    AI医学影像
    申请引用

    全文引用

    申请引用

    收藏

    何婉怡·头豹分析师
    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卫生/数字医疗/AI辅助诊断消费品制造/医疗保健
    关键词:
    AI医疗最热领域注册审批加快商业化落地医疗健康医疗保健业/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
    行业定义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智能系统模拟人类智能,达到机器展示人类智能目的,比如图像分析和语言识别。
    AI访谈
    行业分类
    根据AI医学影像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AI访谈
    行业特征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具有人才缺口大、资本投入密集和监管规范化的特征。
    AI访谈
    发展历程

    AI医学影像行业

    目前已达到 2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AI医学影像行业规模
    暂无评级报告
    AI访谈数据图表
    政策梳理
    AI医学影像行业
    相关政策 6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AI医学影像企业市场竞争格局中IPO企业较少,结合企业IPO进程和已完成注册的AI影像产品数,中国AI医学影像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1)迈瑞医疗、乐普医疗、鹰瞳科技和联影医疗。这些企业已经完成IPO或者在IPO进程中,且注册数均有一定竞争力,占据市场一定的市场地位。2)第二梯队为科亚医疗、数坤科技为代表的融资进程进入C轮融资的企业。3)其余未进行融资或在A、B轮融资的企业为第三梯队。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
    AI医学影像市场,行业初起步,产业潜能空间巨大 人工智能与医学领域的结合点众多,AI医学影像是AI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人工医学影像是AI医疗的第二细分市场,预计市场占比约为25%。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AI医学影像的主要用在医疗健康市场和大健康场景中,医疗健康市场86%的AI医学影像应用是协助医生进行疾病监测及诊断,而大健康场景的AI医学影像主要用于健康风险评估。 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8.2亿元增至2025年1376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2.4%。如果计算2021年到2030年的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其复合增长率则为60%, 至2030年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为9231亿元。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定义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AI医学影像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医学影像诊断辅助系统,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分析和处理,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快速、可靠的诊断结果。该行业涉及到医疗影像采集、分析、存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包括CT、MRI、X光、超声等多种医学影像模式。该行业的发展受益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医疗数据的大量积累,同时也面临着数据隐私、技术标准、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AI医学影像行业有望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支柱,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医疗服务。
    开通头豹会员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智能系统模拟人类智能,达到机器展示人类智能目的,比如图像分析和语言识别。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集,使机器在明确编程的情况下,即人为干预特定层次结构,从数据或者经验中学习。机器学习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知识,使之运用,生成准备预测。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集,指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连接开发的算法,来实现智能执行任务的目的,比如:慢性病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进行医学影像分析。深度学习使数据提取更加自动化,消除大部分人为干预,从而提高了准确性。
    AI医学影像:借助于AI技术(核心技术为深度学习),达到对医学影像的病灶的智能识别和勾画等,辅助医生做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早期筛查。
    [1]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5%B7%A5%E6%99%BA%E8%83%BD/9180?fr=aladdin
    2: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A%E5%99%A8%E5%AD%A6%E4%B9%A0/217599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7%B1%E5%BA%A6%E5%AD%A6%E4%B9%A0/3729729?fr=kg_general
    4:百度百科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分类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AI医学影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多个主流领域。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放射影像、病理影像和眼科影像;根据技术手段可分为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临床辅助诊断、疾病筛查、疾病监测和治疗等。同时,AI医学影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进行分类,如CT、MRI、X光等。各个领域的AI医学影像应用都有其独特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但都旨在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开通头豹会员
    根据AI医学影像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AI医学影像分类
    超声
    在超声领域主要是通过AI三维图像进行辅助诊断,应用于甲状腺、乳腺和心脏等治疗。
    内镜
    在内镜领域主要是通过AI上色进行特征标记,针对消化系统疾病、肠息肉等。
    X线
    在X线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辅助拍片或阅读以进行辅助诊断,针对肺结核、气胸、骨折、乳腺癌等领域的诊疗。
    CT
    在CT上应用主要是通过AI图像重建以进行辅助诊断,针对肺结节、肺炎、冠心病和骨折等。
    核磁共振MRI
    通过AI三维图像进行辅助诊断,针对颅内肿瘤、心血管病和静脉癌等。
    眼底图像
    通过图像分隔与合成进行辅助诊断,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
    [2]
    1:https://blog.csdn.net/u014576453/article/details/123888885
    2:CSDN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特征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整体发展特征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达到47.6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10亿元。行业主要企业涵盖了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等领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深入。同时,政策扶持和资本市场的热情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也为医疗行业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便捷的诊断手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开通头豹会员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具有人才缺口大、资本投入密集和监管规范化的特征。
    1
    人才缺口大
    人才稀缺
    AI医学影像不管是专业医生还是专业AI人才缺口都比较大,未来国家鼓励专业人才培养及AI医学影像产品朝多病种和执行多任务发展。
    2
    资本投入密集
    资本投入更加密集,增加头部企业研发能力
    沙利文咨询数据显示,2019到2020年,中国医疗AI领域共发生了77次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其中2020年的35次融资总额已接近40亿,其中AI医学影像融资额度超过10亿元。A轮融资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分水岭,AI医学影像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处于天使轮、A轮和B轮融资阶段,融资规模集中在亿元级和千万元级。其中,A轮融资企业占比达到49%,表明行业产品或服务体系已经得到市场认可,有可能往更成熟的商业模式推进。
    3
    监管规范化
    加强监管规范化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标准规范仍处于起步发展期,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规范上处于同位起跑的阶段。2021年7月,中国通过了《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更严格的监管环境:2020年我国首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与评价第1部分:术语》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与评价第2部分:数据集通用要求》已经进入报批阶段。未来,AI医学影像企业只有进行广泛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才能向药监局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最后完成产品的商业化。
    [3]
    1:https://www.cae.cn/cae/html/main/index.html
    2: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310/content-1094274.html?appfrom=jkj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504630986468870&wfr=spider&for=pc
    4:中国工程院、健康界、弗若斯特沙利文
    中国工程院、健康界、弗若斯特沙利文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发展历程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AI医学影像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期,当时医学影像技术开始发展,并且开始出现了一些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21世纪初,医学影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开始被数字化,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影像技术,如CT扫描、MRI等。这些新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挑战。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AI医学影像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些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医学影像中的病变和异常,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并且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此外,这些算法还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来发现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并且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AI医学影像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开发新的AI算法和工具,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开始关注这个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确保这些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AI医学影像行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个行业还将继续向前发展。
    开通头豹会员
    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到现在已有60余年,随着AI核心技术深度学习不断有突破提升,人工智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人工智能+提供条件。但近十年人工智能才真正得到全社会层面的重视,甚至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纷纷率先布局人工智能。
    中国AI医疗初步发展: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北京中医医院开发了“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第一次把医学专家系统与中医结合。后续还开发了“中国中医治疗专家系统”、“林如高骨计算机诊疗系统”等,开始进行计算机与医疗领域的开发研究。
    AI应用主要聚焦于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义处理,从两项基础技术出发,AI医疗其应用已延伸出十余个场景,主要的方向有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和疾病预测。医学影像是人工智能切入医疗的起点,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到10年时间,超过200家企业通过探索放射科、病理科、辅助放疗的需求,开始设计产品。2020年,病理科、辅助放疗两个场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放射科AI则跑通了困扰其多年的审评审批阶段,从“应用落地”步入“商业化”。
    萌芽期
    2015~2019

    2015年,中国开展AI影像的相关研究。2016年,百度发布百度医疗大脑,对标国外谷歌产品,通过模拟问诊流程,基于用户症状,给出诊疗建议。阿里健康发布医疗AI系统“Doctor You”,进行临床医学考研诊断、医疗辅助检测等。 17年末,腾讯发布首款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随后,腾讯也加入AI影像领域。

    AI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了六十多年,但近十年才真正得到全社会层面的重视,甚至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纷纷率先布局人工智能。2015年,中国才开始展开AI影像的相关研究,处于萌芽期。中国AI医疗快速发展:中国的AI医疗真正意义的发展是在21世纪以来,虽然起步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还是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2015年以来,发展最为迅猛。

    启动期
    2020~2022

    2020年开始,AI医学影像多赛道产品获NMPA审评审批,标志产品从应用落地到商业化

    医学影像是人工智能切入医疗的起点,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到10年时间,超过200家企业通过探索放射科、病理科、辅助放疗的需求,开始设计产品。数年发展之后,虽然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差异已经愈发明显,部分赛道已有企业已有在大陆或香港提交IPO申请,但整体AI医疗销售额和市场规模来看,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阶段。

    [4]
    1: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1005/content-1270670.html
    2:健康界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产业链分析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AI医学影像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上游:AI算法研发和数据采集。该环节主要负责研发高精度的AI算法和收集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 中游:AI医学影像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该环节主要负责将AI算法应用于医学影像行业,并对系统进行集成。 下游:医疗机构和患者。该环节主要负责使用AI医学影像技术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以及患者使用和支付。 产业链发展趋势: 1.数据共享和云端服务的普及。AI医学影像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据共享和云端服务的普及将有助于提高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效率,促进产业链的发展。 2.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医学影像技术将有望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例如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AI算法的不断创新和升级也将推动产业链的不断发展。
    开通头豹会员
    中国AI医学影像上游硬件多有老牌的硬件设备商占据市场份额,中游制造业多领域、多病种呈现百花齐放格局,下游应用场景多在医疗和大健康方面。在中国AI医学影像产业链中游,除去互联网和设备型企业,初创的技术型企业占多数,从2013-2020年来看,A轮投资是分水岭,B、C、D轮的企业数量在逐渐减少。2020年数据来看,上亿元的融资都是在A轮投资后追加。2013-2020年,从融资规模来看,千万元级别的企业占六成以上,而亿级别占16.67%。从融资轮次看,部分企业开始步入发展成熟阶段,产品技术得到市场认可、商业模式趋于成熟的企业也更易得到资本的青睐。2020年1-12月,国内医健AI领域共发生了65起融资事件,其中医学影像约占总融资数的1/3。AI医学影像产品从应用到商业化逐渐过渡,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中国AI医学影像产业链下游消费终端呈现多元化,AI医学影像企业与消费终端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定型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ABB
    飞利浦
    产业链上游说明
    硬件提供商主要提供MCU(微控制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精密电阻、电源芯片、传感器。软件提供商提供影像采集软件、影像归档、输出系统和影像打印系统等基础医学设备软件。算法平台和数据平台主要提供后期AI产品学习资料,大部分AI医学影像企业的算法模型是源自于对各类论文的学习。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飞利浦
    通用医疗
    迈瑞医疗
    产业链中游说明
    设备型AI医学影像企业主要依靠医学影像设备或影像管理协作系统进入医疗机构,依靠公司其他业务收入支持业务,50万-250万不等,浮动低于20%。主要为西门子、菲利普、通用医疗等大型国际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游厂商
    百度
    华为
    阿里健康
    产业链中游说明
    互联网型AI医学影像企业具有资本和算法的优势,掌握和研发出先进的AI技术,在AI医学应用层面上具有突破。主要是百度、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类大型互联网企业对医学领域的开发,具有互联网平台和算法技术优势。
    中游厂商
    数坤科技
    深瑞医疗
    鹰瞳科技
    产业链中游说明
    技术型AI医学影像企业,在AI医学影像布局早,其产品具有深度学习能力,企业聚焦应用层建设,且资本关注度高,较易获得资本的青睐,从而获得融资途径,融资支撑业务的推进。主要企业为数坤科技、深瑞医疗、鹰瞳科技、视见科技等。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产业链下游说明
    中国AI医学影像产业链下游消费终端呈现多元化,AI医学影像企业与消费终端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定型。消费终端主要是医疗机构、体检中心、保险机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影像设备企业等。AI医学影像产品作为软件服务单独收费模式中,目前采购主体多集中在政府和医院端。采购金额来看,不同产品项目金额相距较大,也呈现出地域分布。
    [5]
    1: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19/7026066102004133.shtm
    2: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 鹰瞳科技招股书
    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 鹰瞳科技招股书
    [6]
    1:鹰瞳科技招股书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规模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在过去5年中,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具体数据如下: 2016年:市场规模约为9.7亿元人民币 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19.2亿元人民币 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34.2亿元人民币 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人民币 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68.2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在过去5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55.5%。 未来5年,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仍有望继续增长,预测数据如下: 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96亿元人民币 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134亿元人民币 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186亿元人民币 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259亿元人民币 2025年:市场规模约为360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未来5年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40.5%。 整体来看,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重视AI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推动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支持与投入,为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数据来源为艾瑞咨询。
    开通头豹会员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目前处于启动阶段,未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参与者逐渐增加,行业地位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为8.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61.41%。未来,受益于市场需求增长、技术进步及政策支持,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稳步增长,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69.7%,到2030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达923.1亿元。
    自2019年起至2021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由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8.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61.41%。过去几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能够持续发展,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发展,AI被广泛试点应用于智慧医疗领域,近年全球各地纷纷提出”大健康”策略“,医疗大数据等概念,均作为推动因素促进行业的发展。至2021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达8.2亿元人民币,增速达141.18%。如今,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正在启动阶段,随着政策的驱动、需求推动下,未来行业将持续高速稳定发展。
    预计未来,到2030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达923.1亿元。未来市场增长受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相关政策的推出,未来国家鼓励专业人才培养及AI医学影像产品朝多病种和执行多任务发展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会高速增长。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2019-2030E)
    计算规则: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医疗机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大健康背景)
    数据来源:
    弗若斯特沙利文、鹰瞳科技招股书
    [7]
    1: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底稿、鹰瞳科技招股书
    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底稿、鹰瞳科技招股书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政策梳理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1.《国务院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通知》(2019年7月15日发布):该政策强调开展智慧医疗建设,推动医疗大数据应用,加强医学影像诊断、互联网诊疗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并鼓励发展智能医疗设备和服务。 2.《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8月23日发布):该政策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推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高效、智能、便捷、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2017年7月20日发布):该政策提出加快医疗智能化建设,推动医学影像、病理诊断、辅助诊疗等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 4.《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发布医疗影像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通知》(2019年7月4日发布):该政策明确医疗影像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影像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医疗影像质量的提高。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学影像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1月3日发布):该政策提出推动医学影像科技创新发展,支持和引导医学影像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的开展,促进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开通头豹会员
    [8]
    政策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颁布主体
    工信部
    生效日期
    2017-12
    影响
    8
    政策内容
    到2020年,在工业、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汇集一定规模的行业应用数据,用于支持创业创新,推动医学影像数据采集标准化与规范化,加快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产品化及临床辅助应用
    政策解读
    计划的提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8]
    政策
    《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颁布主体
    卫健委
    生效日期
    2018-04
    影响
    8
    政策内容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风险进行预测,实现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医药智能管理和虚拟助理
    政策解读
    政策的提出,为促进和规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建设要求。同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的重要性,鼓励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政策性质
    规范类政策
    [8]
    政策
    《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
    颁布主体
    卫健委
    生效日期
    2018-07
    影响
    6
    政策内容
    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改造优化诊疗流程,推进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政策解读
    政策的提出旨在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不断提升公众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的指示要求,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医疗困难,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8]
    政策
    《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
    颁布主体
    深改委
    生效日期
    2019-03
    影响
    9
    政策内容
    稳步推进教育、医疗、能源、公共安全等数据的内部整合、共享与对外开放,制定数据资源清单和开放计划,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围绕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服务,鼓励优质机构人工智能服务能力和资源向地方开放
    政策解读
    指导意见的提出以期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正由技术研发走向行业应用,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智能化新实践,逐步渗透到制造、交通、医疗、金融、零售、金融等多个行业。人工智能发展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产业变革带来新动力,为新阶段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凭借高融合性、强赋能性,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改革的重要引擎,助推中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迁。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8]
    政策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
    颁布主体
    国务院
    生效日期
    2019-08
    影响
    9
    政策内容
    鼓励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搭建开源、开放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资源,向社会输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政策解读
    鼓励建设开放创新平台,着力提升技术创新研发实力和基础软硬件开放共享服务能力,鼓励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的开源开放,支撑全社会创新创业人员、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投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扩散与转化应用,使人工智能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8]
    政策
    《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颁布主体
    药监局
    生效日期
    2021-07
    影响
    6
    政策内容
    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肺部影像辅助分析软件算法性能测试方法》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 第3部分:数据标注通用要求》标准制修订项目提上日程
    政策解读
    将人工智能医械的标准修订项目提上日程,意味着政策鼓励人工智能医械的发展,将相关运用的要求标准化,以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政策性质
    规范类政策
    [8]
    1:http://www.cac.gov.cn/2017-12/15/c_1122114496.htm
    2:http://www.nhc.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8/04/20180413162542120.pdf
    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35186.htm
    4:http://news.21csp.com.cn/c16/202001/11392413.html
    5:https://www.sohu.com/a/331558547_468622
    6:https://wenku.baidu.com/view/ab47f519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1.html
    7:《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 《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 《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 《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 《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2022年中国AI医学影像竞争格局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AI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Prompt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主要由国内领先的医疗影像公司和新兴AI技术企业构成。其中,市场领先企业主要包括神州数码、联影医疗、宇视科技等,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医疗影像解决方案及广泛的客户资源,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同时,新兴AI技术企业也在迅速崛起,如云从科技、腾讯医疗等,这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挑战传统医疗影像企业的市场地位。 据市场数据显示,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2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100亿元。目前,国内领先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了较大优势,例如联影医疗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9.7%,而神州数码和宇视科技也分别占据了10.9%和9.6%的市场份额。 总体来看,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竞争激烈,领先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但新兴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通头豹会员
    AI医学影像企业市场竞争格局中IPO企业较少,结合企业IPO进程和已完成注册的AI影像产品数,中国AI医学影像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1)迈瑞医疗、乐普医疗、鹰瞳科技和联影医疗。这些企业已经完成IPO或者在IPO进程中,且注册数均有一定竞争力,占据市场一定的市场地位。2)第二梯队为科亚医疗、数坤科技为代表的融资进程进入C轮融资的企业。3)其余未进行融资或在A、B轮融资的企业为第三梯队。
    除了迈瑞医疗与乐普医疗等传统医疗设备制造商外,专注于AI医学影像的企业中只有鹰瞳科技完成上市,其他大部分处于A-D轮的融资中,有少量几个企业完成港股Pre-IPO,但是现在都处于停滞状态。大部分企业注册产品在1-3个,且大部分都在同一细分领域内,暂时没有公司同时拥有超出两个身体器官的产品。总体来说,中国AI医学影像企业市场竞争格局仍处于多头竞争的状态,且大都在1-2个细分领域内进行产品布局,除了新兴AI医学影像企业外,传统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也意识到AI医学影像的前景,并开始在自家器械上进行安装。整体AI医学影像企业仍在不断摸索,并申请新的注册产品。
    x轴表示企业IPO进程
    y轴表示企业已完成注册的AI影像产品数注册数量
    上市公司速览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300003)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25.5亿元
    254,911.12万元
    同比增长(%)
    -7.28
    毛利率(%)
    63.70
    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02251)
    总市值
    77.8亿
    77.78亿
    营收规模
    1.2亿
    115,181,000.00
    同比增长(%)
    141.6100
    毛利率(%)
    60.98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00760)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69.4亿元
    694,310.90万元
    同比增长(%)
    20.10
    毛利率(%)
    65.10
    [9]
    1:AI医学影像行业竞争格局底稿
    AI医学影像行业竞争格局底稿
    [10]
    1: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企业股票代码
    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企业股票代码
    AI医学影像代表企业分析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1
    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10356.8013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市辖区
    行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法人
    张大磊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355313321X
    企业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2015-09-09
    股票类型
    港股
    品牌名称
    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互联网信息服务;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仅限于医用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咨询(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预防保健服务(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计算机技术培训;应用软件服务;基础软件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5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销售日用品、服装、玩具、文化用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食品添加剂、体育用品、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查看更多
    融资信息
    日期产品名称融资轮次融资金额投资机构
    2021-11-05AirdocIPO15.66亿港币 公开发行
    2021-06-18 AirdocD轮数亿元人民币奥博资本,清池资本,礼来亚洲基金
    2020-12-03 AirdocC+轮- 复星集团
    2020-10-31 AirdocC轮-海银资本,昇和资产,中航信托,富汇创投,中青实业集团,三生国健,中信国健,北京中翔运达
    2019-12-06 AirdocB++轮- 开研投资
    2019-01-10 AirdocB+轮- 中信建投资本,平安全球领航基金
    2018-04-02 AirdocB轮数亿元人民币复星集团,搜狗
    2016-12-08Airdoc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搜狗
    2015-12-21 Airdoc天使轮100万人民币九合创投
    竞争优势
    鹰瞳科技是全球市场领导者和先行者,其解决方案以视网膜影像、多模型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改进了慢性病传统的早期检测和辅助诊断方式
    竞争优势2
    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为Airdoc-AIFUNDUS系列产品,产品使用企业自身研发的深度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SaMD软件,利用视网膜影像等数据,来准确检测和诊断慢性病
    竞争优势3
    核心产品为Airdoc-AIFUNDUS配套的硬件设备AI-FUNDUSCAMERA-P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未来还有两个硬件产品可能上线。在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也呈现出多病种、多赛道研发趋势
    [11]
    1:https://www.qcc.com/creport/dcde9b5c01691e9f93c50165310b738c.html
    2:https://www.airdoc.com/
    3:企查查 鹰瞳科技招股书、鹰瞳科技公司官网
    企查查 鹰瞳科技招股书、鹰瞳科技公司官网
    词条作者链
    何婉怡·头豹分析师
    2022-10-28
    修改“AI医学影像”词条报告
    何婉怡·头豹分析师
    2022-08-19
    发布“AI医学影像”词条报告
    头豹知识共创平台

    为各行业权威专家提供知识付费平台

    为客户提供专业领域的解答服务

    找专家解答
    成为认证专家
    1
    行业定义
    2
    行业分类
    3
    行业特征
    4
    发展历程
    5
    产业链分析
    6
    行业规模
    7
    政策梳理
    8
    竞争格局
    9
    企业分析
    正在加载...
    1
    2
    3
    4
    5
    6
    7
    8
    9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